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供需如何相辅相成

供需如何相辅相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供给和需求的辩证关系就是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从本质上考察,马克思将其称之为“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1]。

供需如何相辅相成

实质上,供给是商品或服务的生产,需求是商品或服务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供给和需求的辩证关系就是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所以,供给与需求的同一性、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也等同于生产与消费有同一性、消费决定生产、生产创造消费。

1.供给与需求的同一性

供给与需求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供给是需求,需求是供给。从本质上考察,马克思将其称之为“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1]。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消费:一方面,作为主体的个人支出和消耗自身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燃料、原材料、生产工具等作为客体物质的价值伴随着活劳动转移至新产品的同时也被消耗掉了。“因此,生产行为本身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2]就消费是生产而言,马克思指出:“吃喝是消费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产自己的身体……而对于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从某一方面来生产人的其他任何消费形式也都可以这样说……这种与消费同一的生产是第二种生产,是靠消灭第一种生产的产品引起的。在第一种生产中,生产者物化,在第二种生产中,生产者所创造的物人化。”[3]现实中也的确如此。人们在向社会提供种类繁多的商品与服务的同时,也要通过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满足自己不同层次的需求,促进了劳动力的再生产以及创造了更高的劳动力素质,也实现了生产的目的。

第二,供给与需求相互依存,互不可缺。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实际上是供给与需求或商品、服务的生产与消费的均衡运动过程,缺少其中任何一极,社会化大生产都将难以持续,经济体系也将随之崩溃。作为宏观经济的两翼,“每一方都为对方提供对象,生产为消费提供外在的对象,消费为生产提供想象的对象;两者的每一方不仅直接就是对方,不仅媒介着对方,而且,两者的每一方当自己实现时也就创造对方,把自己当做对方创造出来。”[4]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5]。所以,供给与需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需求决定供给

需求决定供给也就是消费决定生产。马克思认为:“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6]可以从两方面加以理解:

一方面,消费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按照商品二重性理论,劳动产品成为商品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是进入消费领域,寻找到对应的主体,否则内在于使用价值内的价值难以实现,生产的目的与意义难以体现。马克思认为:“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消费是在把产品消灭的时候才使产品最后完成,因为产品之所以是产品,不是它作为物化了的活动,而只是作为活动着的主体的对象。”[7](www.daowen.com)

另一方面,消费能够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促进生产往复循环。“显而易见的是,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8]可知,需要是生产进行的前提,满足主体需要是生产的目的。如果没有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人们就不会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商品或服务被人们消费时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主体的需要也得到满足,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需要,为新一轮的生产提供了内在动力。

3.供给创造需求

与需求决定供给相对应,供给也能够创造需求。本质来看,供给创造需求意味着生产创造消费。

首先,生产创造了消费对象。生产提供了有形的或无形的消费材料或对象,为主体创造了具体的使用价值,使得消费需要得以满足。消费而无对象,不成其为消费;因而,生产在这方面创造出、生产出消费[9]

其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10]。生产不仅仅创造消费对象,而且也创造了消费工具,最终形成特定的消费方式。例如,“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

最后,生产为消费对象生产主体。消费本身作为动力是靠对象作媒介的[11]。生产者生产出的产品,为消费者的知觉所感知,在主体身上引发需要,形成消费动力。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