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期间,德国经济一再受到重创,同时战时的临时管控措施,让一切生产生活资料都是由政府限量供给,自愿性劳务移民几乎不存在。因此本部分主要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德国劳务移民社会治理情况。
(一)移民情况
1990年10月3日,前民主德国的领土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之后,国内移民问题越来越突出,东西部之间的人口迁移、再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德国国内移民的空间模式。此后,德国西部地区的老州住宅城市化持续发展,大量移民向卫星城市的边远地区转移。如在莱茵鲁尔区,尤其是围绕汉堡和明兴区域的主要城市,人们可以看到,除了官方规定的大城市区外,过剩人口几乎都移入乡村区域。老州大城市不但有小规模的人口重新分布,而且还有从城市边缘区到乡村区域的区内人口的重新分布。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城乡之间人口流动占据了比东西部之间的人口流动更重要的位置。由于新州的住宅城市化和大城市的衰退,大城市移民减少,周边地区移民增多。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初到其中后期,乡村区域吸收了国内移民的绝大数量。在东部新州,由于在没有统一之前没有逆城市化,人口仍然自乡村持续流向城市。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目前移民的显著的这种空间差异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西部老州由于经济发展变缓和失业率的上升,已经失去了对劳动移民的引力。而东部新州由于蓬勃发展的再城市化,已经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的重新分布。到21世纪初,德国东部往西部的移民数量持续下降,而自西部移往东部的逆向移民,已由98万增加到152万。[17]
(二)移民治理(www.daowen.com)
德国是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现在在德国,每人都享受免费中、小学和大学教育,免费的医疗保险,全民享受养老金。此外,德国人还拥有诸多福利,如住房福利、生育福利、育儿福利等。虽然现在国内劳务移民已经没有大浪潮的出现,但如果有迁移愿望,在德国是自由的,且社会保障的完善,使得劳务移民也取消了后顾之忧。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二十条第一款,德国是一个民主制和社会福利的联邦国家。社会福利国家的根本原则是既要求团结互助,又要求个人负责,国家需确保公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为实现这些原则,德国创造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福利法网络,从对生病、需要护理、事故以及年老时的保障直至子女补助、住房补贴或失业金。可以说德国公民从摇篮到坟墓都享受着相应的政策。然而,近些年来,德国的劳动力紧缺问题一直是这个国家头疼的事。为解决这一问题,德国开始对国际移民政策做出调整。2015年,在接受中东难民方面,在欧盟国家中,德国就具有相对比较积极的态度。
(三)治理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德国的劳动力一直很紧张,而国内的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浪潮在19世纪末已完成,本国新的劳动力难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时,德国开始着眼于从外面引进移民,放宽移民政策。由于东部落后的经济基础及经济模式转变所须付出的沉重代价,德国的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甚至在1993年,西部地区也陷入了经济衰退,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3%。但总体上,德国战后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不仅东部人与西部人的收入差距明显拉近,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也焕然一新,环境治理成效显著。越来越多德国民众认同现行制度,国家经济实力日趋强大。在国内和国外移民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德国已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18]。到2014年,德国人口达8110万[19],已一跃而为欧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