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精准扶贫与脱贫:实践探索

精准扶贫与脱贫:实践探索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情实际,努力创新扶贫机制,积极探索扶贫路子,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部署展开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大决战。一是注重战略谋划,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统筹性。为此,省委省政府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顶层设计进行战略谋划,统筹聚合各方面的资源、资金、项目和力量,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整体合力。

精准扶贫与脱贫:实践探索

2013年初,习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特别强调,连片特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汪洋副总理两次莅临甘肃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就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扶贫方式、强化驻村工作队、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等重大问题,都提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要求。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情实际,努力创新扶贫机制,积极探索扶贫路子,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部署展开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大决战

一是注重战略谋划,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统筹性。经过30多年的扶贫开发,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非弥补不可的短板。为此,省委省政府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顶层设计进行战略谋划,统筹聚合各方面的资源、资金、项目和力量,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整体合力。在具体工作部署上,首先,着眼“谁来精准”的问题。开展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双联行动,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联系全覆盖,铺设和联通了精准“滴灌”的“管道”。其次,着眼“精准什么”的问题。开展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六大突破”抓住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举全省之力各个击破,整体推进,呈现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加、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态势。第三,着眼“怎么精准”的问题。开展了“1+17”精准扶贫行动,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村施策,因户施法,促使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精准聚焦、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精准聚合。

二是注重精力聚焦,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全局性。全省上下认真落实习总书记“连片特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的重要指示,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和考核政绩的重中之重,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健全扶贫开发的领导体制、工作机构和责任体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从我做起,把主要精力和心思聚焦到扶贫开发上,带头深入调研,带头谋划指导,带头督促检查,带头狠抓落实,在全省树立了鲜明的工作导向,传递了强烈的攻坚信号。2013年和2015年,省委做出统一安排部署,省级四大班子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用了3个多月时间,分赴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和“插花”型贫困地区,开展了两轮扶贫大调研,既确保了谋划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针对性,又示范引领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真正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扶贫开发上来。

三是注重组合出拳,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综合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度大、综合性强、时限紧迫的工作,靠单打一的办法、碎片化的政策、各自为战的方式难以发挥决战决胜的效应。按照习总书记“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指示要求,省上深入研究事关扶贫开发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和相关举措,出台了“纲”“目”结合、系统配套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既明确了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奋斗目标、着力点和具体措施,又对17个专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着力重点、措施办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凝聚形成了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在短短的时间内,综合效应、实际效果已经显现,极大地增强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精准扶贫、按期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注重自我加压,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担当性。2013年甘肃全面小康指数为68.5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13个百分点,其中平凉、天水、甘南、定西、临夏、陇南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市州,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更大,最大的达到了17.07个百分点,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在确定扶贫攻坚目标上甘肃自我加压,与国家有关指标体系和要求进行对接,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第一步,从2015年起到2017年集中攻坚,确保减贫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第二步,从2018年到2020年巩固提高,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检测指标。(www.daowen.com)

五是注重方式转变,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创新性。汪洋副总理在甘肃省调研时指出,在扶贫方式上,特别要探索用投资收益来扶贫、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17”精准扶贫方案,正是贯彻了汪洋副总理的这一改革的理念和方法。比如,在投资收益扶贫上,探索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给贫困户,引导贫困户以折股量化资金、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其他农业项目,按股分红,负赢不负亏。在金融资金支撑上,2013年与国开行签订为期5年的800亿元授信贷款协议,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饮水工程建设。2015年又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由省级财政按基准利率全额体系,并按照贷款数量的3%左右,由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按7∶3的比例逐年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年内实现对全省贫困村和藏区有贫困人口行政村的全覆盖。在整合使用扶贫资金上,每年由省上整合涉农资金,按照“管总量不管结构、管任务不管项目、管监督不管实施”的原则,依据需求清单切块下达到县(市、区),由县(市、区)按规划整合使用,重点用于特困片带和贫困村、贫困户。

六是注重难点重点,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性。习总书记强调,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贫困地区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快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省上四大班子在贫困乡村调研时,老百姓几乎异口同声说得最多最为期盼的是村道能修好、吃上干净水、孩子有人带、生病有医就、加工用上电、发展贷到款、早日挪穷窝等,这是他们现在最大的需求感和幸福感。省上抓住这些难点重点,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不具备脱贫致富基础的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办法,加大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对112万需要迁走的群众,把引导与自愿结合起来,每户落实5万元以内、贴息3年的优惠贷款,2015年已投入资金40.64亿元、开工建设435个安置点,力争今后6年每年完成20万左右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在教育扶贫方面,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对贫困地区出台了有针对性的补助措施,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每年解决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政府贴息。学前教育是贫困地区的“短板”,为了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2015年开始,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同时按照每班20元的补助标准已开工建设297所行政村幼儿园。在电商扶贫上,大力支持发展电商扶贫,已基本建成8个国家级试点县电商服务中心,启动建设75个试点乡的225个试点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农民架起了信息致富的“天路”。

七是注重保障配套,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统性。扶贫攻坚实践证明,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必须强化制度的保障和配套,在责任保障、基层基础保障、人才支撑和作风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特别要把“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发挥好。为此,省上制定了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出台了系统性的保障措施。建立了正向激励机制,省对县建立扶贫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资金分配与贫困发生率、减贫人口、扶贫绩效和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效果挂钩,对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贫困县给予一定奖励,对抓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县乡领导干部予以重任,对省市直部门工作表现优秀、作用发挥好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建立了惩戒约束机制,对在扶贫攻坚中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对完不成阶段性扶贫任务、搞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给予严肃处理,对挂职锻炼考核不合格的干部记录在案,不予重用并进行批评教育。建立了“逢提必下”机制,实施千名干部挂职精准扶贫和副厅级及副厅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行动,已从省直单位选派33名副厅级干部、25名正处长级干部挂职贫困县副书记,从高校及科研单位选派58名科技专业干部到贫困县担任科技副县长,选派1099名干部到致富带富能力不足的贫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八是注重狠抓落实,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效性。习总书记强调,精准扶贫要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工作中,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负总责”的要求,主要负责同志对精准扶贫工作从谋划调研、规划部署、贯彻执行等方面带头抓落实,重要工作一竿子插到底。省级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大调研、大督查,研究解决扶贫规划衔接、重大项目建设、力量统筹调配等问题,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通过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推动精准扶贫各项任务落实。抽调省直部门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专项督查组,深入14个市州,不定期对“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暗访检查,发现问题、查找不足、通报整改,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