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奉真
“绝不能让一个家庭因贫困而生活不下去,绝不能让一个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绝不能让一个人因贫困而看不起病。”在春天里,在甘肃省,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拉开帷幕,各级干部陆续走进自己联系的贫困村、特困户。对此次行动,甘肃省委提出的要求是:不实现全面小康不脱钩。这意味着,这样的“走进”不是走一次,也不是走一年,而是一直要走到“全面小康”。
“联村联户”的关键是什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访贫问苦,也非逢年过节时的看望慰问,而是带着感情与贫困户亲密接触,带着责任向贫困宣战。
按照国家制定的新标准测算,甘肃省贫困人口达1300多万,有近9000个贫困村、40多万个特困户。要想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就得比其他地区做出更大的努力,付出更多的心血。
联村联户,与贫困近距离接触,才能深切体会什么是贫困。在“上面”待的时间长了,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对贫困的了解仅仅限于统计报表中的抽象数字,或者汇报材料中的概括描述。走进贫困户,和贫困正面遭遇,与落后直接打交道,才能真切了解贫困生活中群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触目惊心,见境生情。这一点,是每一个干部与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的感情基础。(www.daowen.com)
联村联户,与贫困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发现“困因”、挖出“贫根”。如果只看人均纯收入,贫困户都是相似的。但是,如果真正了解了每一个贫困户,就会发现贫困的原因其实各有不同。天灾可以导致贫困,人祸可以导致贫困;疾病可以导致贫困,观念可以导致贫困……只有走进贫困户,深入研究贫困户,才能知道他们为什么仍然贫困。这一点,是每一个干部与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的思想基础。
联村联户,与贫困近距离接触,才能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与途径。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提倡“一户一策”,但是为什么效果不佳,没有效果,甚至效果正好相反呢?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此“策”与彼“户”“牛头不对马嘴”。只有真心深入、仔细研究,才能及时调整脱贫思路,找到符合实际的脱贫办法;只有真情互动、全力扶助、激发困难群众内在的积极性,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把握发展机会,同时也提振自己帮扶的精神。这一点,是每一个干部与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的信心基础。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绝对贫困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但无论是在甘肃这样的西部地区,还是在沿海发达地区,绝对贫困并未绝迹,相对贫困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扩大之势。深入基层,扶贫济困,走共富之路,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自身能力的客观需要。联村联户,“联”的是感情,是理想,是信心。带着真情、带着思考、带着责任走进贫困户,才能进一步加深新时期干群之间的鱼水真情,走向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
(《人民日报》2012年4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