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语设计者要满足用户对产品的信息需求,不能仅依靠文档源及其翻译,否则他会失去对信息准确性的判断,而准确性是用户利用信息完成任务的基础。此外,若过分依赖文档源及其翻译,设计者即使通过可用性测试发现目标文档原型的问题后往往也不知道如何有效修改这些问题。所以目标语设计者应当亲自了解产品。
设计者了解产品的策略有许多。Hovde(2001:63)总结了前人列举的11种策略:
1.去图书馆查找相关技术文件、图表和旧版本手册;
2.查找电子资料;
3.采访产品设计师和特定领域专家(subject matter expert);
4.依据自己有关产品的知识;
5.写信咨询;
6.模拟用户,操作产品或设备;
7.亲自观察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www.daowen.com)
8.发出问卷或调查测验;
9.拆装设备的零部件;
10.实地走访;
11.进行可用性测试。
这11种策略中第7、8、10和11个策略实际上更多的是用于了解用户而并不能直接了解产品,所以应当排除。Hovde根据自己对软件公司内部的技术写作者的研究发现他们获得软件产品知识有五种途径,分别是使用软件、与同事交谈、阅读软件规格单、内部审阅和研究以往操作手册。这五种方法基本上已包括在上面所列的另外七种策略之中,但它们所提供的产品信息的类型却不尽相同。其中与同事交谈和内部审阅能够提供最多的产品信息,包括四类:软件对于用户的设计用途、软件使用时的工作方式、软件设计的总体概念或逻辑以及准确的产品知识。这里的“与同事交谈”主要指与公司内软件开发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交流(Hovde,2001:76-78),而“内部审阅”指把技术写作的初稿交由公司内部这些懂技术的专家审阅(Hovde,2001:80-82)。使用软件和研究以往操作手册只能提供以上四类中的两类产品信息,而阅读软件规格单只能提供其中一类信息,但是该方法却是最有可能提供有关软件完整信息的方法。(Hovde,2001:86)事实上,技术写作者往往采用不止一种策略对产品进行多方面的了解。
对于本地化设计者,特别是目标文档设计者,以上了解产品的方法同样适用。但是目前在本地化行业内,本地化业务通常外包给本地化公司,而与软件公司内部的技术写作者相比,这些公司内的本地化设计者了解产品的渠道往往更少,有时甚至连产品本身都看不到。这是因为一方面有些产品制造商把本地化等同于翻译,认为翻译外语文档没有必要了解产品本身;另一方面有的软件制造商出于节约本地化成本的考虑,只把需要翻译的字符串交由本地化公司翻译,而自己来完成本地化工程和测试等工作。但在游戏本地化领域,特别是一些日本的游戏公司(如Nintendo或Square-Enix)已意识到本地化过程中不了解产品的后果,他们放弃外包模式,采取在公司内进行本地化,这样就使得“本地化设计者始终可以接触到游戏软件,翻译中遇有疑问或需要语境信息时可以查看游戏软件”,从而“确保了高质量的本地化游戏”(Mangiron,2006:311)。
事实上,如同对用户的了解一样,目标语设计者对产品的了解并不局限于设计准备阶段,在接下来的原型设计和可用性测试等阶段,他同样需要继续了解产品,特别是在遇到单凭文档源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因为正像没有人能够一次就对用户有充分的了解,也没有人能够一次性地掌握产品的全部特性与功能,对产品和用户的了解需要贯穿于本地化设计始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