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大决策引领甘肃向全面小康迈进

重大决策引领甘肃向全面小康迈进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省委、省政府出台的这一《意见》,明确了18项政策措施和6大保障机制,用求真务实又令人温暖的笔触,清晰勾勒出甘肃新一轮扶贫攻坚的行动路线图。《意见》提出,要以市场为取向,突出资源禀赋特色,制定专门规划,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发展草食畜、设施蔬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乡村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意见》提出,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50岁以下的机关干部,提拔前后都应安排到贫困县、乡、村至少锻炼1年。

重大决策引领甘肃向全面小康迈进

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省委、省政府出台的这一《意见》,明确了18项政策措施和6大保障机制,用求真务实又令人温暖的笔触,清晰勾勒出甘肃新一轮扶贫攻坚的行动路线图

不突破基础设施瓶颈,脱贫致富如空中楼阁。《意见》突出了村道硬化、安全饮水、户户通电、住无危房和易地搬迁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工作重点。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只有下功夫解决好这些基础性、紧迫性、根本性的民生难题,才能真正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换穷貌”“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

输血莫如造血,脱贫致富,最终要靠强有力的扶贫产业带动。《意见》提出,要以市场为取向,突出资源禀赋特色,制定专门规划,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发展草食畜、设施蔬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乡村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

扶贫,扶智是前提。《意见》把劳动力的培训和素质提升作为根本性措施来抓,到2016年,在三大片区市州新建3~6个国家级、15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从2014年起,每年对6万名以上贫困家庭的“两后生”进行2~3年的学历职业教育

过去,不少地方为何年年扶贫不脱贫?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缺乏整体谋划和整合力量。

《意见》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整合方式。明确提出优先支持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好的县、乡、村;以县为主,建立统一的协调组织,运用市场机制,整合投向贫困地区的各类资金;允许按市场方式配置政府掌握的扶贫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组建省扶贫开发投资公司,专项支持农村道路和安全饮水扶贫项目,力争每年投入200亿元左右;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贴息贷款竞争;创新扶贫项目实施机制,允许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

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和企业贷款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意见》强化了金融支持和保障。提出探索创新符合贫困群众实际的金融产品。(www.daowen.com)

锣鼓能不能敲到点子上,关键看指挥棒。《意见》建立了“减贫摘帽”激励机制。对于提前脱贫“摘帽”的片区县、贫困乡,原有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奖励。实行“摘帽”绩效与政绩考评挂钩,对提前“摘帽”的县乡领导班子给予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任用。

通过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我省开始引导干部群众克服“等靠要”、争戴“贫困帽”的惰性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观念和精神状态问题。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对扶贫开发工作心中无数、手中无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意见》强化作风保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逢提必下”机制,让接地气、察民情成为常态。

《意见》提出,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50岁以下的机关干部,提拔前后都应安排到贫困县、乡、村至少锻炼1年。新考录和没有基层经历的公务员,全部安排到贫困乡、村挂职锻炼。

雄关漫道真如铁,扶贫攻坚路迢迢。《意见》中的一个个“干货”“实招”,一系列具有“含金量”的创新举措,令陇原儿女满怀激情,信心百倍。决战贫困“短板”,追梦同步小康,甘肃,而今迈步从头越!

(《甘肃日报》2013年9月2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