理论教育 省委第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王三运的总结发言

省委第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王三运的总结发言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议听取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开得很好很成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各方面要把学习贯彻这次全委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结合实际完善思路举措,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下面,我代表省委常委会,就贯彻落实全委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省委第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王三运的总结发言

(2015年11月23日)

这次全委会的议程已经全部进行完毕。会议听取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开得很好很成功。

会议审议通过的《建议》,是省委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成果,集中了各个方面的心血智慧,顺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是指导“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指引和激励全省上下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总体上看,这个《建议》,既是一个“作战图”,描绘了“十三五”时期甘肃发展的宏伟蓝图,所有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建议》确定的顶层设计来展开;也是一个“任务书”,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各方面的着力重点,所有行动必须紧紧扭住《建议》确定的重大部署来推进;更是一个“军令状”,昭示了“十三五”时期向全省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所有奋斗必须紧紧盯住《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来努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各方面要把学习贯彻这次全委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结合实际完善思路举措,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下面,我代表省委常委会,就贯彻落实全委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面临的总体形势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甘肃经济社会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们必须在立足“十二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把未来的发展环境和趋势研判清楚,搞明白要循什么样的“川”而行、顺什么样的“路”而走,知道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面临什么样的内外环境、肩负什么样的职责使命。

省委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在《建议》中明确指出,我省“十三五”时期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并对未来新常态下发展的大趋势作出了判断和概括,就是要适应、引领和推动“八个转变”,即增长速度高速增长向中高增速转变、动力源头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区位观念由偏远内陆向开放前沿转变、机遇政策由多重叠加向加速释放转变、资源开发由存量优势向集约利用转变、环境条件由基础薄弱向加快完善转变、发展层次由传统经济向新兴产业转变、整体形象由落后状态向后发优势转变。这“八个转变”,不仅是我省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趋势,更是需要通过工作推动去不断强化的向好性态势。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十三五”时期宏观的环境影响,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八个转变”。谋好全局才能谋好一域,看清大势才能看清一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单一的、独立的经济体,都会受到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省内经济增速下行,除了我们自身经济结构的局限性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外部因素的负面传导和冲击。我们要在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把握好主动权,需要对发展的趋势和轮廓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每一轮经济的上行周期都是因为出现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巨大需求。这一轮金融危机的本质是需求危机,靠钢铁、水泥、传统能源大量投入为主和金融泡沫型增长的经济周期已经过去了,原有的需求动力日渐式微。目前正在进入新一轮变革的经济周期,显著特征就是新的科技革命会带来新的产业革命,一些发达国家加快实施工业4.0和再工业化战略,吸引高端制造不断回流,将会继续对我们形成高压效应;一批中低收入国家利用劳动、土地、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低端制造业,同时吸引中高端制造业向这些国家转移,将进一步强化对我国的供给替代效应。看到引导新一轮经济周期上行的源头动力和苗头倾向,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走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和消费需求呼唤大健康、大服务、大流通的走势,找到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和空间,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从国内来看,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由速度型转向效益型,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要素型转向创新型,由增长型转向惠民型,这些趋势将日益明朗和强化,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也将集中向这些方面倾斜。综合起来,国际国内经济宏观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机遇,比如以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公共安全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浪潮,同我省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发展方向有契合和催生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挑战,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跟上这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加快科技创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步伐,我们的市场竞争和发展空间将被逐步压缩。《建议》强调要适应“八个转变”,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正是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和新常态,这也是我们谋划推动“十三五”发展应当具备的站位和思维。

第二,“十三五”时期甘肃的发展特征,要求我们必须鲜明引领“八个转变”。“十二五”以来,全省经济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综合实力、发展模式、产业层次、竞争水平等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内部矛盾和瓶颈制约仍然比较多,整体上还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阶段,必须引导全省上下把握好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趋利避害、有效作为,努力在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在发展动力上实现新转换,在破解矛盾上打开新局面,在补齐短板上取得新进展。就拿三次产业结构来说,虽然这两年三产比重超过二产,形成了三二一排列的结构布局,但这种结构的形成并不完全是因为第三产业保持持续高速增长,而是因为第二产业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我省三产增速分别为11.5%、12.5%、11.5%、9.5%,二产增速分别为15.2%、14.2%、11.5%、9.2%,二产阶梯下滑趋势尤为明显,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资源型和欠发达省份,绝不能因为三产小有超过二产就盲目乐观,使我们的工作重点和方向畸重畸轻,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我们的一个主导方向,但是工业这个重头也要继续发展壮大。我们依托现有的工业基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特别是民用核工业就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空间,仅民用核工业未来投资规模就可能达到2000亿,这是多大的一个产业!中央《建议》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来讲,更要进一步在壮大原有产业基础、加快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推陈出新上下功夫,国有企业在这方面要发挥好示范和带头作用。我省总体上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国内外发展规律表明,这个阶段利用得好,就会促进工业加速发展。

第三,“十三五”时期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动“八个转变”。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习总书记视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我们必须肩负起来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清醒看到,我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也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的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的是,进入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绝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来盲目强力推进,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那将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不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要统筹考虑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式,这些都是要把牢和推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我们就必须认真对照“八个转变”蕴含的判断和要求,按照“八个转变”指出的路径和标准,把发展速度把握好,把动力源头激发好,把重大机遇运用好,把自身优势释放好,把产业体系构建好,把基础设施完善好,把发展形象塑造好,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推动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开辟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二、坚决贯彻确立的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直接关系发展成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连跨千亿元台阶,成绩固然可喜,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经济增长乏力、区域差距拉大、贫困人口较多、生态局部恶化、资源约束趋紧、开放牵引不足、公共服务滞后、生活水平偏低等问题还非常突出,“五大发展理念”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金钥匙”。具体来讲: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关键要提升科学技术贡献率。我省创新资源相对丰富,目前拥有各类研发机构575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111个和155个,“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达7608个,取得科技成果1.03万项,科研机构和成果数量都不算少,但科技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仅有5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4个百分点。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研发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科研成果含金量不高、转化率较低。“十三五”时期,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要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聚焦当前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龙头作用,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有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试验研究、中试到生产无缝对接的创新链条,进一步把科技需求侧同技术研发侧、转化侧贯通起来,真正催生一批含金量高、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实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

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关键要提升区域城乡平衡性。我省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为凸显,而且这两个不平衡是导致其他一系列不平衡问题的根本所在。一方面,要看到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需要充分发挥各部分的作用、保持各部分的平衡,如果出现了短板,“木桶效应”就会显现。所以,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不能形成长板过长、短板过短的不平衡现象,不能长时间地在一些部分用力过多,而在另一些部分着力过少。另一方面,要看到目前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时候,省内相对发达地区有责任和能力带动相对落后地区,同样城镇也有责任和能力带动广大农村,如果不能尽快形成区域联动、城乡互动发展格局,不仅全省发展的整体效能会受到影响,而且社会矛盾也会加深。“十三五”时期,我们要把解决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区域、城乡不平衡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建议》的部署和要求,在区域平衡发展方面,加快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产业分工布局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城乡平衡发展方面,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关键要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度。我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脆弱性和战略性特征,实现绿色发展对全省乃至全国大局都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一批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使全省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环境问题还远远没有根治,全省45%的国土面积荒漠化,28%的国土面积沙化,极重度和重度沙化土地占沙化面积的80.6%,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情况不容乐观。“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把绿色作为科学发展和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重要体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优先,以建设生态文明省为目标,以打造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依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关键要提升“一带一路”牵引力。开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地处亚欧大陆桥咽喉位置,坐中连六,古丝绸之路在境内横贯东西1600多公里,“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使这条落寞已久的千里走廊再次成为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使曾经相对偏僻的陇原大地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使距离市场较远的沿线城市转变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给我们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但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会迸发无限的潜力,错过了就会带来无尽的遗憾,“一带一路”战略究竟能对甘肃发展产生多大的牵引作用,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眼光和视野、有什么样的谋略和作为。“十三五”时期,不仅全省要一盘棋融入“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各地各部门也要立足实际和自身特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紧紧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聚焦建设物流大基地、用好外部大市场、做优节会大平台、拓展合作大格局等重点工作,各方联动,步步为营,深度挖掘丝路经济发展潜力,协作共进铸就对外开放强大引擎,不断释放黄金段的吸附效应和带动效应。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关键要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仅是全面小康的题中之义,也是全面小康能够不断向前推进的根本所在。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要使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画卷,民生就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就是其中最温暖的主题。就我省来讲,随着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升,但分配不公、共享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特别是仍有40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实现共享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任重道远。“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秉持赤诚的为民情怀,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完善细致的制度安排,加快脱贫攻坚,提升公共服务,优化分配格局,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需要强调的是,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互相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全面贯彻、统筹兼顾。结合省情实际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总的要求就是落实省委《建议》提出的“八个并重”,即坚持中高增速与质量效益并重、精准脱贫与短板补齐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强省富民与绿色惠民并重、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并重、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并重、发展意识与安全观念并重、依法治省与从严治党并重。这“八个并重”,体现和落实了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顺应和契合了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需求,涵盖和指明了全省发展的用力方向和着力重点,各地各部门要把“八个并重”贯穿于“十三五”发展的全过程,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聚焦发力,真正把中央提出的发展理念和要求落实好,把全省人民的强烈期盼和愿望实现好。

三、确保实现锁定的奋斗目标(www.daowen.com)

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届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小康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在小康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省委《建议》已经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实践路径和战略举措作出了系统周详的部署。各级各方面要锁定全面小康目标,坚定信心,矢志奋斗,竭力跑好自己这一棒。

第一,瞄准靶心,把牢全面小康的具体要求。《建议》对照五中全会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结合省情实际和发展特征,提出了今后五年我省全面小康8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要求。落实好这些目标要求,关键要把握好内涵和标准两个问题。

在内涵上要吃透三句话:第一句,一步都不能迟。习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既讲了要“一道”,也讲了要“努力”,既给我们指明了奋斗目标,也给我们留了一定的余地。对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以目标倒逼自加压力,以目标引领奋力作为,一刻都不能松,一步都不能停,能挑多重的担子就挑多重的担子,绝对不能拖全国的后腿,交出一份让中央、让人民、让社会各界满意的全面小康答卷。第二句,一项都不能丢。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五位一体要全面进步。省委《建议》提出的目标,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不是完成生产总值、居民收入等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就行了。《建议》的8个方面目标,其中有5条是中央《建议》明确的,有3条是我们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立足省情实际增加的,各级要抓好优势指标的提升和薄弱指标的突破,全面推进这些领域相关的工作任务,不能到时候长的长、短的短。第三句,一个都不能少。总书记要求,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虽然全面小康不是地地相同、人人一样的小康,但如果有一个地区、有一个民族没有实现小康,我们的全面小康就不是让人信服的全面小康。所以,千斤重担人人挑,省市县乡村各级都要全力以赴,坚决有力地把本地区全面小康的任务完成好。

在标准上要把握“不可能整齐划一”的判断和要求。总书记强调,中央《建议》提出的目标要求是对全国的要求,各地不可能整齐划一;同样,省委《建议》提出的目标要求,是对全省整体而言的,虽然全面小康是一盘棋,但标准不能一刀切。从全省范围来看,各市州之间、各县区之间以及各乡村之间,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发展条件有好有差,未来几年有的发展快一点、有的发展慢一点是正常的,也是符合实际的。但是,有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还是要发展得好一些快一些,为大局作贡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到底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在全面小康建设上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一味攀比,而是要正视现实、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在抓发展时突出民生导向,着眼逐步缩小群众生活水平差距,把贫困人口脱贫、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基本目标,真正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作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过程来推进。

第二,补齐短板,抓牢全面小康的着力重点。这些短板包括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民生保障等方面,这里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建议》对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作出了具体部署,各级各方面在落实的过程中要坚持和体现好“八个贯穿始终”:一是把精力集中贯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作为“十三五”发展的核心任务,真正做到心思放在脱贫攻坚上,精力盯在脱贫攻坚上,资源用在脱贫攻坚上,切实扛起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二是把方案落地贯穿始终。“1+17”精准扶贫方案是一揽子“组合拳”,已经在实践中发挥了有效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方面要继续扭住方案提出的阶段目标、任务和举措,一件一件地实施,一项一项地落地,确保抓实见效。三是把分类施策贯穿始终。要坚持因时制宜,针对每个阶段和时间节点,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任务,到2017年本届任期每年完成100万人的脱贫任务,啃下大头和硬骨头;要坚持因地制宜,各地情况不同,对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实际找准更适合当地的药方和办法,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要坚持因难制宜,针对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的难点和重点,区别对待,集中攻坚。四是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具体工作中会出现不少新问题新情况,如扶贫专项贷款使用管理不规范、贫困户危房改造资金缺口大、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办法,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五是把抓手融合贯穿始终。将双联行动、先锋引领行动等工作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加大政策、资源、项目和力量等方面的整合力度,努力使这些抓手发挥更大的组合效应。六是把监督检查贯穿始终。对照既定的工作计划,紧盯推进的时间节点,采取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等方式,掌握工作动态,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醒纠偏,督促约束各级按时序、高质量地完成相关任务。七是把精准评估贯穿始终。现在个别地方出现了“数字脱贫”的苗头和倾向。对符合实际、适当增加脱贫任务的做法我们是鼓励的,但绝不允许出现虚报脱贫人数和业绩的行为。省委、省政府已经制定了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办法《实施细则》,要认真抓好落实,一个地区脱贫了多少不能自己说了算,不仅要张榜公布、让群众监督,还要引进第三方评估、让社会监督,包括大数据的建设管理等,都要确保真实可靠。八是把激励约束贯穿始终。将干部能上能下制度、逢提必下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落到实处,引导鞭策贫困地区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愿脱贫、早脱贫、多脱贫上。

第三,强化支撑,筑牢全面小康的战略基石。面对全面小康的任务和差距,我们不仅要盯住脱贫攻坚,把短板补起来,而且要站位全局,谋划大战略、强化大支撑、实现大发展,提升整体的辐射带动力。《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要着力打造转型升级大环境、向西开放大门户、物流集散大枢纽、清洁能源大基地、文明传承大平台、生态安全大屏障等“六大支撑”,这既是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战略重点,也是这一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举措的战略牵引。构筑战略支撑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要抓好特色优势的发挥。“六大支撑”内涵丰富,各地都可以从中找到发展机遇和作为空间,关键是要立足自身优势选准对接点、突破点和发力点。比如在打造物流集散大枢纽、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我们有绵延千里的通道优势,对每个节点城市来讲都大有文章可做,这次《建议》征求意见,沿线城市都提出要在这方面积极作为。我们就是要用一个个物流的支点来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建设一批布局科学、特色鲜明、相互配套、功能强大的物流园区。“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布局建设西部物流枢纽城市,像兰州这样的特殊区位,就具备比较好的条件和潜力,要在这方面发挥优势、积极争取,努力建成铁路物流的编组和集散中心。二要抓好多元产业的培育。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发展升级类产业、开放类产业、物流类产业、能源类产业、文化类产业、生态类产业是“六大支撑”的重要内容。《建议》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作出了部署,各地要根据自己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围绕构建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区域特点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深入实施装备制造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公共安全、文化旅游、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产业做大做强。三要抓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六大支撑”的打造离不开交通、信息、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保障。拿交通来讲,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设施,转型升级、向西开放、物流运输等都无从谈起。目前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但这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十三五”期间要力争再布局建设一批骨干交通项目。就信息来讲,现在各行业同信息产业融合已经是个大趋势,省广电网络公司近年来在这方面力度比较大,提出的“云上陇原、智慧甘肃”概念就比较好,现在他们已经与华为、阿里巴巴、富士康等知名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下一步,要运用好现有的网络资源和平台终端,尽快把云服务、云应用、云技术做起来,加强与省内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助推产业高端化。四要抓好战略功能的彰显。“六大支撑”既着眼甘肃的实际,也服务了国家定位和战略。抓好“六大支撑”不是省内单打独斗的事,必须争取国家支持、凝聚国内外资源。我们要以全局思维和战略眼光来谋划每一项工作,紧扣国家的发展布局和政策导向,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四、不断锻造过硬的领导能力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全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着眼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贯彻、践行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努力锻造推动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硬素养和能力,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十三五”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一要锻造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的过硬能力。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十三五”发展不会顺风顺水。总书记强调,“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和推动“十三五”时期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把好方向、谋好全局。做到这一点,必须把强化理论武装摆在首要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好蕴含其中的发展立场、思想和方法,把握好我们自身的发展环境、条件和目标,认清我们面对的“时”和“势”、面临的“难”和“险”,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奋发有为,做到胸中有大势、谋事有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

二要锻造提出战略、制定政策的过硬能力。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既是体现党的领导的有效形式,也是衡量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十二五”以来,我省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就在于我们精心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战略、重大平台和重大政策,起到了有效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十三五”时期,要不断增强谋事、干事、成事的能力,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研究、狠抓保障落实。一方面,要重视抓好学习研究。现在,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益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内外联动更加紧密,对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我们不与时俱进,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和岗位职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本领恐慌”的强烈意识,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习调研,强化实践历练,努力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和现代经济知识,用专业的思维、专业的素养、专业的方法来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用好决策机制。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谋划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和执行决策程序制度、决策调研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听证制度以及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扎实有力地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三要锻造深化改革、依法施治的过硬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不仅是“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就改革来讲,现在发展和改革已经高度融合,发展每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贯彻落实省委《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分析研究、对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敢于动真碰硬、攻坚拔寨,按照习总书记指出的“四个有利于”改革方向和重点,蹄疾步稳、富有成效地把改革引向深入。就法治来讲,现代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各领域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宪法法律和党纪党规,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四要锻造夯实堡垒、动员群众的过硬能力。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没有各级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贯彻执行,没有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再好的蓝图设计和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在朝着全面小康迈进的征途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处在精准扶贫第一线的“指挥部”、“战斗团”、“攻坚队”,这个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对全面小康建设、人民群众福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两年,我们围绕脱贫攻坚,在基层党建助推精准扶贫方面培养了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以及“合作社建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等基层党建思路和模式。“十三五”时期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强基固本,构筑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有逐一的排查和准确的判断,下决心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和“两委”班子,这要成为各级党委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放在心上,落到实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全省人民的事,要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这次省委全委会议精神,加大宣传宣讲力度,回应好群众的关切,调动和激发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凝聚起推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五、努力形成优良的干事作风

现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帷幕已经拉开。期望和嘱托,决定了未来五年是我们必须紧绷政治之弦、激发拼搏之志、高扬进取之帆的五年;责任和使命,鞭策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奋发有为的状态和务实有效的作风,把“十三五”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第一,要强化只争朝夕的奋斗意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全面小康不会自动成真,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唯有坚持不懈地奋斗,从一点一滴、一丝一毫做起做实,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和目标。面对全面小康差距大、任务重、困难多的现实,我们除了只争朝夕地干、夜以继日地干、善作善成地干,别无捷径可走。各地各部门要拿出攻坚拔寨应有的心气,摆出决战决胜应有的姿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以工作的力度换取发展的进度,以行动的频率换取小康的效率。

第二,要强化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敢于担当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衡量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干部,就是干事的;领导,就是领着大家干事的。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我们评价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是看当了多大的官,而是看在岗位上干了多大多实的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需要的是愿担当、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干部,需要的是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需要的是有一股子干劲、拼劲、闯劲、韧劲的干部。领导干部讲担当,就要少讲办不成的理由,多找干成事的办法,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不能怕出错不愿干事,怕麻烦不愿抓事,怕吃亏不愿揽事;各级党委讲担当,就要能够营造敢于担当的环境和氛围,让有担当的干部有平台,让没担当的干部没市场,在全省上下努力形成崇尚实干、敬业肯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气。

第三,要强化从严从实的干事品格。“三严三实”是我们干事创业、为政做人必须遵循的价值和行为准则。“十三五”时期,我们面临应对经济下行、促进转型升级、加快脱贫攻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多重挑战,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理念抓好发展任务,做到部署严密、扎实推进。这次省委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各方面要认真对照、坚决贯彻,按照既严又实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实际抓好细化实化,确保打通决策的“最先一公里”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第四,要强化廉洁干净的政治本色。廉洁干净,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需的政治生态。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把廉洁从政、干净干事作为底线,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毫无私心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按照省委“3783”主体责任体系的部署要求,既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警示教育、抓早抓小,引导督促干部干净做事、清白做人;也要高悬反腐利剑,“零容忍”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姑息手软,努力为完成“十三五”规划、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作风保证。

同志们,抓好“十三五”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动员和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