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共辖8个县市,其中临潭、舟曲两县为“三西”资金扶持县,1982年底,两县农业人口21.1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9.71万人,占农业人口的93.3%。两县耕地面积45.4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仅5.1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45.74万亩,但人均产粮仅为230公斤,大牲畜存栏3.38万头(只),财政收入167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元。贫穷、落后集于一身,长期依靠国家救济,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贫困地区之一。1983年3月,全国“三西”农业专项建设正式开始,1993年临潭、舟曲2县正式开始扶持,甘南藏族自治州也相应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农业建设指挥部,按照国家“大力种草、种树,兴牧促农,因地制宜,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思路,“3年停止生态破坏、5年解决群众温饱、10年至20年改变面貌”的奋斗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从1983年至2014年,国家为临潭、舟曲两县的扶贫开发共投入扶贫资金77190.5万元,其中1993年至2003年投入“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2817.7万元,2004年开始取消了“三西”资金投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甘南藏族自治州两个“三西”县农牧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牧村生产条件有了质的提升,农牧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民生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贫困面貌明显改观。
二、取得的成效
1.农牧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993年至2003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111.7万元,修建人饮和小水工程68项,新修灌溉水渠125.43公里、护村护田河堤10593.4米、人饮工程3处,解决饮水困难农户352户,新增水浇地4.3万亩。同时,还利用三西资金发展薪炭林4000亩,修建梯田21900亩,实施护岸增地项目6处4.44公里,移民安置356户3800人。
2.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1993年至2003年共投入扶贫产业开发资金703万元,其中投入700万元扶持贫困村综合发展,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个。新修人饮工程2处、水渠6600米、河堤9000米、梯田3186亩、村道22.3公里,危房改造145户、修建160平方米学校1所,修建日光温室25亩,牲畜暖棚35座,引进良种牛910头,养羊2700只,种植药材5170亩、经济林200亩。在此基础上扶持种植业基地建设项目1个,种植经济林4000亩。
3.农牧民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投入培训资金3万元,开展科技服务和人员培训,培训农牧民300人次。自“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扶持以来,在普及良种、配方施肥、间作套种、草田轮作、合理灌溉、地膜覆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科技对农业生产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改变了旱作农业靠天吃饭的面貌。
4.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随着“三西”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达到了“基本解决温饱,初步改变面貌”的目的。到2014年底,甘南藏族自治州两个“三西”县粮食播种面积达27.92万亩,总产量达到4.84万吨,比1982年增长62%;经济作物面积达15.21万亩,增长528%;大牲畜存栏6.84万头只,增长102%。两县贫困人口下降到4.6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17.7%,贫困面下降75.6%;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4426元,比1982年增加439 0.5元,比1993年增加4051元。
三、取得的主要经验
1.以务实农牧业发展基础为根本,着力解决温饱问题。发展农牧业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此,甘南藏族自治州两个“三西”县把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以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基本农田改造、小型水利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兴修农田灌溉水渠、护村护田防洪堤、改造梯田,不断增强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提供了保障,为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2.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为抓手,着力发展主导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具有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产业,通过兴修水利工程增加水浇地面积,大力修造梯田,推广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抗旱增产技术,不断提高农田产量;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发展以“种、养、加”为主要内容的支柱产业。同时,从加强和恢复生态条件入手,实施退耕还林、种草种树、生态移民工程,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3.以深入开展智力扶贫为依托,着力提升农牧民发展能力。加强农牧民培训,紧抓科学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立足当地自然条件严酷、生产方式单一、耕作粗放等实际,一方面通过建立示范点推广简单易学、投资少、收益快的项目;另一方面采取现场参观、专项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广,通过开展科技服务和人员培训、组织移民开发和劳务输出,为两县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增收路子。(www.daowen.com)
4.以严格资金管理办法为手段,着力确保项目资金合理运行。“三西”农业建设项目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突出成效,一条主要经验就是在资金投放方式上,将单纯的救济方式转变为以工代赈,将分散使用转变为集中重点使用;在资金管理方式上,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确保了项目资金的科学合理运行,增强了项目资金的针对性,从而充分发挥了投资效益。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三西”农业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温饱不稳定。二是在项目开发中,没有把贫困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项目针对性不强。三是不少地方跳不出单一抓农业的圈子,水利投资超支,乡镇企业投资花不出去,安排的项目常常落空。四是水利工程项目投资量过大,加之工期长,配套跟不上,项目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五是目前临潭、舟曲两县在农牧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农牧业基础条件差、资金投入不足、农牧民生活水平低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六是从两县当前农牧业发展水平来看,与全省其他“三西”县发展相比,无论是发展层次,还是发展质量,都有很大差距,没有可比性。
五、意见建议及今后五年设想
1.建议省上考虑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业发展能力弱,而且从2003年至今没有解决“三西”资金的实情,将舟曲、临潭、卓尼、迭部四县继续纳入“三西”资金扶持范围,并且保证扶持资金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
2.建议省上针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目前实际存在的诸多发展需求,列支专项资金给予专项扶持。并且严格执行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重点扶持。
3.建议继续加大实施退耕还林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
4.今后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劳务输出,主动和经济发达地区结对子,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继续多形式、多渠道迁移不具备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众,拓宽安置区域,加大移民力度。
5.结合小城镇建设,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积极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就业,以带动扶贫开发和农牧业经济发展。
(甘南藏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办公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