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性

重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性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已经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线。既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那么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重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性

在讨论政治经济学体系与结构时,政治经济学的主线是一个首要问题,在政治经济学主线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多种观点。我认为,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应当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这是因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更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4]

社会主义社会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己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将“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5]。中国是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提出,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物质与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加快经济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并且进一步阐释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至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已经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线。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以来,我国学术界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着力研究经济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如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等等。

理论是现实的反映。既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那么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把这一主线贯穿于社会主义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或者说贯穿于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之中,又相应地涉及产权制度安排、生产要素配量、企业组织形式、收入分配方式、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市场运行、政府职能、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等等系列问题,以此为逻辑展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结构与体系,就能完整地展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全貌。

(原载于《经济研究》,2016年第3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18页。(www.daowen.com)

[2]《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70~371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2页。

[4]《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