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对外开放是促进国际分工发展的客观需求

对外开放是促进国际分工发展的客观需求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生产力、社会分工特别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经济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经济日益国际化的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关起门来搞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而应当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参与国际分工,与其他国家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系,通过对外开放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对外开放是促进国际分工发展的客观需求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生产力、社会分工特别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人类社会初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各原始共同体都是自给自足,共同体内部存在着以性别、年龄等生理差异为基础的自然分工,共同体之间没有贸易往来和分工协作关系。由于各个共同体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它们各自获得的产品也不同,这种自然条件的差别,是地区分工的自然基础。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产生之后,共同体逐步解体,各地区主要生产某一种产品,劳动地域分工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当地域分工超出一国的界限,在国际范围内表现出来之后,就产生出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往来。

历史来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就出现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但这种经济联系和交往当时还只是暂时的与不稳定的,并且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十分有限的。真正的国际分工,是在产业革命之后和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指出:“机器发明之后分工才有了巨大进步……从前结合在一个家庭里的织布工人和纺纱工人被机器分开了。由于有了机器,现在纺纱工人可以住在英国,而织布工人却住在东印度。在机器发明以前,一个国家的工业主要是用本地原料来加工。……由于机器和蒸气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1]这表明,机器大工业对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对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www.daowen.com)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经济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工业部门特别是新兴的产业部门,其原材料加工、零部件配套、最终产品的组装等等,可能不是在一个国家之内,而要涉及几个或10多个国家。在发达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建立完全封闭、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日益国际化的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关起门来搞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而应当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参与国际分工,与其他国家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系,通过对外开放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