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的起源及作用分析:重要的流通过程和经济关系

市场的起源及作用分析:重要的流通过程和经济关系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本主义大市场形成和建立的物质基础,则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生与发展。[7]市场的起源和作用,表明了市场属于流通过程范围,马克思指出,产品互换“这个运动是在市场上,在流通领域内进行的”[8]。另一方面,在市场上,买卖双方互相交换对方的产品,同时通过物与物的关系,也体现了交换双方的经济关系。因此,市场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这是市场的第二层规定性。

市场的起源及作用分析:重要的流通过程和经济关系

市场是交换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由于劳动生产力很低,剩余产品很少,人们之间的产品交换活动只是一种不稳定的现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游牧民族,它通过自己不断地迁徙,在各个部落之间进行产品交换。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劳动生产力的缓慢发展,原始共同体内部有了一些剩余产品,这就使共同体之间出现了交换的可能,而共同体之间的这种剩余产品的交换,就是最初的、萌芽状态的商品交换。随着共同体之间交换的不断深入和扩大,这种交换出现了三种趋势。第一,由氏族首领的交换发展为个人之间的交换。原始共同体之间的交换“起初是部落之间通过各自的首领来进行交换;但是当畜群开始变为特殊财产的时候,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交换越来越占优势,终于成为交换的唯一形式”[3]。第二,由共同体外部的交换发展为共同体内部的交换。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头,在它们与别的共同体或其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但是物一旦对外成为商品,由于反作用,它们在共同体内部也成为商品。”[4]第三,由暂时性的交换发展为经常性的交换。商品交换最初是一种暂时的、很不稳定的现象,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多和交换范围的扩大,商品交换逐渐成为一种经常的、稳定的经济活动。“交换的不断重复使交换成为有规则的社会过程。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有一部分劳动产品必定是有意为了交换而产生的。”[5]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用来交换的剩余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人们对交换的经常化和固定化的要求便越来越强烈,从而在那些固定进行交换的地点,形成了市场。

在简单商品生产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是分散、狭小的简单商品市场,而且各地的小市场之间也很少有经济联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简单商品市场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大市场。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原始积累、自然经济的瓦解以及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以前由于大量小生产者独自经营而造成的分散各地的许多买主,现在集中为一个由工业资本供应的巨大市场”[6]。资本主义大市场形成和建立的物质基础,则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只有大工业才用机器为资本主义农业提供了牢固的基础,彻底地剥夺了极大多数农村居民,使农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完全分离,铲除了农村家庭手工业的根基纺纱和织布。这样,它才为工业资本征服了整个国内市场。”[7]

市场的起源和作用,表明了市场属于流通过程范围,马克思指出,产品互换“这个运动是在市场上,在流通领域内进行的”[8]。一般来说,流通活动都是在市场上进行的,市场是流通的空间形式,从这个角度看,“市场是流通领域本身的总表现”[9]。市场的这种作用表明了市场是社会再生产的中转站和枢纽点,各种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通过市场让渡其使用价值,实现其价值。退出市场之后,商品进入消费(生活消费或生产消费)过程。“在市场上,在同货币交换时,产品脱离资本的循环而进入消费,成为消费对象,它或是用来最后满足个人的某种需要,或是成为另一资本的原料。”[10](www.daowen.com)

市场有二重规定性。市场是交换的场所,是流通的空间存在形式,这是市场的第一层规定性。另一方面,在市场上,买卖双方互相交换对方的产品,同时通过物与物的关系,也体现了交换双方的经济关系。因此,市场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这是市场的第二层规定性。就像马克思所说,市场“是商品所有者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11],“川流不息的、或多或少发生在社会整个表面上的交换总和、交换总体,即交换行为的体系”[12]。所以,市场不仅是交换关系的总和,而且要从运动的角度来把握,它是商品经济运动中的交换关系的总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