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阶段

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阶段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国际化的软件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进行多语言本地化,这大大缩短了多语种软件的上市时间。这一时期各软件公司多采用自己内部研发的翻译辅助软件来协助完成多语言软件的本地化,其性能不是很稳定,没有达到商业推广的标准。

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阶段

本地化主要是伴随着软件企业向国际市场的扩展而兴起。一款新的软件要占领国际市场,就必然要对它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改造,以适应不同目标市场。所以对软件中的文字进行翻译就必不可少。除文字之外,软件中需要改变的还包括日期、度量衡货币输入法等其他文化符号体系。而且信息的成功转换并不意味着软件自然就会成为顾客满意的产品。在信息转换的同时还需要技术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测试才能保证产品的可用性。这些工作超出了传统翻译的范围,软件业以“本地化”这一新概念来指代软件产品进入他国市场所必经的语言、文化和技术改造过程。

软件本地化起初是在软件产品研发出来后再进行翻译与测试,但这种模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本地化后的软件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严重滞后于原版软件。所以逐渐出现了在本地化开始之前先对软件进行“国际化”的过程,即“在技术层面确保一个产品更易被改造为当地市场产品的设计过程”(张莹,2011:77)。例如,为了能够显示亚洲双字节语言,软件的原设计代码就必须由单字节改为双字节。再比如,需要翻译的文字要能被很容易地从源代码中提取出来,不能设计成硬代码。此外,“一些很难用的语言或文化因素将被删减”(张莹,2011:77)。经过国际化的软件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进行多语言本地化,这大大缩短了多语种软件的上市时间。(www.daowen.com)

这一时期各软件公司多采用自己内部研发的翻译辅助软件来协助完成多语言软件的本地化,其性能不是很稳定,没有达到商业推广的标准。而本地化的运作主要集中于软件公司内部的翻译和技术团队,或者交由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来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