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黄河水冲积、贺兰山洪水淤积而形成平原、湖泊以及湿地。从此,“鱼米之乡”千年不衰,“塞上江南”美名远播,宁夏至今仍是国家规划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银川平原,东枕鄂尔多斯台地,这毛乌素沙漠的尘沙被留在黄河岸边,变为沃土;西望贺兰山,那西伯利亚的寒流飘不过来,化为山雨。黄河自西南而入,长城由东南而来,呈“人”字交汇于首府银川。“一条水龙、一条旱龙”,诉说着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烽火岁月和喜怒哀乐。银川也逐渐形成东头西尾的“人”形之城市布局,据说西夏建国时有意遵循了这种布局,后衍生为凤凰形,所以才有了凤凰城的传说,银川因而又称凤凰城。
三万年前,银川东部的黄河岸边就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那水洞沟的石刀和石斧播撒出多少文明的种子,有待进一步发掘。从文字记载看,秦朝在黄河边上设障,有怀浑障、神泉障等,汉朝在平原上筑堡(城堡),有上河城、南典农城、北典农城等,均实行军屯管理。其中西汉初年所建的北典农城,大致地点在银川掌政镇洼路村一带,算来有2200余年的历史,有专家推定这是银川建城之始。建于唐代的怀远新城,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怀远旧城(在北典农城的基础上扩建)被黄河水冲毁,于是西移到高地上重建。从怀远新城到兴庆府,再到明朝的九边重镇,宁夏府、银川市从远方走来,承接着古城的悲欢离合、金戈铁马。著名记者范长江在20世纪30年代写过《中国的西北角》,对银川有所描述,多是荒凉和贫弱,和“塞上江南”的身份极不相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银川跌入最低谷。由西夏帝都的辉煌到西北小镇的凋敝,这是历史的悲剧,不堪回首。(www.daowen.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银川逐渐恢复了元气,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按照“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定位,才从容不迫地走向了现代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银川作为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地,将一如既往地当好宁夏的领头羊,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