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时代自然迸发出了许多战略管理流派,它们对“战略”的理解各执一词,谁都无法说服谁。这时,明茨伯格带着他的伙伴们站了出来,发出一声呐喊:“女士们,先生们,快过来看战略管理这只大象。”明茨伯格认为:“我们对战略的认识就如同盲人摸象,因为从未有人能够具备完整的审视大象的眼光。每个人都紧紧地抓住战略形成的某一部分,同时对认识不到的其余部分一无所知。我们当然不能把大象的各个部分简单地加以拼凑来得到完整的大象,因为一只完整的大象远非它的局部相加。”从该认识出发,明茨伯格将战略管理梳理成了十个学派,分别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利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在《战略历程》一书中,明茨伯格描述了一次愉快的狩猎旅行,十种学派化身为十种动物参与其中。旅行所遇到的第一种动物是一只蜘蛛(设计学派),它那孤独的身影正专心致志地编织着自己的那张网,顽强地发挥着它与众不同的才能。不远处是只松鼠(计划学派),正在收集和组织它的资源为即将到来的日子做着准备。而水牛(定位学派)却心满意足地坐在自己精心选择的位置上,漠视着所有的一切。什么东西能打扰它呢?一只孤独的狼(企业家学派)认为它可以自己可以独自对付水牛,为什么还非要和狮子(权力学派)去争那头羚羊冒险呢?猫头鹰(认识学派)站在树上这么想,它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但它做得对吗?也许它正为自己编制某种幻想世界。再往前走,看到的是一大群猴子(学习学派),在树上跳来跳去、戏耍玩闹、你争我抢。与此同时,狮子(权力学派)正紧紧盯着一群羚羊,寻找着准备攻击的目标。而小猴子也好像在互相打量着,估摸着谁能吃第一口。孔雀(文化学派)对这一切毫不在意,它所关心的仅仅是自己是否漂亮,但从不改变自己。鸵鸟(环境学派)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这只鸵鸟一点也不愿去看除了它自己以外的其他事物,这在战略管理的荒野中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最后,你看到那些在附近疾驰的变色龙(结构学派)了吗?它们似乎很善于变化,但你不得不怀疑他们最终真的会有很大不同吗?再来想想这一切,我们根本没有遇见一只大象。(www.daowen.com)
为何会有这种困境?大象是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大象,而盲人摸象却在二维空间中摸索,当然无法看全这只大象。缺少一个维度的认知,这些战略管理流派的成功就多少带着某种盲目性了。如何逃脱这种困境?将大象套入数据的樊笼是DT时代提供的一种可能性。对于智慧企业来说,大象之樊笼是企业战略管理最为理性的回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