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唱红了《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国大地出现了新的曙光,银川市的房地产业也开始起步。对于兴庆区而言,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业在改革的召唤中才有了大动作。
虽说改革开放10多年了,但和全国相比银川还是很落后,尤其是在居住条件上。条件较好的老城区仍有20多万平方米土木结构的危旧平房,这些平房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隐患也越来越突出。这时候,银川市提出“以房改为先导,以危房改造为突破口,用3~5年时间基本完成危旧房屋的改造”。一时间,轰轰烈烈的危房改造战役在银川市打响,兴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银川市危房改造指挥部成立于1991年2月28日,指挥部的成立标志着对以直管公房为主的64片、32.23万平方米危房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序幕拉开。到1993年1月,此项造福人民、繁荣城市的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两年时间,共拆除危旧房屋21.2万平方米,改造以直管公房为主的危房16.3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危房改造任务。危房改造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4000多户居民告别危旧房屋,住进了有集中供暖的单元式住宅楼,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不足5平方米提高到7.86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临湖小区、德胜小区等100余幢楼房代替39片危旧房屋,居民区绿化也代替小煤房,市容得以改观,环境保护得以加强。危旧房屋的拆迁为商城、新华街停车场、职工科技文化中心、新华购物中心等一批大型公共建筑和设施提供了场地,加快了城市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改造工作中所采取的收取住房保证金和增房补差等房改措施,为全面推行住房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危房改造工作同时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这项工程不向政府要一分钱,而是依赖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依靠各开发公司的自筹资金、银行贷款,采用出售商品房平衡危房改造资金等办法,各方均实现了自己的经济效益。从1991年的统计结果看,当年参加建设的5家开发企业均尝到了市场化的甜头,吸引和带动了一批企业积极参与。1992年参加建设的开发企业有11家,1993年则达到20余家。
危房改造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撑,建设银行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大。1991年,银川市确定在市区较集中的18片内进行8万到10万平方米的改造。建行银川市支行行长、副行长和总经济师3人进入银川市危房改造指挥部,积极研究解决危房改造中的具体问题。同时调配4名科级干部和信贷部等3个部门的24名同志充实到市危房改造办公室、资金筹措组和政策法制研究组中。
1991年2月初,建行组织8名同志深入18片危房改造地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拆迁规模,测算新建面积和所需投资,还组织人员到房地产管理局、城市规划局、设计院以及6家房屋开发公司调查摸底,落实方案,为市政府确定当年危房改造方案提供了可行性依据。拆迁规模、新建面积和投资需要量确定以后,建行在指挥部的帮助下,制订了5种筹资方案,草拟了筹资细则和办法。为引进外地资金,一名副行长会同有关部门同志二下海南、广州,与南方投资公司协商引进危房改造资金;同时得到建设银行自治区分行支持,批准危房改造贷款计划指标3500万元。当年6月,向5家开发公司和8家建筑企业发放备料资金和危房建设贷款7400万元,保证了拆迁、建设的顺利进行。
1991年7月29日,银川市危房改造指挥部召开第一阶段改造总结暨责任书签订大会。半年时间,第一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共搬迁1750户,拆除危旧房屋6.3万平方米,是银川市历史上搬迁户数最多、拆迁面积最大、动迁速度最快的一次,为市政府确定的全年完成5万平方米、争取完成8万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承担危房改造任务的5家开发公司都选派了政策水平高、文化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参与动迁工作,采取对搬迁最早的10户张榜公布、容许其优先选择新建楼房楼层等优惠办法,加快了动迁速度。银川市计委投资公司还建立拆迁户接待制度,仅用14天时间便完成解放东街7000多平方米的动迁任务。中房银川分公司考虑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制定10条拆迁安置细则,实行一次性异地安置减免50%住房保证金等办法,大大加快了动迁速度。负责拆迁工作的副市长现场强调,危房改造工作必须取信于民,不准自行其是搞土政策,更不准放宽尺子套取有限的资金。
危房改造工程涉及千家万户,铭刻于市民的记忆中。银川印刷厂李四季的一封来信刊发在《银川晚报》(1991年6月)上,全文如下:
我是1984年由陕西来银工作的,一家五口住在北环小区周转平房内。随着子女的长大,住房困难逐渐增大。后来,有同志为我出主意:不妨到房管所去试一下。于是,我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了玉皇阁北街房管所,魏开选所长和张保全副所长接待了我。当天下午他们顶着烈日骑自行车到我家,烟没抽一支、水没喝一口,便开始实地查看。看后魏所长说:“你家的住房条件确实差,我们会尽快设法解决。”很快,房管所提出由房管所、单位、个人三方集资解决的办法。我厂领导很支持,在三方取得一致意见后,我的住房困难解决了。以前我认为没有熟人找不到门路,不请客送礼办不成事,没想到他们能够想住户所想、急住户所急,用这样快的速度解决我家的住房困难,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来感谢政府!
如此大规模的拆迁在银川历史上还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做到。那么,能不能如期完成?能不能保证拆迁户在元旦前搬进新居?应该说,这是银川市领导和广大百姓共同关心和担心的事情。1991年8月17日上午,以市长张位正为首的几位领导来到正在施工的几个危房改造工地。看到各工地的工程进展情况,他们都松了一口气,担心也变成了放心。半年时间,已经拆除危旧房屋13片,达6.8万平方米,拆迁户为2024户,其中207户得到一次性安置。工地负责人都表示,所有在建工程都可以保证在元旦前竣工并交付使用。张位正强调,特别要保证工程质量,上下水、暖气、天线等配套设施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不要让群众骂;同时,一定要保证拆迁户在元旦前全部搬进新居。
拆迁中遇到的“死角”,往往是令人头疼的事情。银川市房地产管理局想办法做到有计划地解决。塔南巷一对50岁的夫妇就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改造危房造福人民”几个大字。这对夫妇认为,是政府把他们从“死角”的危房中解救了出来。银川市房地产管理局的具体做法是,把大修房屋的重点放在无法改造的“死角”,在有限的维修经费中逐年按照楼房的建筑标准进行翻建。1991年,首先对丰收巷、塔南巷等处38户68.5间、建筑面积达1096平方米的平房进行翻建。这些住户们感慨地说:“这是政府为我们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1991年10月24日,天气已略有寒意。这天上午,银川市市长张位正在银川市电炊办、银川市电力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专程检查了银川市电炊工程的进展情况。银川市电炊工程于1991年7月开工建设,至10月份,已架设5条10千伏和18千伏的高压线路,架设高压分支线5公里、低压主干线5公里,安装10台变压器,完成4970户的安装任务。张位正在实地查看和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后说,电炊工程是银川市政府1991年为民办的实事之一,也是自治区发挥地方能源优势造福于民的具体行动,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抓紧今年最后两个月的时间,保证在11月底完成全部安装任务,12月底接通电源,确保完成1.5万户的电炊安装任务,让市民在新年用上电炊。
下基层公开分房,拆迁户无须周转直接搬入新居,是中房银川分公司在危房改造中想出的新招数。不要小看了这一新招,它一下子便解决了当时几乎困扰所有拆迁户的一个大难题。从1991年11月初开始,中房银川分公司的4名工作人员就搬到了新华西街17号那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办公,到11月19日,211户待拆迁户直接搬入了康乐小区。这211户人家,原居住在4名工作人员办公的土坯房后面,也就是明德巷内,几十年生活在狭小的土房里,过道狭窄得连一辆平板车都过不去。每逢下雨下雪,道路泥泞不堪。这也是居民最集中、住房最紧张的地方。早在4年前市政府就准备解决这里的居住问题,但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爱莫能助,是中房银川分公司毅然挑起重担。他们自筹资金在康乐小区先盖起100多套住房,再另外拿出50套商品房,共211套6100平方米,一次性分给明德巷的住户们。为体现公平,他们走到群众中分房。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解除了这些居民二次周转的麻烦。一位叫王惠兰的住户,一家九口长期居住在两间平房内,这次分到65平方米的三居室后,他们喜不自禁,如在梦中。
1991年12月20日,对于新华街国庆巷的居民们来说,是个大喜日子。这一天,巷子内车水马龙,寒冷的天气并没有影响人们搬家的热情。这是危房改造后搬进新居的第一批住户。
承担国庆巷危房改造任务的是宁夏新型建材开发公司,从1991年6月拆迁施工到12月15日交付使用,半年时间里,他们夜以继日,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在住房分配上,实行搬迁时前10名住户优先挑房,残疾人、军烈属、老年人优先分配的方法,并张榜公布。住在国庆巷20多年的马文祥在拆迁时第一个搬走,这一天第一个搬进新居。李忠宁是14号楼2单元201室的住户,原来三代五口人挤在两间22.5平方米的土坯平房里,如今住上59平方米的新楼房,全家买了80多元的鞭炮燃放庆贺。
改造危房是造福人民的大业,蕴含着党和政府对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深情,市民也以实际行动支持拆迁工作。两情相汇,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宁夏农房公司动迁科科长陈国海于1991年3月带人进入山河湾危房片开始拆迁工作,天天从早晨忙到黑夜。在拆迁最紧张的时期,他爱人从幼儿园接儿子回家途中,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儿子的右腿不慎被卷进后车轮里,右小腿骨折了。忙于拆迁工作的陈国海晚上11点回到家,孩子哭着,老婆也在掉眼泪。第二天早晨,陈国海安慰老婆说,娃娃小腿骨折是咱家自己的事,危房拆迁是政府的大事,是很多家庭时刻惦记着的事,关键时刻,咋敢掉链子,咱们得掂量掂量。老婆表示理解,主动承担了家务。
也是在山河湾,农房公司负责拆迁的同志们说,山河湾危房拆迁工作进展得这么快、这么顺利,居委会主任朱培兰出了大力。山河湾是历史形成的“贫民区”,危房多、房屋破。听说拆迁盖新楼,居民们高兴得坐不住了。朱培兰特地腾出一间房子,让动迁科用来办公,还从居委会搬来桌凳,从家里提来开水,协助动迁科的同志搞宣传。这一片的危房拆迁用了不到10天就完成了。
中山北街住宅小区由银川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承建。1991年春节前夕,拆迁序幕拉开。摸底调查中,该公司对拆迁户提出的各种拆迁安置要求尽力予以满意答复。短短2个月时间,居住着300余户居民的土屋旧房便被夷为平地。6月初,这片近3万平方米的住宅区顺利开工建设。
危房改造工程始于1991年,截至1995年年底,累计拆除危旧房屋130片合48.2万平方米,共12300余户。共新建住宅楼230幢,达110万平方米,用于安置拆迁户的面积为55万平方米,累计安置拆迁户10500户。拆迁户的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5平方米提高到8.3平方米。
1990年以前,银川市区实有住房面积490万平方米,其中属于危房的简易房屋80余万平方米。这些危房绝大部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土木结构的平房,甚至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遗留下来的土平房。市民居住条件差,城市面貌老旧。银川市政府组织专家论证,决定用3~5年时间,对市区内危房进行改造,并出台让利于民和有利于开发企业的优惠政策,很快形成竞相参加危房改造的局面。5年间,先后有5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单位参加,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
5年中,一万多户居民从危房中迁入集中供暖、电炊设施齐全、抗震性能强的单元式住宅楼。新建小区内配套的道路、绿化、自行车棚等设施齐全,城市面貌和群众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商城、商都、新华购物中心等一大批大中型公共建筑相继落成,形成了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的良好势头。
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在整个危房改造工程中,银川市的主要领导始终站在一线。1993年12月11日,刚从中央党校学习归来的银川市委书记张位正,上班第一天便深入城市建设和危房改造各施工工地及迁入新居的百姓家中,实地了解当年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关于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他要求危房改造指挥部和各开发单位考虑任何问题都要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预期安排的拆迁户一定要保证按时迁入新居,开发单位确有困难的,开发单位和信访部门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各施工管理部门要严把质量关,保证新楼房上下水畅通,供热、供电及电视公用天线安全供给。
危房改造在讲求速度的同时,如何保证质量?1999年被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新华西街危改工程2号、3号商品住宅楼结构设计质量事故,2001年春天才处理完成。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对加固后的2号、3号楼验收后,将其定为合格工程。自治区新华西街危改工程结构设计质量事故调查处理专家组认为,加固后的楼房能达到8级抗震设防要求。自治区建设厅于2001年2月26日发文同意上述鉴定结论,并批复允许该楼房向社会二次发售。
宁夏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原属国有企业,20世纪80年代成立。大锅饭的前十多年,企业经济效益连年亏损。1995年7月,梁志东担任公司总经理,实行目标管理,相继参与了玉皇阁小区、长相忆宾馆、高台寺小康村、平安巷及新华西街等危改工程,累计投资过亿元,开发面积20余万平方米。1998年12月底该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注册资金518万元,成为二级房地产开发企业。
正当宁夏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时,新华西街危改工程结构设计质量事故发生了:1999年4月、8月,宁夏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质量回访和自检自查中发现,由宁夏建材工业设计院承担设计的新华西街2号、3号商品住宅楼6层部分层面出现裂缝,经复查核算,属结构设计问题,并初步确定出现裂缝的原因是框架结构中部分梁柱钢筋不足。为慎重起见,公司将此事向自治区建设厅作了汇报,建设厅立即成立新华西街危改工程结构设计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由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2号、3号楼原设计图进行结构验算和复核,认定新华西街危改工程2号、3号商品住宅楼即使不考虑地震力的作用也存在严重隐患,结构设计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4~6号商品住宅楼也存在一般的安全隐患。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专家组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根据设计规范和抗震设防有关要求,提出加固方案。自治区建筑设计院承担加固工程施工图纸设计任务,银川市第一建筑公司承担土建部分加固施工任务,主要包括商品住宅楼底层砼和局部二、三层柱包钢工程,宁夏建科院承担梁底粘钢、节点粘钢和螺栓锚固工程。梁底粘钢:2号楼44根、3号楼148根;梁柱节点加固:2号楼140处、3号楼24处;柱底断面增加包角钢:2号楼52根、3号楼86根。宁夏建设监理咨询中心现场监理施工,宁夏质量监督总站跟踪检查施工质量。专家组成员多次召开加固现场会,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这次事故,宁夏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制订了“住房按原购房款退付,营业房加固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室内装修费用经银川市房地产估价所进行现场评估后一次性退付”的方案,共为退付、补偿和加固施工支付现金1700多万元。教训是深刻的,宁夏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决心从头做起,重塑公司形象。为培养人才,该公司投资60万元,派37名员工到宁夏大学参加为期一年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知识的脱产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银川首届住宅设计最佳户型评选中,该公司开发建设的高台寺小区获100平方米以下第一名,新华西街住宅楼获100平方米以上第二名。该公司投资3000万元开发建设的城乡大厦各项准备工作就绪,良好的信誉使宁夏城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迎来了美好的明天。
城市危房改造工程2001年加快了节奏,对《银川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进行修改和补充,并上报自治区审批;为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在全市举办房改工作人员培训班;1993年起市危房改造办公室决定把危房改造和住房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按期完成改造15万平方米以上危房的任务。据1992年的统计,银川市各房改试点单位共出售新旧住房2584套、15.7万平方米,收回资金918万元;财政拨款80万元,新建房改商品住宅7000平方米;拆除成片危旧房屋13万平方米(3300余户),开工建设19.5万平方米,年底竣工12万平方米,2000余户居民喜迁新居。
2001年4月25日,在银川市主管副市长的陪同下,自治区政府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就宁夏人民会堂后的锅炉等问题现场办公。锅炉既影响光明广场的美观,又污染周围环境,居民反应强烈,经现场查看,决定拆除;文化街立新巷的几幢旧楼、文艺巷口的老居民楼年代久、环境差,自行车无处停放等,对此商定了改造方案;南薰路由凤凰街口打通和西环路连接,能大大缓解解放西街西出口的交通压力,但这项工程需占用自治区政府农场的3亩多果园,自治区政府决定服从银川市的城市建设规划,并就果园树木的移植、道路的走向等问题提出建议,全力支持城市建设。老百姓称赞,该拆的当场拍板,要改的立刻拿出方案,这才是干事的态度,有干成事的气魄。
1991年6月,银川市决定兴建5个批发市场,分别是兴庆生资建材批发市场、光华土特产畜产品批发市场、兴盈综合批发市场、东环粮油批发市场和利群轻工批发市场。除规模较大、投资约2300万元的利群轻工批发市场外,其余4个批发市场都在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富宁农副产品市场也在这一年得到翻建和维修。这样一来,便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18个中小型集贸市场为配套的市场网络。
1992年12月27日,新华街闹市区彩旗飘扬,爆竹齐鸣,宁夏最有名气的百货零售企业新华百货开张了。历时5个月的紧张施工,老店换新颜。商店外装修为半隐形蓝宝石镀膜玻璃幕楼面,与无框玻璃大门融为一体,熠熠生辉,好似蓝天一角,时在西北堪称一流。商店3层营业厅采用最新装饰材料装修,风格各异:或水晶宫般迷人,或清新典雅,或富丽堂皇。商店新增营业面积800平方米,总营业面积达到5100平方米。商品种类有20个大类2万余种,新增4000多个品种,60%为自选。商店在提供一流购物环境的同时,还精心培训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训练有素的服务。据悉,开业当天,销售额便达到40余万元,创该店历史最高水平。
1993年8月27日,宁夏商都建设工地彩旗飘扬,鞭炮阵阵,军乐声声,各界人士参加了隆重的宁夏商都开工典礼。至此,银川市建设规模和投资最大的商业项目拉开建设的序幕。宁夏商都位于银川城区东南部,预计工程总投资8866万元。宁夏商都占地总面积3.75万平方米,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6.24万平方米。担负宁夏商都建设任务的银川建设发展公司在工程前期民居拆迁、工业旧厂迁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300户拆迁居民年底乔迁新居。通过资金补偿,银川车辆厂重建厂房。由于建设项目前景乐观,宁夏商都一层商业用房336套已预售完。
1993年银川市政府确定为市民办理的10件实事有:一是进一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和城市环境,确保完成已开工建设的9.2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工程;二是保证城市排污和防洪安全,完成北门排水沟治理改造和民族北街、东门道路拓宽整修工程,建成西环北路,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环境;三是新建教师住宅2000平方米,继续改善教师住房条件;等等。
1993年,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中,首先是城市道路改造。一是拓宽改造胜利街,全长3100米,规划宽度46米,12米快车道,两侧各4米绿化带,总投资1374万余元。二是新建北二环路,全长9000米,规划宽度40米,15米车行道,5米非机动车道,总投资7613万余元。三是文化街向东打通,全长350米,宽22米,总投资260万元。四是拓宽改造进宁南街,全长440米,宽24米,车道14米,总投资105万元。五是新建东二环路,基本完成资金筹集和前期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银川市政府于1999年年底划定了玉皇阁、鼓楼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并向全市发出通告。一是玉皇阁距本体东、南、西三侧道路以内,北至三角绿化草坪以内为保护范围,距保护范围外150米以内为建设控制地带。二是鼓楼距本体四周道路以内为保护范围,距保护范围外150米以内为建设控制地带。银川市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制止各种破坏文物的行为,保护好具有标志性的古建筑,使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特有的作用。
老城区日趋干净、整洁、亮丽,广大市民及中外游客的好评多了起来,这不能不说“八大工程”。
1999年,银川市城区政府全面推进“八大工程”。据统计,城区1999年围绕“八大工程”先后开展了6次大的集中整治市容环境卫生专题活动,参加活动人员达23000人次,清理擦洗广告牌75000余处,清理小煤房18036间,清理绿化带2700米,清运垃圾1000余吨。
2000年2月初,《银川晚报》收到一位居住在高台寺小区住户的来信,他在信中说,他住在高台寺小区安心多了。为什么这样讲呢?原来高台寺小区地处银川市东门外城乡接合处,地理位置复杂,环境较为混乱,小区住户的安全常常难以保障,各种事件时有发生。为此,该小区自1998年成立了联防队,每天18名联防队员分布在小区3个进出口,昼夜24小时为小区的3600多户住户巡逻服务。1999年,这个联防队破获诈骗、强奸、盗窃等刑事案件12起,破获摩托车、自行车被盗案件46起,追回摩托车、自行车18辆,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一位叫何满群的住户在来信中写道,现在小区的社会治安良好,各种犯罪率逐年下降,居民得以安居乐业。另外,联防队对小区的环境工作也常抓不懈,尤其是打击楼道广告工作扎实有效,楼道广告这一顽固的精神垃圾在该小区被清除得比较干净。
老城区的供水系统是1958年兴建的,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已难以适应需要,夏季用水高峰期,工厂生产用水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银川市政府根据规划,扩建小南门水厂,新增加一批深水井,每日供水能力达到31000立方米,新建2个15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大口径干线管道36.4公里,新架设1条输水线路。这些设施投入使用后,银川市自来水公司对全市各供水末梢地点作了测定,北门外水压由0.7公斤提高到1.8公斤,距水厂最远的南门外自治区干部休养所的水压也达到1.3公斤。(www.daowen.com)
2000年,银川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8亿元。一是2.9亿元用于城市道路工程,包括城区二环路及连通工程,主要完成民族南街打通工程、南二环路东段工程、解放街东段工程、新华东街打通工程等;城区一环路及干道工程,主要完成北环路向东打通工程、西环路北段工程、南环路改造和中山街大修。二是投资1亿元的续建城区集污及污水处理厂工程,如投资5000万元的城市给水工程,主要完成二、三水厂扩建。在客运出租车停车场方面,投资500万元修建银川苗木场等停车场,投资1100万元用于公交车场站建设,主要修建北塔停车场及2、17路调度站。
为改善城市环境,银川市又实施了“七大工程”:一是银川市城区污水集污及第一污水处理厂工程。1998年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厂,投资1.2亿元,2000年建成运行,日处理10万吨生活污水,对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达标起到一定的作用。二是推广应用低硫低灰粉煤种工程。银川市的主要能源是煤炭,尤其是冬季,大气污染呈典型的煤烟型污染。控制使用劣质煤,推广使用低硫低灰粉煤种,可以有效改善银川市的大气环境质量。1999年全市各茶浴炉使用单位基本按要求使用了无烟煤,锅炉使用低硫低灰粉煤约25万吨。三是银川市热电厂及热网集中供热工程。2000年,银川市热电厂一期工程完工,实现热网集中供热,取代了城区以南100多台锅炉、茶炉。四是银川市区域联片集中供热工程。2000年完成62万平方米的联片集中供热,同时严格控制市区建设小锅炉,四环路内不再建设10吨以下的锅炉,对6吨以上的锅炉安装脱硫除尘设备。五是园林绿化工程。2000年重点实施包括北环路花园林荫绿化、唐徕公园三期绿化在内的园林绿化工程,银川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25%。六是湖面湿地保护利用工程。制定了湖面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在北塔湖、宝湖两个湖面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进一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七是银川市民用天然气输配工程。陕西靖边到银川的天然气长输管线1999年建成,城区东及部分街道开始使用天然气,计划供应居民11万户。
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的丰富资源,房地产公司的发展更是得益于城市建设的阳光雨露。
银川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1984年,承建银川市人民政府9层办公大楼,一年完成,而定额工期为480天。仿古建筑群——银川小吃街西侧7600平方米工程以百日工期竣工。在“三材”价格上涨、标定造价下降8%、同行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该公司建筑安装工作量、劳动生产率、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大幅度增长,关键是深入、扎实地进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使这个公司1984年实现了3个突破:全年竣工面积52200平方米,比改革前的1982年提高了83%;全员劳动生产总值达8794元,比1982年翻了一番;利润133万元,接近1982年的3倍。该公司从1983年开始实行经理负责制,很快就扭转了遇到问题无休止地讨论研究、互相扯皮的现象,实现统一指挥和果断决策,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战斗力。1983年年底,银川市伊斯兰宾馆(绿洲饭店)13层大楼建筑工程公开招标,各建筑公司争相角逐,该公司经理刘元吉当机立断,以最接近标底而当场夺标。
早在1983年,该公司就开始按人头核定工资总额,推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制,百元产值与各项经济指标挂钩。公司与发包单位签订成本、工时、材料消耗等承包合同,再将各项经济指标层层分包到施工队、工段、班组,最后落实到人,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废除由行政手段分配施工任务的机制,改为一人牵头承包,自由组合施工。干部岗位责任制也与各项经济指标挂钩。1984年,公司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560元,多的达到2300元。
银川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1977年5月由银川市房修三社、房修四社和油裱社合并组建。公司建立健全了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和生产管理系统,管理人才和技术力量得到充实,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公司自1988年在银川市建筑施工系统率先实行承包经营。这个过去只能够换门修墙、打炉子盘炕的小修缮队伍,已经成长为能承建工业与民用建筑、吊装工程等的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公司年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由1979年的340.43万元发展到1990年的1608.31万元,固定资产总值也由100万元左右增长到1990年的294万元。危房改造工程中,该公司承担了四分之一的任务,即11栋楼房,面积2万平方米。正常情况下,工程工期至少在一年左右,而该公司只用了5个月。重担压在肩上,竞争中能够站稳脚跟,靠的是勇气和胆量。从危房改造工程开工的第一天起,工人们的时间表中就没有了星期天,他们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工程进度由过去的“日进度”改为“时进度”。正是靠着这股拼劲,工程进度突飞猛进。截至1991年9月,危房改造工程的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
1999年,银川市城市住宅竣工及销售面积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人均居住面积继续扩大。这一年,银川市加大了对住宅建设的投资,全年城镇(不含两县)住宅建设共投资8.7亿元,规模与历史最高的1998年持平,其中自治区属单位、银川市属单位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分别为2.17亿元、0.9亿元和5.6亿元。全年住宅施工面积125.5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2.68%,住宅竣工率继续攀高,达70.6%。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的9.15平方米提高到9.81平方米。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成为住宅建设的主力军。1999年,银川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达55755万元,占全市住宅建设投资的64.08%;住宅施工面积120万平方米,占全市住宅施工面积的67.43%。三是住宅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个人购房比重增大。随着住房商品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居民住房消费观念有了根本性转变,加上金融部门适当放宽住宅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以及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城镇居民贷款购房的消费意识明显增强。仅公积金贷款全年向个人发放近5000万元,对住房一级市场盘活存量有很大的刺激和推动作用。全年共销售商品住宅面积达61.55万平方米,销售额7.8亿元,均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其中住宅销售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60.21%上升到70.94%。在住房一级市场活跃的同时,二手房交易也日趋活跃,全年二手房交易1.3万平方米,销售额1429.66万元,有效地促进了整个住房市场的发展。
1999年10月18日,鸣翠湖生态旅游区开始破土动工。时隔3个月,银川市市长郝林海来到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只见冰封的湖面上,一辆辆大型装载机正铲除恶臭的淤泥,来往穿梭的运输卡车满载淤泥艰难行进。开工以来,湖面清淤已完成土方量30万立方米。郝林海市长现场强调,生态旅游区道路要按照生态区的要求来建,整个湖区设计还要注意生态平衡,迷宫水道要增加趣味性、探险性。鸣翠湖生态旅游区是国家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也是银川市湖面湿地保护工程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项目,建设者们表示,一定要建成一个漂亮的生态旅游区,决不能搞成目光短浅的项目。
还有几件事也值得一说。2000年3月7日下午,红花乡高台寺村第九村民小组的村民将印有“为民解忧,造福百姓”的锦旗送到红花渠管理办公室,感谢他们一年来对红花渠的综合治理。红花渠全长4.8公里,两岸人口密集,又处于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多,卫生意识差。大量的垃圾和污水填满了红花渠,致使水污染严重,并造成下游农田年年减产,连专门栽植的蔬菜也无法成活,高台寺村村民叫苦连天。这条有着悠久历史和美丽称谓的渠成了名副其实的“龙须沟”和“垃圾场”。1999年3月8日,银川市市长和主管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徒步踏勘红花渠城市段,寻求整治红花渠的最佳方案,决定以加强管理为主进行综合整治,并将其作为当年银川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当年5月,红花渠管理办公室成立。经过辛勤工作、严格执法,红花渠水质大为改善,高台寺村农民种植的水稻由往年不到400公斤增加到600公斤。综合治理还改变了红花渠附近的环境卫生状况,渠边道路交通秩序也大为改观,治安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写下就是永恒。什么是写下?或许就是城市建设吧。关于红花渠,有这样的文字记录。红花渠最初的功能是泄洪,开始也没有名字。明代纺织业逐渐发达,当时宫廷使用的大量丝绸多由江南制造供应,但织染所需的红花以银川城郊的质量最佳。同时,银川所产的红花作为调制胭脂的原料之一,深受明代皇宫后妃们喜爱,这也是明代几朝皇帝不顾大臣上书劝谏,一直坚持宁夏进贡红花的原因。当时银川城郊种植红花的集中区域就是水渠流经的银川城东部地区,红花渠由此得名。被明朝列为进贡物之后,红花在银川城郊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当时的官吏特意在红花渠两边开辟了专门种植红花的田地——红花田,这就使得红花渠不断扩凿,流量也不断增大。到明弘治年间,红花田的面积达到673亩。这些红花田专门由驻守宁夏的最高级别官员与太监负责,为此特设置了总兵官负责进贡红花的机构——总兵官进贡红花厂以及太监负责进贡红花的机构——太监进贡红花厂。红花渠边,士兵们负责红花的种植、管理、采摘。红花采摘后,配备专车,负责安全、及时地将红花运往京城。明宣德之前,宁夏进贡的贡品有9种,红花排名第五位。此后,红花渠淡化了灌溉周围农田和供给银川城居民生活用水的功能,主要服务于红花的灌溉。到明弘治年间,红花在九大贡品中的排名上升到第一位。明嘉靖年间,宁夏贡品仅剩红花和马匹两种,红花依然排名第一位,每年进贡1500多公斤,最少的年份也不少于250公斤。伴随着红花渠的是不同形制的40多座桥,它们忠实地见证着红花渠的辉煌与落寞。在渠首到胜利南街一段视力可及的范围内,横卧着5座形制不同的桥梁。湖滨东街至新华东街的渠段,新修的水泥路路面整洁,道路宽阔。改造完成后的红花渠,两侧为景观林带,安装了路灯,已然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去,穿越银川13公里的红花渠有9座小桥,如今已是20座大小不同的桥了。它们有的由大理石砌成,造型优美;有的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桥面出现了裂缝;有的由两个简单的石拱摆放在一起,简单而朴素。在大新村有一座两米宽的桥,桥边居住着很多居民。之所以要提到这座桥,是因为这座桥是红花渠水泥渠坝和土渠坝的分界线。在红花渠的入河口,有一座石拱做成的简易桥,和渠首的那座简易桥遥相呼应。
改造后的红花渠
2000年1月20日,经过建设者们一年多的努力,银川市城区二水厂续扩建工程顺利完成。这项工程是自治区和银川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总概算达15513.2万元,1998年10月开工以来,国家建设部、财政部、自治区和银川市的领导多次深入工地,现场解决相关问题。广大建设者们顶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在露天郊野坚持施工,终于在新春到来之际,顺利将部分项目投入试通水运行,确保了人民群众春节高峰期间的用水。
随着银川市南郊水源地8口深井投入运行,城区二水厂新建6000立方米清水池与南郊加压站2000立方米清水池及水厂原有清水池顺利连通,水厂增加近8000立方米的蓄水容积,城区二水厂日供水基本达到6万立方米,缓解了市民用水紧张的局面。在城区二水厂供水调度室可以看到,随着水压的升高,分布在市区内的各管网测压点都产生了反应,城市管网中的供水压普遍上升。
2001年4月,城区党委、政府以“三讲”教育为动力,全面启动辖区范围内“绿化家园创优美环境”工作。2000年,城区政府与银川市政府签订的绿化任务是:新增绿地7万平方米;植树1万株,保存率达到85%;创建2个花园式单位、4个绿化单位和18个绿化达标单位。为保证完成任务,城区党委、政府采取了以下有力措施:一是对无暖居民区通暖,拆除原建小煤房,植树绿化;二是对沿街有墙单位进行拆墙还绿;三是在主要街道两旁“见缝插绿”,建一些小景点等。以点带面,促进绿化工作。把唐徕公园三期扩建工程作为绿化工作重点,成立拆迁安置、规划设计、施工和协调等几个小组,分步、分组实施,建成5万平方米的绿化区。同时投入专项资金对辖区主要街巷坏、死树木进行补换,在无树街巷挖坑植树达1200株以上。
2000年7月24日上午,位于新华东街打通工程路段的高台寺4队3户共27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被强行拆除。这3处违章建筑都是在原有宅基基础上翻建、加层而成的。一年多时间,有关部门多次协调,均未有结果。银川市拆违领导小组发出第7号通告,令其自行拆除,但未奏效。为保障新华东街打通工程顺利推进,银川市城管执法支队强行拆除违章建筑,3户违章建房者的居住问题同时得到妥善解决。1999年上半年,民乐村村民基本上自行拆除了违章建筑,民乐10队部分村民建的二层营业房(7500平方米)也在通告发出后自行拆除。
习惯了“种房子”的城郊部分农民在既得利益面前是不会轻易低头的,但在高压势态下,在法律法规前,他们是理智的,选择了随大流、识大体。这看似不大的事情,却成为城市建设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2000年8月31日下午,银川市委书记陈育宁、市长郝林海召开现场会,就市政道路建设难点问题进行协商解决。他们查看了民族南街道路打通工程、解放东街道路工程、玉皇阁街道路改造工程等,要求保留这里的树木,改造建设工程要同南门的改造相呼应,形成完整的景观。
为把银川市建设成园林化城市,2000年年初市政府与两县三区签订了“拆建还绿”“见缝插绿”、庭院绿化等工作责任书,城区政府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区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拆建增绿10万平方米,超额500%完成银川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从2000年9月1日起,东环路开始全面整治。东环路全长5.3公里,是109国道的银川段。该路段商业网点违章占道经营等情况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畅通与银川市卫生先进城市的形象。至11月10日,对东环路南北金三角之间、北环路至银古路口之间及银古路城市段,完成楼房的清洗粉刷、违章广告和有碍市容的门头招牌及户外广告的清理、行道树干枯枝的修剪、街道两侧断裂及陈旧电杆的清除等。
民族南街历时100天打通。这是2000年银川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也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1周年的献礼工程。2000年3月8日,市政府下发《关于民族南街打通拆迁的公告》后,各施工单位通力协作,加班加点分项施工,排水、道路、路灯、供热、电信、电力等一次性到位,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民族南街道路打通工程,路基宽25米,车行道宽15米,沿线拆除各类房屋15000平方米、温棚2000平方米,涉及拆迁单位5个、拆迁户76户。这一工程打破了银川市兴庆区南线交通拥堵的瓶颈,为城市向南发展提供了空间。
银川市政府将“绿色覆盖工程”列为2000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确定了城乡绿化十大工程,涉及城区的南二环风景林建设工程,完成平田整地5.5万平方米,种植各类苗木6600株;鸣翠湖生态区建设工程,规划总面积433.4万平方米,完成7.9万平方米的绿化,种植荷花9.3万平方米,建立了约40万平方米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1999年,为迎接自治区成立40周年和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大检查,凤凰北街与上海路交叉口东北角海宝居民点被划作重点整治区域。同年,银川市政府将海宝居民点的土地使用权收回并划归宁夏人民出版社使用。随后,拆迁安置工作开始,到年底有20户居民将自己的住房拆除。在此期间,一些住户为了利益私自翻建加层,面积达1700平方米。1999年,凤凰北街打通拓宽工程作为市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开始施工,但因钉子户的牵制,工期一直拖延。城乡结合部形成的“疮疤”,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创卫进程。当时人们曾经有过这样的质询:银川离国家卫生城市还有多远?所以,市、区两级政府才有了不得已的强拆行动。1999年全国第四次卫生检查大评比中,银川市获得西北五省区首府城市中唯一的“卫生先进城市”称号,老城区的贡献和付出是最明显的。
《银川晚报》2001年8月5日头版头条刊发消息:凤凰北街还有“钉子”没拔掉。驱车沿笔直的凤凰街北行,过北环转盘,就看到一段长30米、宽不足5米的坑坑洼洼、垃圾遍地的“梗阻路”——因几座非法建筑横亘,凤凰北街打通拓宽工程受阻,给附近居民及周边群众带来诸多不便,群众多次呼吁拔除这里的拦路“钉子户”。7月6日,银川市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发出通告,限3日内自行拆除占用城市道路红线的建筑。一个月过去,未见丝毫行动。消息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凤凰北街的这块“疮疤”随着政府强拆行为得到消除。
银川市是西北地区首府城市中第一个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口号的。西部大开发,每个城市都想方设法吸引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而城市卫生环境的好坏,成为外地投资者的首选。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一位台商乘坐西北地区的列车,车内卫生很差,光看厕所就无法忍受,由此判断西北的城市也非常脏,于是打消了到西北投资的念头。要改善投资环境,首先要改善包括卫生环境在内的城市软硬环境。银川市特邀自治区爱卫会组织专家组,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检查标准》,于2001年7月29日至8月2日,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综合检查,找出差距和问题,以期扎扎实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环顾银川周边,原本的湖泊、湿地成了堆放垃圾的露天场所,就连背街里巷也随处可见垃圾。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以牺牲城市湿地为代价,直接造成水体生态污染,垃圾的渗漏液、臭气、蝇害等,造成严重的辐射污染。专家组成员认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缺乏统一规划,要重视末尾处理,更要重视从源头分类收集,对特种垃圾(医疗垃圾)的监管也很必要;建议推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少一些“垃圾之忧”。银川作为西北城市,绿化覆盖率较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少(绿化覆盖率22.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4平方米),距离国家卫生城市要求的30%和5平方米尚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老城区建设密度高,绿化缺乏专业规划,导致公共绿地多不能兑现,且绿地分布不合理,特色不明显。城乡结合部的“南大门”和“北大门”两个卫生脏点等,直接影响着2003年银川市申报国家卫生城市。对照差距,“咬定青色不放松”,银川市在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道路上义无反顾。
2001年,银川市城市建设工作旨在进一步改变城市面貌,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一是围绕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条件,抓好“三纵三横”6条路的起步建设。三横:改造拓宽银新北路、新建北二环路、改造拓宽解放东街东出口段;三纵:改造拓宽胜利南街和文萃路、拓宽并打通进宁南街。二是继续推进供排水、住房、绿化、净化、电炊、电信六大工程建设。供水工程重点抓好老城区第三水厂的续建,完善给水管网。城区胜利南街段排水工程年底完成。住房工程抓好危房改造、安居工程、样板住宅小区三个方面,新建安居工程18.3万平方米。绿化工程方面,完成老城区民族街、进宁街等行道树绿化工作,完成中山公园的总体改造,完善青年公园、满春园、街心小游园等小品建筑和配套设施。净化工程方面,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利用中转站进行小区垃圾清运,建设烟尘控制区和噪音达标区,抓好公厕、垃圾站等环卫设施建设。电炊工程方面,按照1998年城市居民电炊普及率达到60%的目标,继续建设1万户电炊项目。电信工程方面,抓好市话配线,市话扩容2万门,新增市话用户3万户,实现移动通信的全国联网。
2001年8月1日,银川市政府房地产开发项目招商公告发布,东方红剧院及其以北区域整体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银川城建开始大提速。7个新建项目为凤城再添光彩,全面提升了银川市的品位。
7个项目中,涉及兴庆区的是:(1)凤凰碑周围区域改造。(2)东方红剧院及其以北区域改造。东起玉皇阁南街、西至朝阳街、北起育才巷、南至新华东街约17765平方米的区域,整体改造为历史文化风味和现代气息相结合的文化、娱乐、购物、休闲中心。(3)东二环路的改造建设。拆除沿路违章建筑,加宽隔离带,变单车道为双向四车道,加上12米宽的中间隔离带和路东34米宽的绿化带,总宽达90米,成为城市东侧最宽的一条环城道路。(4)唐徕渠绿化带景观建设。将其逐步建设成为一条以滨水景观为主的纵贯市区的绿化带。(5)商城改造。彻底解决消防隐患和停车难问题,并使步行街延伸至南薰路。
南塘湖美化改造暨凤凰北街花园林荫路精品建设工程于2001年9月顺利完成。9月28日下午,两项工程的竣工典礼在南塘湖畔举行。南塘湖的美化改造主要是进行湖壁砌护、湖面绿化及湖周边绿化、美化和亮化。整个工程砌护湖壁600余米,拆除了湖边栏杆、湖中曲桥,对12亩水面进行绿化,种植荷花8亩、芦苇0.3亩、各类树木近1500株,铺设彩砖园路,砌护仿古土墙,安装通宵不熄的射灯、庭院灯、草坪灯76盏。凤凰北街花园林荫路全长1069米,在原有绿地的基础上,拆除西侧沿线临时建筑及部分单位的铺装等设施。改造中种植草坪、草花2000平方米,建造花坛26个,铺设林荫路及人行道6220米,安装各类路灯120余盏。
还是在这一年,距离10月1日南门广场改建工程竣工不到2个月时间。7月13日下午,银川市市长郝林海一行在南门广场地下人防工程暨广场地面改造工程现场办公,强调要保证10月1日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南门广场地下人防工程是自治区最大的一处平战结合工程。地下人防工程除电梯、中央空调、电子智能化管理系统未安装外,其余工程基本完工。广场地面改造工程也完成了基层结构,开始铺设沥青路面和广场砖。与此同时,亮化、绿化工程,旱式喷泉、汽车站、建行外饰面以及城楼北侧的改造等各项工程都在紧张进行中,按期完成指日可待。
这一年的8月16日,郝林海一行还来到正在扩建中的唐徕公园,波光粼粼的唐徕渠畔杨柳依依,各种小游园、观赏园、郊游园目不暇接,正在园中游憩的市民们怡然自乐,他们盛赞:市政府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出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需要,银川市按照城市规划的新要求,把唐徕渠渠道内坡分别向渠两侧各扩宽47米。唐徕渠南起南二环,北至北二环,全长4.7公里,规划绿化面积58.3公顷。首期工程重点实施的是上海路桥至西门桥段整治改造,从环、线、点、面多角度打造古渠新景,使其成为一道以滨水景观为主,具有城市公园综合功能的城市风景线和纵贯银川城区南北的生态型绿带,成为广大市民游憩的好去处。
3月12日,银川市宁园修复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这一天,市长郝林海一行来到了施工现场,他语重心长地说,宁园虽小,但地处市中心,群众很关心,一定要把好质量关,要把宁园建成具有历史文化名城特点、群众休闲游乐的好去处,不要建成以营利为目的的场所。
中山公园又添新景。宁夏奇石馆在2001年内实现扩建。宁夏奇石馆1996年开馆,接待了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各省市的领导以及国际商团,同时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有文化品位的休闲场所。旧奇石馆场地狭小,设备简陋,很多珍贵展品及国内国际名人的藏品挤在货架上,窘态已见。新奇石馆占地600平方米,中山公园领导为不挤占绿地,把其服务公司拆除,又新拓绿地2000平方米。
昔日的臭水沟,今朝的林荫路。老银川人还都记得,老北塔路的东侧原是一条又脏又乱、臭气熏天的“龙须沟”,狭窄的小路通向兴庆区的旅游景点北塔,拥挤的人群时常与车辆混杂在一起。2000年秋季,千人义务劳动,对北塔路进行整治。2001年春季,绿化一处在这块长818米、宽12.5米的地段上种植常青树、阔叶树、国槐等花灌木809墩,地被植物爬地柏79米。一条四季常青、三季见花的绿色通道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对于中山公园的建设,老百姓提出了多种看法。代表性的看法是,中山公园要体现“悠久的宁夏历史与西夏古都文化;优美的塞上江南风光;纪念性的中山公园标志”等特色。在此应首先了解宁夏及银川的园林历史。西汉时期,银川地区就出现了园林,并成为药用牡丹的培植基地。东晋十六国时,有赫连勃勃的风景游乐城。唐、宋时期,银川是中国观赏牡丹的重要种植地。西夏时期,银川的中山公园是西夏的皇家花园,园内除种花、种树外,还有包括元昊宫在内逶迤数里的楼、榭、台、池等园林构筑。明朝,松、竹、梅等在中山公园中也很有生机,文人对园中牡丹有“拥出雕阑二尺饶,娇红嫩白照金袍;熏风细细香偏别,仙苑沉沉价自高”的赞誉。民国八年(1919年)辟中山公园,经园林职工70余年奋斗,已成为一座综合性公园。中山公园要适应现代化城市园林建设及经营的新要求,加强公园建设的总体性、科学性规划,建设有地域特色的公园,要始终坚持公园的公益性、人民性。人民公园人民建,要主动筹集资金,争取上级的有力支援;也可多种经营,寻求改革的路子,可以局部试行股份制;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