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主创新战略在汽车企业的应用

自主创新战略在汽车企业的应用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可否认,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决定汽车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强烈的危机感促使日本政府调整思路,决定走“播种型”科技发展道路,并于1980年正式提出了“科技创新立国”的新战略。按照“新战略”的部署,日本汽车企业把自主创新分为基础研究、先期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三个层次。那么中国汽车企业该怎样结合国情进行自主创新呢?

自主创新战略在汽车企业的应用

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产品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当前,各大汽车企业间的竞争集中表现在对全球化国际市场的占有,而一个企业能否占有市场,主要取决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决定的因素是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推出一个好的产品要依靠大量的科技投入,要依靠具备丰富知识的研究开发人员,要依靠长期的知识积累,因此,产品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知识的较量。

当前正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世界各大汽车生产企业都积极鼓励科技进步,培育以创新求发展的风气,并在产品创新上更加下功夫。

不可否认,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决定汽车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

近30年来的经验表明:在我国所谓以市场换技术,强调走合资道路,实际是捆住了自己的手脚。首先,合资并没有换来先进技术,合资的外方给我们的技术大多是已进入成熟期,甚至是开始衰退的技术。

另一个问题是,合资企业不易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因为外方合资不可能培养我方的开发能力,因为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是为占领我们的市场,而不是培养他的竞争对手。

可见,以引进、合资、仿制为主的道路很难走得通,中国汽车工业将被迫走上技术创新之路,而日本结合国情的技术创新之路值得我们仿效。

日本在科技创新上有三条很好的经验:一是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二是突出重点,开发环保车;三是加强协作,搞联合研究。

据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在困境之中找到了一条生路——贸易立国、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可是,当时日本国内的民用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很难拿出像样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贸易立国,最明智的办法莫过于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来,这就是日本的“收获型”科技发展战略。

这一吸收加改进的科技发展战略有两个特点:

一是“小科学、大技术”。将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多、风险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尖端技术开发让给西方人去搞;但对实用技术,特别是能够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日本人却不放过,并在引进后再结合实际加以改造,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技术特色。

二是注重技术的商业价值。如美国用半导体技术造飞船导弹,日本却引进它制成电子表和傻瓜相机,与瑞士的手表和德国的相机竞争。

“收获型”科技发展战略使日本仅用20年时间就赶上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这一战略也像一股神奇的力量,不仅使日本保持了高经济增长率,而且人均增长幅度甚至一度达到美国的9倍。

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条路却走到了尽头,原因是技术引进的空间越来越小。长期重引进、轻研究、重应用、轻基础,日本没有自己独立完整的科研体系,科技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强烈的危机感促使日本政府调整思路,决定走“播种型”科技发展道路,并于1980年正式提出了“科技创新立国”的新战略。新战略特别强调,企业要加强对基础和新技术的研究。(www.daowen.com)

按照“新战略”的部署,日本汽车企业把自主创新分为基础研究、先期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三个层次。基础研究不考虑或不重点考虑近期应用,以比别人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真实情况为目的,也许在10年甚至20年后,其成果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生产力,这也是企业和产品特质性的源头,是企业的长期投资。先期技术研发主要是指新能源、大数据、智能化和轻量化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它是将原理应用于实际的中转,是产品开发技术的活水源头,是中期投资。而产品开发是短期投资,它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既然基础研究和前期技术研究是中长期投资,其成果也许10年后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不难理解企业的科研既可能涉及工艺、材料、试验方法、人机工程,也可能涉足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基础科学,还不可避免地会涉足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工程哲学软科学。丰田汽车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就创办了世界经济研究所。可见,企业开展科研不应仅限于眼前需要,也要顾及长远。

当然,我国汽车业的自主创新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的经验。那么中国汽车企业该怎样结合国情进行自主创新呢?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认为,除了以往反复讲过的建立高水平研发基地、建立现代化开发流程和数据库,以及组建并培养一流的人才队伍外,还有三点特别重要。首先要提高研发投入的比例。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要求: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外同类先进企业相当。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字,我国汽车行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主营收入的2%,仅及国际水平的一半。这么低的研发投入,在过去以引进为主要技术来源的发展模式下,在行业、企业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还算情有可原。但在今天市场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一,并且需要加强自主创新、以建设汽车强国为目标的情况下,是万万不够的。

第二,政府应有计划地支持对汽车产业的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

第三,政府应该制定长期、综合、稳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企业向着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提高技术。

另外,有专家认为:以企业为主,政府协调组织起来联合攻关,也十分必要。

众所周知,现在我国有几十家都在搞电动汽车,但时至今日,这项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仍不理想。问题的关键不在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劣势,而在于没有集中力量,形成拳头。

两弹一星”的成功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基础无疑是较差的,但是从突破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6个月,我国只用了2年2个月,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电动汽车”尚不能与“两弹一星”相比,可见只要收拢五指形成一个拳头,集中力量,大力协同,以我之大克别人之强,以我之多抵别人之精,就能化整体的劣势为局部的优势。

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在人力、财力上占有优势,但他们在科技创新上也是采取联合攻关的方针。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通产省组织四大电子公司联合攻关,解决芯片技术落后于美国这一难题;共性技术解决了,然后回去各自开发自己的芯片,谁的质量好、成本低,谁就占领市场。

我们应该更有条件走“企业为主,政府协调、组织起来,联合攻关”这条路子。例如,在自主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式电动家庭轿车上,应由政府出面把一汽、上汽、东风国企力量真正集中起来,联合攻关。如果真能这样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