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始,对外开放政策就一直作为我国的国策实行,自此“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0]。在渐进式改革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局部到全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逐步开放过程。1979年,以四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1984年,增添了上海、大连、青岛、天津、广州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91年,把浦东作为新的发展重点,以期把上海打造成经济、金融、贸易中心,进而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自此时起,中国开始推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沿海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据2002年的统计,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共创造了全国GDP的61.2%,工业增加值的58.3%和外贸出口的86.5%,2002年沿海省市(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省市合计的84.1%,其外商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国的94.5%,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4.4%,其财政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60%。[11]货币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达到7.6%,远远大于2001年的-0.1%。[12]从中可见,沿海城市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冲击了整个世界经济,中国也受到波及。货币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从2007年的19.7%降到2008年的9.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率从2007的2.6%降到2008年的0.8%。中国沿海对外贸易城市受到严重影响,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此时,有观点提出要对我国易受冲击的产业进行保护,“幼稚产业论”观点有抬头之势。笔者认为,金融危机给我国提供了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的机会,正好可以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我国不但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还要加快对外开放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深化对外开放的覆盖面,从局部开放向全面开放转变。
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日本等),我国所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较轻。经济危机后,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都将放慢,国际产业和国际分工格局将会出现新的变化。我们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带动下,必将能够形成良好的东、中、西部全面开放的局面。①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核心地位。沿海地区仍然是我国实行对外贸易的基础,加快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淘汰过去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设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②提高中部对外开放水平。中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其交通地理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鼓励跨国公司向中部地区转移附加值较高的加工制造链条和服务外包业务,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③加快西部对外开放的步伐。西部地区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68亿美元,比1998年的132.6亿美元增加935.4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23.2%;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4.2%。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增加,由1998年的30.4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232亿美元,贸易顺差占全国的比重由1998年的7.0%,上升至2008年的7.9%。[13]西部地区特有资源的比较优势(矿产、能源、旅游)、独特的发展优势和中央的政策支持,应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和战略性长远规划的总结、研究。(www.daowen.com)
在促进全面开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的对外开放。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防止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借改革开放之名,行背离改革开放之实,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出现。②贸易摩擦的出现。由于长期享有的“人口红利”,中国出口的商品常受到外国的责难。再加上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已出现抬头的趋势。以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新的技术标准等为借口的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也将不断出现。③充分认识地区、产业和具体的行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引进来”或“走出去”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