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来看,其观点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如他们都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虽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但与所有制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它与私有制并无必然的联系,与公有制也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再如,他们都认为计划只是经济手段和经济方法,而不是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然而,历史的发展在斯大林时代出现了拐弯。斯大林并没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而是全面地阐述了计划经济理论。第一,斯大林承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的存在,认为其原因是两种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存在,由于两种公有制的并存,各自是自己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所有者,所以只能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相互间的经济联系。第二,由于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个企业同属于一个所有者——国家,这些企业的产品在交换前后并没有改变所有者,所以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品不是商品。他认为计价只是为了进行经济核算,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资料只是保持了商品的外壳。第三,斯大林承认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价值规律,而且价值规律还发挥着它的作用,但他认为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不存在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不能不限制价值规律发生使用的范围。具体来说,他认为价值规律只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对社会主义生产则不起调节作用,只有影响作用。他提出:价值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中,并没有调节的意义,可是它总还影响生产,这是在领导生产时不能不考虑到的。第四,斯大林提出了指令性计划的观点:我们的计划不是臆测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而是指令性的计划,这种计划各领导机关必须执行,这种计划能决定我国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将来发展的方向。这一观点的提出,实际上为政府的行政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五,斯大林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既管理宏观经济,又管理微观经济,并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事务,企业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等均由政府控制,没有独立的自主权和经济利益。(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