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造富裕新乡村生活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造富裕新乡村生活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造生活富裕新乡村,首先要注意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和鼓励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提升增收致富能力。可见,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造生活富裕新乡村,还要按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加强面向“三农”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此背景下,加强面向“三农”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增强农村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更加突出。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造富裕新乡村生活

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生活富裕是目标,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动摇的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农民,离开了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就会成为空谈。因此,“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以“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为导向,以“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主要切入点,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打造农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新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之一。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造生活富裕新乡村,首先要注意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和鼓励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提升增收致富能力。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长期持续,对农民增收的制约作用迅速凸显,农民增收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和复杂。加之,由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由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波动问题的凸显,特别是国际贸易摩擦对部分农产品主产区影响的深化,农民收入增速放缓的趋势不断强化,农村区域性、群体性减收问题的日趋突出,对比应该给予高度重视。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在全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扣除价格因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比增长11.2%、8.9%、8.2%和7.3%。与此同时,虽然从2010年开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之前的连年扩大转入缩小轨道,2010年、2011年城市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分别较上年缩小0.1倍,但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步伐已明显放缓。从2013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将农民收人的统计指标由农民人均纯收人调整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倍数较上年减少0.056,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较上年减少0.019、0.012和0.009。可见,缩小城乡收人差距仍然任重道远。促进农民增收应多方发力、系统用力。(www.daowen.com)

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不仅要注意促进农民增收,还要同引导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去危化困能力,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可见,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造生活富裕新乡村,还要按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加强面向“三农”的基本公共服务。前文分析已经揭示,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部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自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出现迅速弱化,传统的农村社会秩序和自组织机制正在面临日益为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加强面向“三农”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增强农村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更加突出。加强面向贫困人口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更应成为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当务之急和攻坚任务。鉴于近年来我省人口老龄化步伐明显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应把加强面向老龄人口的养老和去危化困服务能力建设,作为一个攻坚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