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推进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光电三大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大力促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战略崛起,力促现代服务业与工业耦合共进,构建起长春新区“333”产业体系。加大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光电三大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大力促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战略崛起,力促现代服务业与工业耦合共进,构建起长春新区“333”产业体系。

做强传统主导产业。继续依托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光电产业三大长春新区传统主导产业,按照“强化优势、科技引领、做大做强”的发展理念,加速产业迭代,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构筑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光电产业集群。五年内汽车及零部件迈进千亿级产业,十年内生物医药迈进千亿级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一汽轿车等企业为核心,着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品牌效应,努力构建中高端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新能源汽车产品体系和拳头产品;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进一步推动整车企业与国际国内优势集团进行战略联盟,开展合作开发和联合采购,逐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打造以动力总成、电子电控等为主的汽车关键部件产品体系,推动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中高端环节的竞争力;深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强化产品后市场服务,以服务换效益,推动汽车产业链逐渐向高附加值、高价值链方向延伸。生物医药产业:以基因工程药、生物疫苗、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四个行业为重点,依托吉林大学、中科院生物制品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组建医药产业专项基金,加强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推动企业扩能升级;加快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突破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瓶颈;鼓励发展非处方药(OTC药物)和医疗器械知名品牌,培育通用名药品种,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大力推进“互联网+医药”,发展智慧医疗产品。光电产业:集中区内的各种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和大工程,争取更多的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内建厂设点,进一步加快延伸产业链条;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大力支持创建国家级或区域级光电产业创新中心,加强对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研发,攻克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支持企业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支持有资源、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实施“事业合伙人计划”,引驻国内外一流的研发机构,强化创新能力,开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重大攻关;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支持重点领域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全球发展。

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作为长春新区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和链接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坚持自主创新,吸引高端技术与人才,及时切入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前沿领域,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发展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机器人产业,紧密结合区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需要,注重高端技术、加强创新技术的研发,大力研发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生产装备,实现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快速推进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化,提高智能化水平。新材料产业:增强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依托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和中科英华等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围绕新区内汽车、先进装备、光电信息、新能源等产业提供先进实用材料,重点推进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能源储存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加快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项目为支撑,加快龙头大企业的引进培育步伐,形成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发展核电、生物质等新能源产业,紧密跟踪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领域新技术和项目。加大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www.daowen.com)

做优现代服务业。坚持“强制造、重服务”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技术与资本为纽带,加快“数字新区”建设,推进大数据应用,互联网+智能制造,围绕产业集群构建以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商贸物流为主体的城市高端服务业体系。文化创意产业:重点聚焦创意设计、电子竞技、互联网+、影视文化、休闲娱乐、教育辅导等多个领域,打造从创意设计、制作开发、交易推广的完整产业链条。依靠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和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等产业园,充分发挥人才、区位等资源优势,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和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原创能力、开发能力和制作水平。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吉林设计、吉林创造品牌。商贸物流业:以汽车、医药等大宗物流配送为重点,建立公铁联运、空铁联运的立体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城市高端配送物流、冷链物流、国际分拨及中转及物流信息平台、综合保税、金融结算等物流服务,构建连接中俄、日韩等东北亚区域物流通道,打造东北亚区域国际物流中心、现代商贸中心。推进物流业与汽车、生物制药、光电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的融合,重点发展制造业供应链、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物流、智慧物流,建设一批与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相配套的物流园区,完善供应链的衔接,推动物流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物流集成服务商转变,鼓励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平台和供应链配送中心,开展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加快建设天都国际商务中心、益田·硅谷新城、欧亚汇集城市商贸中心、中展万国城等项目,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辐射力的中央商务区、五星级酒店、商业街和城市综合体。健康养老业:采取“企业运作,政府引导”方式,大力发展集高端养老、养生服务、病后康复、医疗服务、高端体检、休闲娱乐、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养老养生产业。以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健康养老产业,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医疗养老、健康管理、护理康复、保健疗养、体育健身、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等企业,加快集聚一批养老社区、中央后厨、养生民宿、养老俱乐部等项目落地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