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时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中央统一计划模式,各地区平行运作,各自为政,正常联系渠道中断或削弱,联系的机制不健全,成为人为割裂、封闭发展的省市经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各地区纷纷追求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各地追求的是大而全和小而全,地区经济的独立发展成为标准的经济运行空间模式。国家计委为统筹全国各地协作而设立的地区局,也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后被撤销。
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时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中央统一计划模式,各地区平行运作,各自为政,正常联系渠道中断或削弱,联系的机制不健全,成为人为割裂、封闭发展的省市经济。这段时期在计划经济指导下,中央组织过一些地区经济协作、支援内地建设的联合活动,但规模有限,而且单靠行政命令,因而效果不太理想。如中央和国务院在1958年6月做出了关于加强协作区工作的决定,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七个协作区,但其着眼点是实现计划经济下的“大而全”,要求各协作区尽快分别建立大型的工业骨干企业和经济中心,形成若干个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经济区域。这些经济协作区不是建立在地区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不但不能促进区域合作,反而会造成区域分割。中央进而提出,许多省,只要有条件,都应建立比较独立的但情况不同的工业体系[1]。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各地区纷纷追求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各地追求的是大而全和小而全,地区经济的独立发展成为标准的经济运行空间模式。在这种各省区各自为政封闭发展的情况下,七大协作区根本无法有效运作,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国家计委为统筹全国各地协作而设立的地区局,也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后被撤销。(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品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