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媒体的基本特征:海量信息、交互、即时、多媒体

新媒体的基本特征:海量信息、交互、即时、多媒体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新媒体的基本特征,有海量信息、超时空、全球化、分众化、个性化、多媒体性、交互性、即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平台性、低成本、检索便捷、虚拟性、延展性和融合性等各种各样的说法,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新媒体的特性。与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海量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多媒体性。(二)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重要,也是本质的特征。

关于新媒体的基本特征,有海量信息、超时空、全球化、分众化、个性化、多媒体性、交互性、即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平台性、低成本、检索便捷、虚拟性、延展性和融合性等各种各样的说法,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新媒体的特性。与报刊、广播和电视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海量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多媒体性。

(一)海量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报刊的版面无论有多少、广播和电视的时长无论有多长,它们的信息贮存与容量都是有限的。到了新媒体时代,这种状况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新媒体借助网络传播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球用户提供海量信息。这种“海量信息”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甚至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而且它们不受时间、数量和传播途径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与流动,这在之前的任何一种传统媒体上都无法实现。这些海量信息,既来自对人类既有知识的积淀与总结,又来自全球新媒体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创造;这些新媒体用户借助各种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实现对这些海量信息的共享,并由此带来其工作、生活的一切领域发生改变。对此,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有这样的表述:“一家微博网站一天内发布的信息,就超越了《纽约时报》辛勤工作的60年;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一天上传的影像,可以连续播放98年;如今两天积累的信息总和,就相当于人类历史留下的全部记忆。伴随着海量信息几乎无成本的全球流淌,伴随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囊括一切的连接,人们有理由预见,财富、生活、交往、创造、观念,立体的又一轮激烈变革,就在眼前。”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重要,也是本质的特征。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机构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即媒体机构负责传播,受众被动接受;前者主动,后者被动;传播模式为从传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这种状况在新媒体时代得到彻底改变:受众(姑且称为“受众”,实际上在新媒体时代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受众”)由单一的受众身份变而为多元的参众、网众和用户身份;受众角色由被动变而为主动;传播模式由“从传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变而为“传者与受众”双向互动传播。具体地说,其一,受众的身份与角色彻底改变,从被动身份到主动角色。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其身份是被动的接受者,面对媒体机构的强势作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新媒体使受众的身份发生改变——由受众到参众、网众和用户,无论是参众、网众,还是用户,都强调的是受众的主动介入、积极参与,受众身份的改变使其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扮演角色随之发生改变——由单一的被动接受者到多元的主动参与者,或者将二者融为一体,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其二,彻底改变了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不平等地位。过去的时代,媒体机构作为传播者,由其传播主导地位决定,对传播哪些内容,选择何种传播方式,一般是不顾及或者完全忽视受众的需要与感受的,往往居高临下,进行信息的编辑与传播;受众由于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和自身的弱势地位,不得不选择沉默或者被动接受。而在新媒体时代,参众、网众和用户的地位空前提升,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和沉默一族,而是选择积极参与、主动介入,对传播机构的强势做派选择投票的方式加以否决,于是在与后者的博弈中彻底改变了之前的不平等地位。其三,彻底改变了“由传者到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变而为“传者与受众之间双向互动式”的传播模式。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角色常常发生变化:在一次传播活动中,受者A可能是被动的接受者,是受者身份,但当他将这则信息转发出去,他就变成主动传播者A,具有传者身份;在这种不断地接收再转发、转发再接收的过程中,传者、受者的身份也不断地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可以说交互性是新媒体最本质的特征。(www.daowen.com)

(三)即时性

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在新闻报道上是讲求时效性的,但是受技术和生产流程的制约与影响,新闻从采编到刊播出来之间总会有一个时间过程。报纸媒体今天采写的新闻,最快也要明天才能见报,期刊媒体的时间周期更长;广播、电视媒体今天上午采编的新闻,至少要到今天中午或者下午才能播(当然,现场直播除外)。新媒体不仅追求实效性,更把这种实效性推向极致——讲求传播的即时性。一方面,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应用QQ、MSN、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消除了技术障碍,使人们可以借助这些新媒体形态进行即时传播、即时交流,诸如在线交流思想的点滴体会、行动的细微收获和片刻的心理变化等;另一方面,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目击的新闻事件、拍摄的新闻图片、采写的现场短新闻等,则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上传网络,成为新媒体的即时报道,并不断丰富新媒体的报道内容。因此,新媒体具有即时性的特征。正如陈力丹所说,新媒体对传播实效的不断追求,也使得人们的交往模式向即时在线转变。微博的简洁、手机的及时和便携,加上无线上网技术的成熟,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获取信息并发布信息。但也正是因为网络的全方位覆盖,使得社会交往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时候都要求人们及时甚至即时做出回应。新媒体所带来的这种全天候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人们的零碎时间被最大限度地整合,新媒体不断渗入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侵袭着人们的时间,使社会交往时刻处于即时在线的紧迫感中。

(四)多媒体性

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表达形态比较单一:报刊是平面媒体,其表达形态以文字、图像为主;广播是声音媒体,其表达形态以声音为主;电视是声画媒体,其表达形态以声音、画面为主。新媒体运用数字技术,在媒体表达形态上突破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的种种限制,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形态整合在一起传递信息,实现信息的多媒体传播或全媒体传播。当然,新媒体要实现多媒体传播,离不开超文本技术,多媒体超文本是一种按信息之间关系非线性地存储、组织、管理和浏览信息的计算机技术。王长潇在《新媒体论纲》一书中说:“它(多媒体超文本)是指通过超链接,在各种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对超链接图标做微小的一次键击,受众就可以通过几乎无处不在的横向链接(树形分枝检索)或纵向链接(导航)离开一个新闻网站而进入另外一个新闻网站。多媒体超文本链接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新闻网站的信息结构呈现非线性的特征,这种非线性可以使网络新闻在时间上无限延续,在空间上无限拓展,在保留旧有信息的前提下随时随地增添新的内容,进而实现以视频、音频、文字、动画、游戏、论坛的形式多角度地向人们传播新闻事件。”换言之,新媒体借助数字技术和超文本的非线性信息组织方式,实现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形式的互相融合,使新呈现的媒体形态,既可以是“可看”的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可听”的音频,还可以是“可观”的视频、动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