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西”作为我省农业建设的重点,不是个工作方法问题,也不是个工作安排问题,而是我省农业建设战略部署上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农业指导思想上的一次改革。这个重大的调整和改革,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从甘肃实际出发的,是有实际内容的,是符合甘肃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一)把“两西”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是正确总结甘肃农业三十几年经验教训引出的必然结果
三十多年来,我省农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误。总的来说,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粮食还不能自给。特别是中部干旱地区,是当前全国困难的地区之一。如何加速甘肃农业的发展步伐,是中央和全省人民都十分关切的问题。
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关怀,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通过真理标准的讨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总结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甘肃的自然条件和甘肃农业的发展规律。这几年,省委对农业反复进行过多次讨论,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观点,有的已做出决定,作为指导实际工作的方针、政策公布实行,并多次向中央作过汇报,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中央领导同志还专门到我省“两西”地区作过实地考察,帮助我们提出建设“两西”的正确方针;中央不少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我省视察工作,也帮助我们出了不少好主意。去年12月,中央领导同志又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委和经委关于加快甘肃河西商品粮基地和中部干旱地区农业建设问题的汇报,做出了建设“两西”的战略决策。
对于“两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是逐步加深和提高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都曾采取过一些措施,收到了成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把“两西”建设摆在我省农业的战略地位上,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又是在新情况下农业指导思想上的发展。
(二)抓住“两西”就是抓住了甘肃农业的关键(www.daowen.com)
“两西”建设,一个是开发问题,一个是治穷问题。从我省整个农业来看,首先是解决吃饭问题。现在,吃饭问题没解决,影响全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发挥河西农业的优势,多生产商品粮,有利于解决我省的粮食问题,有利于支持中部地区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改变贫困面貌。所以,抓住了“两西”,就是抓住了我省农业发展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我们在粮食问题上才能扭转被动的局面,全省经济这盘棋才能活起来。
从战略的高度讲,“两西”建设的重大意义,远远超过甘肃的范围。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不少原来长期“三靠”地区,都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落后困难的面貌,唯独包括我省中部地区在内的少数地区的面貌没有显著变化。中央针对这种情况,下决心拨出专款,给予重点扶持,组织专门领导班子,协助地方抓好这部分困难地区的建设。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困难地区人民群众的关怀,也说明中央做出加强“三西”建设的决策,是从全国农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的。正如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指出的:“开发自然条件较好的河西地区和改造自然条件最差的定西地区,在国内区域性开发建设中,具有试点示范作用。”国务院领导同志还指出:全国来说,黑龙江、大西北条件好,如新疆、河西,我们如何建设、改造,各部门要有一个总体考虑,要由中央牵头搞个计划。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两西”建设的战略意义有足够的认识,对搞好“两西”建设的重大责任有足够的认识,上下左右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三)成功在此一举,决心不能动摇
“两西”建设已经摆到了国务院的议事日程,国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全省人民对“两西”建设也寄予殷切的希望,决心打好这一仗,使甘肃的农业彻底翻身。会上,同志们普遍反映,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看我们的工作了。
但是,怎么样打好这一仗?应当采取什么方针、措施、步骤和方法?由于对实际情况了解程度的不同,由于对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认识上的差异,由于对历史经验教训认识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在一些问题上难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甚至存在一些争论和分歧。这是正常的工作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可能有。但是,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两西”建设搞上去。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一经形成决定之后,全省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坚决执行。否则,就会分散我们的力量,贻误我们的工作。当然,我们对“两西”建设中的问题不能说都认识清楚了,还需要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讨,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新的曲折。但不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曲折,都不能动摇我们搞好“两西”建设的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