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下中国除主体部分即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外,仍有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当下中国台湾港澳地区虽然与中国大陆社会制度不同,但与中国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具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基因,其外来劳务移民社会治理政策对大陆地区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从1949年以来到现在,台湾一直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9年,台湾开放大陆人士迁入台湾,但当时以配偶身份嫁入台湾的大陆人与嫁入台湾的外籍人相比,能拿到台湾的身份证要晚得多。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曾有学者指出,台湾多年来对大陆一直持有意识形态上的敌意。一套“研拟大陆海外人才来台”政策,“放宽”“松绑”喊了许多年,长期停留在口号宣传阶段,一切“政治考量”,开放大陆人才来台必是遥遥无期。可以预计,只要台湾没有政权更迭,不管是技术人才还是非技术人才,台湾对大陆人才关闭的政策不会很快改变。台湾对大陆人才政策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台湾政权的变更和两岸关系的变化。[8]民进党失去执政地位后,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逐步改善,现在台湾接纳来自大陆的移民特别是基于联姻的移民相对较多。但仅从台湾2009年修订通过《入出国及移民法》来看,台湾在接受外国移民时,仍然比较宽松;接受大陆移民时,仍然比较严格。虽然大陆人比外籍人获得台湾的身份证要困难许多,但只要有一人拿到身份证,他在大陆的直系亲属就能拿到身份证,这就形成了连锁性移民。总的来看,现在台湾对外来移民的政策较以前虽稍有放松,但移民的手续还是比较繁多,还是有很多的限制。
(二)香港
在近代,由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沦为英属殖民地。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在1999年提出输入优秀人才计划,但是条件非常苛刻,把很多大陆人挡在门外。2001年,香港提出输入内地专业人才计划,最终所输入的人才受聘者配偶可以申请在港居住,在香港获得签证12个月后,可申请延期,在香港住满七年后,可申请留香港居住。2003年再推出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放宽内地人才赴香港工作条件,尽量统一内地人才与来自其他地区的人才的入境条件。截至2004年底,香港入境处共收6232份输入内地人才的申请,并批准5095内地人才来港工作。2005年9月又批准3110内地人才申请。[9]相关资料显示,香港还仿效国外的人才移民计划实施移民计分制度,如果申请者接受评估打分获得的分数超过规定分数,可以获得在香港居住六个月的机会;如果创业或者就业成功,可以申请成为正式香港居民。
(三)澳门
在近代,由于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澳门沦为葡属殖民地。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澳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别行政区。澳门本地的劳动力紧缺,20世纪70年代末,从内地涌入的大批非法移民,很快就为澳门蓬勃发展的劳工密集工业所吸纳。1988年,澳门提出输入外来劳工计划,输入的劳动力从事技术或非技术的工作。这些从外地输入的劳动力大大地补充了澳门的劳动力,促进了澳门的发展。此后,澳门做了一些调整:和内地签订协议,确定输入澳门的合法移民定额为每月不超过120人。从此以后,大部分合法移民配额都用来做家庭团聚之用。到1990年3月,继1981年1月和1982年3月的两次大赦后,澳门政府发出第三次特赦令,给予大部分已身在澳门的非法移民合法地位,适时地拆除了非法移民挑战殖民当局这一个定时炸弹。这三次特赦,总共使70111个非法移民获得了合法地位,约占当时澳门总人口的20%。[10]1990年6月澳门修订移民法,规定雇佣非法移民为刑事罪行,违反者可被判监。此后直到现在,相比台湾、香港,澳门对内地人的就业开放度一直较大。
【注释】
[1]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A].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96.
[2]有学者在深入研究后甚至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应被称为“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参见钱锦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存疑——关于“五四宪法”历史地位的反思[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49-57.(www.daowen.com)
[3]蔡昉.中国流动人口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0.
[4]谢海定.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成因——户籍法律制度的视角[J].中国法治新闻,2004(3):38-43.
[5]李若建,闫志刚等.走向有序:地方性外来人口管理法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8.
[6]肖冬连.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2005(1):23-33.
[7]李竞能.人口理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184-199.
[8]黄贵海.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人才流动——现状与前景[M].澳门理工学报,2006(1):66-74.
[9]黄贵海.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人才流动——现状与前景[M].澳门理工学报,2006(1):66-74.
[10]蔡幸强.澳门的外地劳工[J].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4(27):103-1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