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智慧企业战略管理模型是一种在“企业理论”指导下,持续迭代的模型——T-SAS。企业理论(Theory),不是一纸一成不变的单一战略,而是一份引导企业战略迭代的方向指引。SAS即:See、Analyze、Sight,描绘了企业战略迭代的过程。SAS是战略管理思维的实现过程——这是一个在三维战略空间中不断感知、分析、洞察,持续迭代的过程。
图3.2 战略管理SAS模型
1.T—企业理论
所谓“企业理论”,是一套为公司量身定制的,指导如何将企业独特资源和能力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去创造价值的企业独有的理论。它超越单一的战略,不是简单地到达某一目的地的路线图,而是一份战略选择指引。在今天和以后的竞争市场上,企业战略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市场定位”。市场上已经充斥着地位强大但股价低迷的公司股票,比如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企业所面对的最棘手的战略挑战,不仅仅是如何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而是如何找到新颖、意料之外的价值创造方式以保障企业的“存在”。
换句话说,所有的行业产业将会融合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整体,跨界创新如同家常便饭,对这个整体里内容的排列组合。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时刻面临被新排列组合降维打击的风险。“竞争优势”的寿命的缩短,使得企业“生存能力”本身成了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企业理论”作为一份战略选择指引,拥有企业资源能力的全局视图,能够帮助企业面对降维打击而不至于手足无措、一击殆尽。
2.SAS—战略管理三维迭代
战略管理SAS分别代表:See、Analyze、Sight,我们解释为:感知、分析和洞察。实践已经证明,战略规划早已不是一劳永逸了,这便是叫嚣战略已死的根源。认为战略已死的人,不外乎强调企业的敏捷性。但敏捷性与战略并不是对立关系,面向成果和变化的循环改进是企业敏捷性的关键所在,但如若没有战略的指引,敏捷难免失去“敏捷”的度,让企业频繁转型甚至没有停下来思考和喘息的机会。智慧企业的战略管理,实则是战略与敏捷性相匹配的战略管理。在企业理论约束下,企业能在不同时间线上于三维战略空间中持续探索、持续地进行创新战略对话、持续地投入到执行和评估中。
3.See:感知——三维战略空间之环境
感知一定程度上代表信息的收集。企业时刻面临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打击。意料之外来源于非竞争对手对企业市场的颠覆;情理之中来源于企业对动荡环境的感知。
企业需要不断感知环境的变化,显然,感知对应于战略空间三个维度中的“环境”维度。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无法要求企业能够预测环境的每一步变化,但要求企业在看到冰山露出一角的时候能够预测到水面之下所隐藏的巨大风险。怎样侦测环境威胁?传统的外部环境分析方法,比如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显然有点能力不足。大环境中企业的威胁可能来自任何领域,我们归纳出了如下几种来源(如图3.3所示)。
图3.3 环境扰动者的来源(www.daowen.com)
4.Analyze:分析——三维战略空间之手段
分析是战略管理模式中最为核心的环节,也是一个关键的匹配过程——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真正使得战略能够和企业相称。战略空间之手段维度正在从直觉走向量化,我们对智慧企业的战略管理之手段维度产生了如下思考:
(1)明确输入和输出
无论以何种手段分析战略,企业必须明确“环境”属于输入,“市场”属于输出,手段是从感知环境到达洞察市场的路径。市场的形成存在时间过程,这一时间过程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敏捷性:那些把战略与企业敏捷性对立起来的思想其根源就是错把战略的输出当成了输入。而明确“环境”作为输入后,便能使得战略拥有与企业能力所匹配的前瞻性和理性。
(2)界定手段和目的
于企业而言,极易混淆的不仅包括市场和环境,还有“手段”和“目的”。随着各种新技术极其所引发的新思维的风起云涌,企业的生存背景镀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感,诸如大数据、平台、跨界、商业模式等名词一跃而起,成为一个个“时代名词”,随之便上升成为种种战略令企业趋之若鹜。但为何真正能与这个“时代”共舞的企业少之又少?为何通过各种新战略武装起来的企业,其竞争力甚至不如所谓的墨守成规的传统企业?究其原因在于,它们错把手段当成了目的。
面对新技术、新思维,企业正确的解答是努力使它们成为自己业务增长的澎湃引擎,也就是说,诸如“大数据战略”的这类诱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便要求企业采取科学的手段去分析外部环境和内在能力,进而对新技术能够带给企业的增值有足够的洞察力。有了这种洞察力,选择大数据战略、平台战略、跨界战略还是新的商业模式,都将成为到达成功的可选路径,而不是一种浮于表面的浮夸、难以衡量的结果。
(3)锁定唯一理性的手段
当企业明确了战略管理的输入和输出、界定了手段和目的之后,就到了战略管理的最关键部分:分析的过程,与其直接关联的是手段的选择。从领导者的战略直觉到量化的分析计算,其里程碑不是一系列分析计算模型的构建,而是数据的可获取以及数据价值的可利用。依靠数据是战略规划唯一可以锁定的理性手段。
当然,关于手段这一维度,我们并没有对领导者战略直觉的价值一票否决。毋庸置疑,领导者依旧是精英式的人物,他们对于企业内外环境的洞察力对企业仍旧具有重大价值。比如,互联网行业的价值几乎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一个人的想法甚至就能改变世界:Facebook的创始人就是从一款给学校的女孩打分的社交产品开始,缔造了一家市值已超过3000亿美金的企业,并从宏观上改变了人类的社交方式。在战略管理模型中,战略直觉被安放在了“企业理论”之中。
5.Sight:洞察——三维战略空间之市场
一切战略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盈利,其落脚点便是市场,因此洞察市场是战略管理的重要输出部分,但同时,市场并不是唯一输出部分,洞察的市场与企业的短线战略是相辅相成的。
一份企业战略的形成是怎样的呢?我们所能洞察的市场仅是战略选择的依据,作为模型的输出,企业在每一种细分市场上的份额和收益将会以一个个明确的数字呈现出来,成为构建企业战略的元数据,战略决策的人,就能以此为语言,制定一份理性的战略规划,为一段并不遥远的未来讲述一段指点江山的文字。当然,在更遥远的未来,无人时代的智慧企业,担当此角色的必定是智能的算法,这是企业智能算法模拟未来的成果,从此,企业运行过程中有任何的疑惑、矛盾和偏差,都可以追溯这座由元数据砌成的堡垒,找到产生问题根源的那一块砖,在模型的带动下,企业是完全理性的。环境巨变之下,企业的竞争对手远非市场,而是未来,因此,帮助企业跑赢不确定的未来才是战略管理的智慧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