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兴庆区掌政小镇建设:宜动宜静、宜商宜居的探索

兴庆区掌政小镇建设:宜动宜静、宜商宜居的探索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诸多成绩当中,首先要提的是兴庆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兴庆区提出掌政小镇建设一定要突出“宜动宜静、宜商宜居”的特色,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有序跟进。为解决资金问题,兴庆区政府积极与自治区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檀溪集团进行商榷,最终确定由该集团先垫付资金进行建设,然后政府拿出今后小城镇商业开发建设用地的挂牌出让收入来偿还企业。

兴庆区掌政小镇建设:宜动宜静、宜商宜居的探索

在诸多成绩当中,首先要提的是兴庆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探索。

如果你没有来过位于兴庆区东部的掌政镇,那你的确难以辨别过去与现在的差别。这个小城镇的建设应该说是一个样板,正激励着银川市跨越式发展。

2010年至今,兴庆区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三个平衡”的创新建设模式,不仅“再造”了一座充满塞上江南水乡风情、兼具宁夏生态湿地旅游功能的沿黄特色小城镇,且正在逐步推进农民向城市集中、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兴庆区的领导信心满满地说:“小城镇建设并非简单的盖楼房,不是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也不是农民搬到城里,而是村民能和城市居民享受到一样的公共服务,掌政特色小城镇就做到了。”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3年时间,掌政镇可谓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政企合作,实现资金平衡。2010年,掌政镇被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建设的12个沿黄特色小城镇之一。兴庆区提出掌政小镇建设一定要突出“宜动宜静、宜商宜居”的特色,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有序跟进。在掌政小镇的规划建设中,兴庆区政府多次召开村民听证会,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决定将原分散居住的6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7000余名农民全部统一安置,规划建设一个面积5.4平方公里的新型特色小镇,让农民彻底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但“事非经过不知难”,掌政小镇农民安居工程、基础配套设施等建设所需资金至少20亿元,这对于年财政收入只有几亿元的兴庆区政府来说可谓杯水车薪。为解决资金问题,兴庆区政府积极与自治区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檀溪集团进行商榷,最终确定由该集团先垫付资金进行建设,然后政府拿出今后小城镇商业开发建设用地的挂牌出让收入来偿还企业。

集群发展,实现土地平衡。“农民居住分散,交通水利、公共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尽管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但不少散居的农户仍旧难享现代交通带来的便利。户与户之间太分散,污水集中排放、垃圾收集清运、天然气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能惠及每个农户,不仅村民生活不方便,也影响农村环境。”掌政镇主要领导深有感触地说。通过集群发展、集约用地,在将原散居村民集中安置后,小城镇建设涉及掌政镇6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小旧庄点原有宅基地复垦土地面积达227.02亩,不仅解决了掌政特色小城镇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难题,而且确保了掌政镇原有耕地存量不减,实现了土地增减挂钩的平衡并有盈余。宅基地复垦以后,耕地面积有所增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2013年,掌政镇完成剩余5个村民小组的宅基地、庄点、路网等复垦任务,这样可“集约出”大量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按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吸引农业企业入驻经营,从而使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村集体和农民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农民相应地变为农业产业工人,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的三赢格局算是实现了。

掌政镇新貌

产业进镇,实现劳动力平衡。产业是城镇发展的支撑,城镇与产业的关系就像躯干与血肉的关系,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增强城镇发展的活力,吸引农民进镇并留在城镇。为解决小城镇建设中部分失地农民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兴庆区按照“无烟工业”规划,决定将掌政镇打造成以生态旅游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特色的旅游休闲特色小镇,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镇有常住民、民有不动产,草根经济兴、富民又强镇”的发展格局。已经建成的农民创业园、商业街和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引进企业100多家,1500余名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达到了产业向园区集中的目标。随着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今后城市管理、产业园区发展等必将为农民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天地。“我家4口人,按照每人40平方米的补贴政策,我们几乎没花钱就住上了170多平方米的小别墅。”63岁的强厚玖满脸幸福。掌政小城镇建设让村民变为“市民”,水、电、气、路通到家,有正规物业公司,还有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另外,镇上还分配了一些门面房,想做生意自己做,不做可以出租,生活有了保障。

这一切得益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农民富,则国家富。对于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就更是如此。

燕连山是燕鸽村五组组长,年逾七旬,话语不多,只有在说起燕鸽村五组农贸市场时才眼睛冒光。他说,从2013年2月起,村民们出租农贸市场房屋的租金顶得上往年一年的全部收入。

11年前,燕鸽村五组多数村民的土地因长庆石油基地建设而被占,村民成为失地农民,生活无靠。就在那一年,大新镇及燕鸽村村民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了燕鸽村五组农贸市场。然而,因为办理市场建设手续、房屋分配纠纷等,一直到2012年10月,燕鸽村五组农贸市场才正式开始分房。“集资建市场的钱,好多人都是借来的,房子分不下来,每年打工挣的钱都不够还债。村民们没办法,年年月月上访。”燕连山说,当初集资建燕鸽村五组农贸市场,他交了110万元,至今还有几十万元的债未还清。

“以前欠着债,心里怕,现在有房租了,睡觉都能笑醒。”朱登和是燕鸽村五组的村民。朱登和在农贸市场里有一套门面房,过完年就租出去了,一年的租金是3.2万元。说到房租,朱登和黝黑的脸庞一下子笑开了花。他说,过去没有门面房出租时,人均5亩的土地已经不足以养活全家,主要靠打工等为生,一年下来,全家4口人也不过三四万元的收入,“不过我这租金还不算多,村里有几户人家,仅农贸市场门面房的租金就有十四五万元呢”。燕连山一家9口人,门面房的租金比最多的人家少一点,有12万元。(www.daowen.com)

大新镇副镇长赵艳华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2012年,大新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0060元,燕鸽村没细算,但和全镇差不多,而2013年2月至今,农贸市场100多套门面房已经有80%出租,村民拿到手的租金总计315万元,如果均分给该组306名村民,人均收入就达10294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所有收入之和。“春节前,房子还没开始租,就已经有人打电话要预订门面房。”赵艳华说,燕鸽村五组农贸市场门面房如此紧俏,还是因为占据了地理优势,东边是银川第四中学和长庆石油基地的家属院,西边则是正在建设的永泰城安置区,“才短短几天,这条街上就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以前我们习惯在燕庆街上吃饭,现在都改到这儿了,私底下,我们叫它小步行街。”

燕鸽湖基地的“破茧成蝶”显然不是个例,从其变化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涌动,这是思想进一步解放、措施进一步落实、效果进一步放大后带来的成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为兴庆区描绘出一幅社会发展的新蓝图。多年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一直是兴庆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掌政特色小城镇

随着掌政小城镇通天然气工程的顺利竣工,掌政镇掌政村五组村民也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清洁的天然气。这条全长40余公里的天然气管线西起新华街东城人家小区,东至通贵乡河滩中心村,不仅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也从侧面折射出兴庆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掌政特色小城镇、强家庙和河滩中心村等项目的相继开工,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过上了以前艳羡不已的“城里日子”。在近几年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兴庆区更加注重对硬件设施的完善。给排水、供电、天然气等配套设施自不用说,甚至连商业街、敬老院婚庆会所等设施也在计划之列。硬件设施完善标志着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群众生活水平自然会随之提高。在掌政镇至银川市区95公里长的银横路两侧,新疆杨、樟子松、垂柳等不同树种错落有致,平均50米宽的景观林带初具规模,从前尘土飞扬的情景不复存在。随着掌政镇生态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幅巨大的“城镇田园化,道路林荫化”的现代镇区风貌画卷正在人们眼前缓缓展开。

2013年11月29日,兴庆区月牙湖万亩生态奶牛养殖园区的奶牛托管企业如约兑现奶牛托管半年分红,户均140元全部发放到位,拿到分红的村民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笑容。自2013年4月底迎来首批移民后,兴庆区先后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帮扶新入住的移民们安居乐业。随着移民新区的进一步建设,兴庆区还将致力于多渠道增加移民收入,为加快缩小与近郊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差距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新建百亩花卉育苗园区、特色牛羊肉制品加工基地以及引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等助推移民稳定就业。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奔小康,移民们的美好生活随着兴庆区建设的脚步近在眼前。

兴庆区塔桥花卉物流园内的盛唐花卉早市受到不少花农和市民的追捧。作为开放式的花卉交易市场,盛唐花卉早市不仅对周边花农免费开放,更为其搭建起与客户直接交易的平台。作为“种花大区”的兴庆区,“兴庆康乃馨”品牌的美名早已远近闻名。2013年起,兴庆区继续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花卉产业提质增量,实施镇河花卉园区续建工程,力争新增设施温棚1.5万栋,推广种植花卉6000亩,繁育花卉种苗500万株,将主打的“兴庆康乃馨”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

2013年年初,兴庆区建立了农村共富联合体,通过党员落实责任、结对帮扶、考核奖惩等措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到2013年年底,80%以上无经营性收入的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5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4年兴庆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60元,同比增长10%;村集体总收入10860万元,同比增长9%。

种粮户变身产业工人。坐落在兴庆区东郊的通贵乡是典型的粮食产区,2013年通贵乡通南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与昊王米业公司成立了联合党支部。村党支部积极协调企业用地、化解矛盾纠纷,协助企业在4个月内完成12万亩土地的流转、农田平整、农渠开挖等工作。与此同时,昊王米业公司为通南村开辟绿色通道,120多名技术型农民成为“产业工人”,企业临时用工300人左右,带动380多名村民外出务工,实现劳务总收入130多万元。试点的成功为通贵乡提供了思路,通贵乡党委积极推进土地由农民间的自发流转向政府引导的组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2014年,通贵乡共流转土地17646亩,占二轮承包合同面积的50%,户均年收入50000元、人均年收入125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较流转前高3500元。

大新镇新渠梢村党支部积极引进鑫燕花卉公司,通过技术培训、协调贷款,引导近400户建成了占地2000多亩的新渠梢兴燕花卉示范基地,种植户棚均收入过3万元。

兴庆区充分发挥蔬菜、粮食、水产、花卉四大产业16个示范基地的作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订单式培训为方向,组织培训1460名实用人才,既为企业发展解决了用人难题,又给农民找到了“饭碗”。原来依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放下锄头住进了楼房,他们上哪儿挣钱?大新镇上前城村的村集体经济活动可资借鉴。上前城村是银川市的南大门,村委会根据实际,依托银川汽车站,建设了上前二队、三队、七队、九队4个仓储物流市场,不但解决了全村近百名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带动了周边装卸、运输等产业的发展。2013年4月,上前城村成立了聚合详劳务公司,该公司由上前城村集体控股,村民集资入股,公司营业收入的50%以福利形式返还给村民。上前城村七队党小组组长王永革就是股东之一,他还是七队木材物流市场的大股东。在王永革的带领下,村民以集资入股的形式成立了七队木材物流市场,村民们的收入有了保障,买房买车的人大大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