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午夜时分,阿里巴巴“双十一”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的数字最终定格在了571亿。而在6年前,“双十一”正式成为一个网络购物节的代名词时,这个数字只有0.5亿。11月11日,这个原本被屌丝光棍们发明出来聊以自嘲和互黑的“非典型”节日,自从有些莫名地与网络购物挂上关系后,便迅速由小众的玩笑,升级成了愈演愈烈的网购嘉年华。连年暴涨的交易额,迅速扩张的交易版图,当越来越多的“剁手族”习惯于守在电脑前“买买买”,网络购物,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经悄然渗透我们的生活。
其实我一直在想这个事,就是“双十一”的这些买家到底是什么心理,他是真的奔着便宜,比如我盯着一个产品,盯了大概6个月,一直没出手就等那一刻;还是说别人都在买我不买就落伍了;还有一种可能是属于那种抑制不住的购物狂。说到这个我就想起这次从芝加哥转机回来,一进到免税店里面,几乎都是中国人,熟悉的乡音,十个人里大约七八个都是中国人。我就想,是不是咱们中国同胞就是有这种购物欲望。
于扬
那你为什么进去了。
长盛
我也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
于扬
这就是了,其实你分析自己的心理也是一样的。就是因为便宜,并且你又有这个穿衣用东西的需求,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这种现象。比如说“双十一”,我憋了一天,在“双十一”的最后半个小时终于出手了,是因为我看到那么多人在买,如果我再不买的话就说明我错了。
长盛
于扬
你看十几年前大家买东西去的还是连锁的大卖场,比如说买3C家电,去苏宁,去国美。我记得那时候,西单的中友百货在打折,大家都去了。那是不是意味着就像大家看到的这样,今天的线上繁荣,它从本质上来讲是没有变化的,过去你可能去中友百货,可能去苏宁,现在你跑到线上去了。这是不是也代表了大家觉得线上是一个可以依赖的路径。
长盛
其实也就是说,依赖的路径现在发生变化了。商家老说O2O,现在我重新从线下搬到线上,而购物心理是一样的,所有过去在线下被重复过的购物心理,在线上依然被重复,全都是一样的。改变的只是购物的习惯,心理是相同的。(www.daowen.com)
人气、好评、销量,哪一样是购物的排序标准?皇冠、蓝钻、天猫专卖,哪一个是值得信赖的标志?电子屏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虚拟的购物天堂,怎么才能更好地选择而不被欺骗,成了一个终极难题。买家的火眼金睛,卖家的七十二变,在这样一场看似势均力敌的较量中,占据上风的究竟是谁?
长盛
以前我跟工商局一块去查过价签,撕开前面这个价签后面是另外一个价签,在打折之前先贴上一个涨价的价签,后面那个价签比打折之前的还便宜。线下是有这种情况的存在,所以线上也有可能,完全制造一个虚假繁荣。但是我觉得最可怕的不是这个,而是今天来这里之前你给我讲的故事。
于扬
刷单子的问题。我这也是听一个朋友讲的,开始我觉得刷单就是指一些虚假交易,刷完之后你把钱退给我。但是他跟我说,为了让刷单这个过程看起来跟真实的交易一样,货物还是要通过物流的。我说退换货怎么办,他说没有退换货问题,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下了订单之后我给你发货,我发的是空包裹,为了让整个过程显得完全跟真实的一样,你必须等收到空包裹后再来确认收货,写评论,然后就可以用支付工具把钱支付给卖家了。如果说你前一分钟下了订单,下一分钟就说收到了货,这肯定是不真实的。
所以你看到的其实叫“中国最伟大的电商话剧”,一切都是真的,除了没有商品。
长盛
对,我听说这个比例还是蛮大的,所以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刚才说的虚假繁荣的问题。以前我们有“3•15”消费者保护日,现在我们同样需要类似行为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于扬
“3•15”现在依然在进行,但是不像10年或15年前那么如火如荼了。当年一到“3•15”(包括后来的质量万里行)就会变成一场全国轰轰烈烈的运动,大家都欢呼雀跃地迎接它这样一把利刃。之所以会受到这么多的瞩目就是因为假货太多,而消费者又投诉无门,解决不了,但现在诉求好像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强烈。首先假货数量大幅度下降,或者说是假货的质量大幅度提升,消费者没那么多抱怨。其次是现在投诉基本可以解决,消费者都不用去消费者协会投诉,有时候你去跟商家、厂家反映基本上也能够解决。
长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