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4],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中,各级政府应当改变以往以物为本的错误观念,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与科学治理相结合的理念,摒弃传统人口管理政绩观,尊重劳务移民主体地位,将维护和发展好劳务移民的利益作为社会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计划经济时期,除非个别政策性的人口迁移引导,中国的人口管理主要依靠户籍管理制度强调人口控制,不管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人口,都被紧紧地限制在户籍地。这种管理体制下,稳定成为人口管理的最突出特征。在当下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中,一些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静止、孤立、片面地求稳的思想。他们把极少数违法犯罪分子与广大流动人口或劳务移民混为一谈,进而简单地认为劳务移民社会治理就是治安管理,就是要防范治安事件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就是强调控制发案率和提高破案率。个别特大城市甚至提出严格控制流动人口进入。这些管理理念,本质上是一种计划体制理念,不仅是对劳务移民群体的偏见,而且是一叶蔽目简单否认劳务移民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体现。因而,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思维定势的束缚,准确把握劳务移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规律性,进而对劳务移民社会治理职能和社会治理方式,做出实事求是的相应调整。
(二)尊重劳务移民的主体地位(www.daowen.com)
传统中国管理体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命令控制体系”[5]。在传统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管理思维中,政府和劳务移民是简单的主客体关系,是“官” 对“民”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式管理。在这种思维定势下,政府是管理的主体,劳务移民仅仅是作为被管理的对象。随着劳务移民群体的壮大和内部结构的多元化,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控方式日渐捉襟见肘,仅靠政府这一单一主体进行劳务移民管理的体制机制已经难以满足劳务移民社会治理实践发展的需要。从治理理论来看,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体系应该是包括党委、政府、社会和劳务移民自身等多元主体在内的系统治理结构,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是这些主体之间围绕共同的治理目标而形成的良性互动和协商治理过程。强化政府在中国大陆劳务移民治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应该改变以往劳务移民在社会治理当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的状况,充分尊重劳务移民本身在社会治理当中的主体地位和特殊功能,加快形成劳务移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治机制。
(三)维护劳务移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不仅意味着对劳务移民自身主体地位的认可,还要求将劳务移民切身利益的维护和发展作为社会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类发展历史上看,劳务移民长期以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反过来说,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包括劳务移民在内的人类自身的发展。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不是形式主义的政绩工程,也不是官僚主义的权力控制,而是规范和引导劳务移民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中充分发挥正功能、科学规避反作用的一种中国式的良政善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劳务移民谋利益的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务移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劳务移民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里所说的根本利益,不仅包括工资福利、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生存性需求,还包括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社会地位、社会参与等发展性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