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多模态本地化设计对象的优化

多模态本地化设计对象的优化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少数翻译研究者注意到数字文本的多模态性,提出传播中的讯息由“内容”和“包装”构成。Gile首次提出了“包装”的概念,使翻译研究对文本意义的关注延伸至副语言,但该概念尚有两点不足。我们认为,任何视觉模态的符号都由内容与包装构成。其他多模态符号在屏幕媒介中共同构成解读文字意义的视境。

多模态本地化设计对象的优化

有少数翻译研究者注意到数字文本的多模态性,提出传播中的讯息由“内容”和“包装”构成。(Gile,1995:26,转引自O'Hagan&Ashworth,2002:5)“包装”指“传者选择的语言和副语言要素,以及体现这些要素的物理媒介”。在书写文本中,包装包括词、语法结构、字体、页面布局、图像等;在口语中,它包括词、语法结构、音质和表达,以及非语言线索。内容与包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讯息。(O'Hagan&Ashworth,2002:5)O'Hagan与Ashworth在讨论网站本地化时也主张内容与包装的区分,他们认为内容具体指讯息的词汇和语言结构,而包装包括任何其他非文本元素以及传递内容的媒介(2002:67)。

Gile首次提出了“包装”的概念,使翻译研究对文本意义的关注延伸至副语言,但该概念尚有两点不足。第一,该概念人为割裂了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联系,把形式看作独立于意义之外的包装。词和语法结构的选择属于措辞问题,与语言的意义表达密不可分,不是外在的包装。第二,混淆了媒介与讯息。如前所述,“媒体本身只是意义传递的载体,本身并不带有一定的意义。”(张德禄,2007:26)O'Hagan与Ashworth克服了Gile包装概念的第一点缺陷,但仍把媒介视为讯息的包装的一部分,同时还把其他非文本元素也纳入包装,无形之中预设了语言与其他符号在信息传递中的主次关系,这与多模态话语的实际情形不符。(www.daowen.com)

我们认为,任何视觉模态的符号都由内容与包装构成。以文字符号为例,其内容就是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而其“包装”则指副语言等能够被视觉直接感知的符号外观。其他多模态符号在屏幕媒介中共同构成解读文字意义的视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