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化事业与产业如何相辅相成

文化事业与产业如何相辅相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繁荣文化事业、壮大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检验标准。一个月后,《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得到中央批复同意,浙江省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七艺节”之后,浙江省利用“七艺节”剧目和场馆推出了丰富的演出活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在新的运行机制下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

文化事业与产业如何相辅相成

繁荣文化事业、壮大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检验标准。

——习近平2005年6月1日在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立潮头,踏浪行。

敢为人先的浙江人,从文化体制改革破冰之旅到乘风破浪,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

2003年上半年,浙江和广东一起,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

“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就是围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3年7月举行的浙江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这样阐述。

一个月后,《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得到中央批复同意,浙江省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2005年,浙江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由省本级和杭州宁波两市扩大到全省11个市。

改革春风释放出的文化生产力,催生了浙江文化发展的“满园春色”。

西湖山水间,有一抹隐约可见的“水墨”生长其中,这就是习近平在2003年农历马年的最后一天拍板建设的浙江美术馆。

2005年,习近平亲自参加浙江美术馆奠基仪式,并按下开工按钮,这是当时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从2009年开馆至今,浙江美术馆已跻身全国重点美术馆。

依傍转塘象山,俯瞰钱江潮涌。18公里外,另一个文化地标——浙江音乐学院在两年前也拔地而起,现在已成为怀揣着音乐梦想的莘莘学子争相报考的艺术殿堂。

15年来,浙江就这样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力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一流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环境

在广袤农村,浙江创造性开发了新兴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农村文化礼堂。

自2013年起,连续6年,省委、省政府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为了将城市社区真正打造成居民走得进、坐得住的“大家园”,浙江自2015年起又开始试点建设城市社区文化家园。

目前,浙江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近8000个、城市文化公园294个、社区文化家园192个、企业文化俱乐部163个,依托不断建设的农村文化礼堂和社区文化家园,城市15 分钟和农村30 分钟文化服务圈初步建成。(www.daowen.com)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浙江文化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还突出群众在农村文化活动中的自主权和主体性,创造性地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就像种庄稼一样,让文化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

2004年9月10日,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杭州开幕,习近平特别邀请一位九旬老人和一个五岁孩子敲响开场铜锣,诠释“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

“七艺节”之后,浙江省利用“七艺节”剧目和场馆推出了丰富的演出活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在新的运行机制下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

以改革为突破口,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坚持“做强国有、扶优民营”,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壮大市场主体,浙江文艺进一步激发动力、焕发活力。

这一厢,浙江不断加大每年“送文化”的力度,突出群众对节目的选择权和主体性,形成了“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的模式,输血造血并重,在“送下乡”中添加了“请上台”,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那一厢,浙产文艺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包容并蓄,雅俗共赏,“金杯”和“口碑”两不误。

如今,全国影视产业“北有北京,南有浙江”的格局正在形成。浙江每年出产60—70部电影,约占全国的十三分之一,每年出产60—70 部3000 多集的电视剧,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浙江目前有2100 家影视制作机构,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其中99%以上是民营企业,36 家文化上市公司的数量也位列全国省区第一。此外,浙江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类影视基地30 多家。就规模和体量来说,浙江已成为响当当的中国影视产业副中心

开放的政策、灵活的体制、充裕的民资等都是成就浙江影视产业的优良环境条件,浙江影视产业已形成从研发到发行播映等完整的链条,仅一部浙产剧《鸡毛飞上天》就斩获“白玉兰奖”、“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等诸多荣誉。

风生水起,革新激荡。影视产业等浙江文化产业,作为“十三五”时期浙江重点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一路高歌猛进,与文化事业联动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作为高科技和文化联姻产物的高新文化产业,已成为浙江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引擎”,“互联网+”的融合也在推动各领域文化产业跨越式成长。

文化领域的“中国第一股”纷纷花落浙江:宋城集团,中国演艺第一股;华谊兄弟,中国电影第一股;华策影视,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已然成为文化产业的领军者。全省星罗棋布的文化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园区等也纷纷蓄积出强大的动能。

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一条酝酿中的文化产业“财富带”依水蜿蜒,将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高地——浙江正在构筑的之江文化产业带,以钱塘江杭州段为轴线,以6个沿江分布的主城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数字文化、影视、艺创设计、动漫游戏等四大产业,打造11个特色文化组团。

这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还来自于“文艺浙军”为浙江文艺繁荣发展提供的人才支撑。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曾提出打造“文艺浙军”的想法,希冀全省文艺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争做引领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培养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

15年来,浙江践行这份嘱托,分层分类推进“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和文化名家造就计划,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团队建设,引进麦家等10 多位大家落户浙江,聘请莫言等26位大家担任文艺顾问,开设30 多位名家工作室;积极实施青年戏剧表演人才“新松计划”、青年作家“新荷计划”、青年视觉艺术人才“新峰计划”、青年影视人才“新光计划”等青年人才系列工程;成立省市县三级网络作家协会,首个中国网络作家村落户杭州;组建成立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为数万名“横漂”提供服务……浙江文化群星闪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