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PPP助推吉林农业产业融合趋势分析

PPP助推吉林农业产业融合趋势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吉林省农业正处在转型关键期,伴随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呈现出了加快融合的态势。一是吉林省农业主要是种植业,农业产业发展不够全面。二是吉林省农业产业相对分散。吉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多不足。

PPP助推吉林农业产业融合趋势分析

(一)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吉林省产业结构分布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生产总值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1984年吉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74.39亿元,2018年吉林省GDP总值15074.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5%。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是1984年地区生产总值的84倍。第二产业呈现出平稳的态势,所占比重变化小,1984年占整个地区生产总值50%左右,一直处于主导产业地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由1984年的34.4%下降到2016年的10.1%,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提升,由19.4%提升到41.9%,吉林省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还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图3 吉林省1984—2016年经济增长趋势(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吉林统计年鉴)

吉林省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的占比逐渐下降,从2004年的18.22%下降到2015年的11.2%;第二产业呈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42.59%上升到2015年的51.4%,不过比重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比,一直是占比最重的;第三产业2004年至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2年至2015年呈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39.19%小幅下降到2015年的37.4%。吉林省产业结构分布如下:

第一,吉林省一次产业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产业又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占比较大。从劳动力在三产分布上来说,将近一半人口从事第一产业劳动。伴随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产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到2015年下降7.02个百分点;2015年吉林省全省第一产业的产值达到了2880.6亿元,增加值达到了1644.6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了4.2%和4.7%。粮食生产方面,根据统计,吉林省2015年的粮食生产总量达到了历史新高的729.4亿斤,而畜牧业相比2014年增加了4.9%,实现了平稳增长。

第二,第二产业以机械制造、石化工业为主,轻工业明显落后于重工业,从业人数在第二产业中最少。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42.59%上升到2015年的51.4%,不过比重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比,一直是占比最重的;2015年全省实现第二产业产值6054.6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5.3%,增速和前三个季度相比提升了0.2%,较全国平均增速低了0.8%,差距和前三季度相比缩小0.3%。

图4 2004—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吉林统计年鉴(2004—2015))

图5 吉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年鉴(1992—2016))

第三,吉林省三次产业发展缓慢,品种少,目前主要有金融、保险、旅游等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明显,并在十几年来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至2015年呈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39.19%小幅下降到2015年的37.4%。2015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3%,增速较2014年高1.4%,同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相比高1.8%,同第二产业增速相比高2.7%,同全国平均增速一致。较于2014年,吉林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所有产业中的比重升高了1.2%,达到了37.4%。金融业成为第三产业的排头兵,2015年吉林省金融业增加值为544.1亿元,较2014年增长20.6%。第三产业当中,房地产业增长了2.0%,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增长了2.9%,批发零售行业增长了7.0%,餐饮住宿行业增长了8.6%,其他第三产业增长了9.1%。

图6 吉林省二次产业比重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年鉴(1984—2016))(www.daowen.com)

图7 吉林省三次产业比重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年鉴(1984—2016))

2.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业产业发展瓶颈

吉林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居全国之首,全省辖区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3.7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0.21公顷,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产值已达63671亿元,占GDP比重达10.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吉林省农业正处在转型关键期,伴随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呈现出了加快融合的态势。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面临着风险。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相对滞后,因此要加快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先进,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缓慢,农业产业集群程度低且产品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更加迫切;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玉米等主要产业没有落地生根,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无法适应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竞争要求;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加剧,给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

一是吉林省农业主要是种植业,农业产业发展不够全面。吉林省农产品大多没有经过加工直接销售,导致了农业种植业与加工业发展不协调。吉林省是产粮大省,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中国各省份排名中占居首位,但是,吉林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在所有省份中不处于上游水平。有将近四成的农产品只做粗略加工,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农业企业使用的劳动力为没有受过教育民工,产品加工技术含量偏低,导致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较慢。传统种植业尚未向第二产业转移。吉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很多农产品只是粗加工甚至未加工,农村经济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没有向农业产业过渡,更谈不上农业服务业发展;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仍然是农民身份,不具备市民化的条件,城乡差别依然较大。

二是吉林省农业产业相对分散。吉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多不足。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少,且分散,农业产业规模较小,多以简单加工为主,无法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加工产品增加值不高,大多数农产品出售的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失去了优势,农业加工企业的收益十分有限。吉林省最大的两个中心城市长春市和吉林市的粮食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较高,占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很大比重,而其他小型城市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分布不合理、不均衡。

三是农业产业融合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农业产业集群受到资源、市场、区位、技术、环境、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省的区位分布和市场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使得整个农业产业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产业基地集聚种植规模还不大,与企业加工配套、衔接紧密的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壮大,农作物大部分以粗加工的形式进行销售,附加值还比较低,农业产业纵向融合还有很大空间,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尚未延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吉林省农业产业横向融合不够,主要受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而吉林省龙头企业中民营企业居多,高科技人才短缺、科技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不强,致使农产品科技含量较小、附加值较低、市场占有率较少。

3.吉林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战略地位

(1)吉林农业产业发展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

吉林省农村人口占46.7%,青壮年劳动力占农村人口68.65%,利用相对密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各地特色资源发展乡镇经济,丰富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在家乡就能转换职业、转变地位,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与城市户籍居民经济和社会待遇的差异问题。通过特色乡镇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改善乡镇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农村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覆盖面,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增强农民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2)吉林农业产业发展是三产融合的基本前提

目前吉林省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农民劳动技能不能满足城市工业化水平要求,推进特色乡镇建设,为乡镇企业提供生存载体,培育乡镇特色产业,壮大乡镇经济,使农业产业由单一的种植业和粗加工向独具特色的、立体化深加工和服务业发展,打造一批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产业特色明显的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促进吉林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发挥各类特色乡镇的要素聚集效应,形成专业化产业集群,实现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3)吉林农业产业发展是农业大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改造吉林省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农业产业,通过特色乡镇建设提高乡镇企业生产集中度,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资金注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吉林知名农产品牌,可以增强吉林省特色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以乡镇产业化发展助推城市工业化进程,能够解决吉林省农业产业链短、初级产品多、工业经济规模小、第三产业不发达等主要问题,有利于吉林省激活产业结构转换、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