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电动汽车热潮中,各国政府都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本国的销量目标。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到2015年该国将累计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在面积不大、人口不多、汽车年销量350万辆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电动汽车保有量100万辆的目标。中国的规划目标比前者略显理性,但也达到了50万辆(2015年实现)的规模。
不过,在这些目标设定未满两年时,默克尔改口了。她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现在看来,原定2020年百万辆电动汽车在德国上路的目标可能不那么容易实现。其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太贵了,充电设施也还不完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更加谨慎,宣布把100万辆的目标推迟3年实现。
2011年,我国国内的电动汽车销量不足6000辆,2012年也只卖出了1.7万辆。按照规划,到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累计产销量要达到50万辆。但是,从我国目前所具备的产业基础和现实条件来看,实现目标谈何容易?发展纯电动汽车目前尚存诸多瓶颈。一是电池技术还不成熟,导致电池电量衰减过快,使用寿命不长,稳定性差,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车辆续驶里程不长。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如充电站建设,一座充电站的建设费用高达数百万元,而且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不利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三是需要重构产业和消费体系,市场消费习惯也需要长期培育。四是车辆售价高,导致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不高。五是技术标准不统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方面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缺乏规范、指导和示范。六是如果电动车量产,几年后,废旧电池如何处理也是问题,回收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另外,从国内外电动汽车推广不利的原因看,消费者对电动车这一技术的了解和接受是一大挑战。
汽车用户的确很理性、很挑剔,只有产品及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消费者才可能掏钱消费。
其实,汽车消费者并不关心所谓的排放污染问题,也没必要知道企业如何降低生产成本——那些都是政府和汽车企业的事。虽然消费者支持本国政府发展经济,但除少数环保人士和政策的激进支持者外,用户购买车辆一定会算自己的账——购买支出多少,使用价值多少,售后服务能否得到保证,维修保养费用贵不贵,二手车的保值率高不高……消费者买车时不会把实现国家的目标、行业的目标放在第一位,这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决策时必须尊重的客观事实。(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各国能否完成电动汽车的销售目标,取决于政府和行业能否通过自身努力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能否在预定期限内百分之百地解决所有技术和市场问题,而不是在许多方面尚不明确、许多问题悬而未决时,就先“忽悠”消费者。
但就目前来看,忽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常识的普及是电动汽车私人消费领域示范推广不理想的另一重要原因。
许多人认为,电动汽车价格高、充电难阻碍了其发展。就电动轿车来说,存在技术瓶颈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在现有条件下,电动汽车是可以作为上下班代步工具的。有资料显示,我国绝大多数消费者每天的行驶里程不超过50km,对于这样的消费需求,电动汽车是能够胜任的。但是,许多人往往把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提并论。比较之后,不少人认为电动汽车价格高、续驶里程短,难以满足出行需求,但两者动力来源不同,对消费需求的定位不同,简单对比,并不妥当。
看来,如果电动汽车要走向大街小巷,对私人消费者普及电动汽车常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