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过程及其构成
1.产品生产过程的含义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产品生产准备开始,经过投料加工制造,直到把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社会物质财富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业企业最基本的活动过程,亦即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其按预定的目的变成工业产品的过程。在实践中,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劳动过程与自然过程的结合,劳动过程占主导地位,自然过程是在劳动者控制管理下进行的。
产品生产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该产品开始,直到把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狭义的生产过程则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直到把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就其狭义的概念而言,这一过程通常由工艺过程、质量控制与检验过程、运输过程、自然过程和等待间歇过程等五个部分组成。
2.企业生产过程的构成
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可划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四个部分。由于专业化协作水平、技术条件以及企业生产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生产过程的这些组成部分有很大差别,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也会发生变化。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这是指产品投入生产以前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和制造、标准化和定额工作以及产品试制与鉴定等。
(2)基本生产过程。这是指直接使劳动对象变为企业基本产品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即产品加工过程。如纺织企业的纺纱、织布;机械制造企业的铸造、加工、装配;钢铁企业的炼钢、轧钢等。基本生产过程是企业的主要活动,它代表企业的基本特征和专业化水平。
(3)辅助生产过程。这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如机械制造企业的动力生产、工具制造和设备维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这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性服务活动,如原材料、半成品、工具和各种辅助材料的供应、运输和仓库保管等。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其中,基本生产过程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他各部分都要围绕基本生产过程进行,为基本生产过程提供条件。
基本生产过程按工艺加工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工艺阶段。如机械制造企业的毛坯准备、机械加工和装配三个工艺阶段。每个工艺阶段又可按劳动分工和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同一个(或几个)劳动对象连续进行加工的生产活动。工作地是工人使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活动的地点,它是由一定的场地面积、机电设备和辅助工具组成的。在工艺阶段中,一件或一批相同的劳动对象顺序地经过许多工作地,在每个工作地内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一道工序。如果劳动对象不移动,固定在工作地上,由不同的工人顺序地对它进行加工,这时,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这个工作地上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是一道工序。
工序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按作用不同,工序通常可分为工艺工序、检验工序、运输工序等。工艺工序,是指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工序。工艺工序是基本生产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检验工序是指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的工序。运输工序是指在各工艺工序之间,工艺工序和检验工序之间运送劳动对象的工序。
(二)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目的与要求
组织生产过程就是要对生产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工序进行合理安排,使它们之间能协调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生产系统。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目的是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占用和耗费最少,并能按社会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为此,生产过程组织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各个阶段、各道工序之间的流转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且流程尽可能地短。它包括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连续性要求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在空间布置上合理、紧凑,使物料的流程尽可能短,没有迂回往返现象。时间上的连续性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状态,没有或很少有不必要的停顿与等待现象。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缩短产品生命周期,降低在制品库存量,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也有利于改善产品质量。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首先要合理布置企业的各个生产单位,使物料流程合理;其次要组织好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投料、运输、检验、工具准备和设备维修等,使物料运动不发生停歇。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www.daowen.com)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保持适合产品制造数量和质量的比例关系。比例性是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果破坏了比例性,生产过程必将出现“瓶颈”。“瓶颈”制约了整个生产系统的产出,不仅造成非瓶颈资源的能力浪费和物料阻塞,也破坏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首先取决于正确的工厂设计;其次,要加强日常生产的作业计划管理,搞好生产能力的综合平衡,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瓶颈环节,保持各生产环节应有的比例关系。
3.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生产过程的均衡性是指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都能够按计划均衡地进行,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生产相等或递增数量的产品或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各个工作地的工作负荷相对稳定,不出现前松后紧、时松时紧的现象,使设备和工时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生产过程的均衡性,主要依靠加强计划管理,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做好生产调度、在制品管理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并切实组织好辅助生产和生产维修工作。
4.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生产过程的准时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都要按后续阶段工序的需要生产。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准时性将企业与用户紧密地联系起来。企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用户满意,用户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生产什么,用户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何时需要就何时提供。要做到让用户满意,企业生产过程必须做到准时,只有各道工序都准时生产,才能准时地向用户提供所需数量的产品。准时性是市场经济对生产过程提出的要求。
从市场角度看,连续性、比例性和均衡性都有一定的局限。现代企业不与市场需求挂钩,追求连续性、均衡性是毫无意义的。在市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比例性只是一种永远达不到的理想状态,出现“瓶颈”永远是正常现象。
(三)生产类型的划分及其对生产管理的影响
生产类型是影响生产过程组织的主要因素。由于各个企业在生产结构、生产条件、生产规模和生产专业化协作程度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为了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寻求生产组织的规律性,可将企业按一定标志划分成不同的生产类型。同一生产类型之间具有基本相同的特点和生产规律性,可选择适应其特点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以便从现代企业实际出发,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
根据产品生产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可将工业企业生产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大量生产类型、成批生产类型和单件生产类型。
1.大量生产类型
大量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少,产品数量大,生产条件稳定。由于生产的产品长期重复,大多数工作地只固定完成一两道工序,专业化程度高。大量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给生产管理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由于分工精细,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企业可购置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和工装,采用流水线、自动化生产线等高效的生产组织形式,还可使工人操作简化,有利于推行标准化操作方法,提高工效;由于产品品种及数量稳定,原材料、毛坯变化小,易与供应厂家和外协厂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供货质量、数量和交货期容易得到保证,有利于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计划、调度工作简单。
大量生产的产品一般属于社会需求量大、用途广和通用性强的产品,如汽车、农机等。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长达19年始终坚持生产“T”型车一种产品,是大量生产的典型例子。
2.成批生产类型
成批生产类型的特点是:生产的产品产量比大量生产少,产品品种较多,各种产品在计划期内成批轮番地生产,生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大多数工作地要承担较多的工序,其专业化程度比大量生产要低。成批生产按其批量大小和工作地承担的工序数目多少,又可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三种。
与大量生产相比,成批生产的产品产量较低,品种较多,不可能采用较多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的设备和各种专用设备,因此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如大量生产那样高,而且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以适应多品种和周期性生产变动的需要。由于成批生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因此有条件编制较为详细的工艺规程,制定各种生产指示图表作为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组织不同专业化程度的专业化车间和工段。属于成批生产的产品一般有机床、中小型电机、柴油机等。
3.单件生产类型
单件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繁多,产量极少,通常只生产一件或少数几件;多属一次性生产的产品,不再重复,即使重复也无固定的重复期;生产的稳定性差,大多数工作的要负担很多道工序,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由于产量少,品种多变,单件生产一般不具备采用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装的条件,多采用应变能力强的适用于多品种生产的通用设备。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采用少量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装。因此,单件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下,手工操作的比重大,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增加,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而且,要求工人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掌握范围较广的操作技能,以适应单件生产产品多变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