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巡和护渔巡滩的多重任务

海巡和护渔巡滩的多重任务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实际情况,墙头镇的滩长们在潮落时用“海马”接近地笼网,拴上绳索,再等涨潮时拉上岸。作为石塘镇的39 名村级滩长之一,尚亨琴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到自己负责的海岸边巡逻,及时处置发现的入海排污、往海中乱倒垃圾、滩涂地笼网、涉渔“三无”船舶等问题。石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中心同时监督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海巡和护渔巡滩的多重任务

在“湾(滩)长制”拓展和提升的过程中,浙江沿海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和手段。

看到涨潮前的滩涂上出现一些隐隐约约的条状起伏,象山县墙头镇洋北村曹优攀滩长眉头一皱,转身回家拿出了自己制作的“海马”,飞驰在茫茫滩涂上。“海马”是象山渔民在滩涂上行动的主要交通工具,驾驶时,一条腿跪在木制的“海马”内,另一条腿蹬泥涂,就可以快速前行。“一些地笼放久了之后已被淤泥覆盖,不容易发现,一定要过去摸一摸才知道。”

墙头镇位于象山半岛滩涂面积最大的西沪港内,港内潮缓滩浅,是宁波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在滩涂上用地笼网捕“望潮”是当地渔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使用一段时间后,地笼网容易陷进滩涂里,回收太费力气,渔民一般直接在上面再放置新的,如此一层层叠加上去,不但数量多,清理起来也十分费力。地笼最多的时候,渔民在滩涂上连下脚的地方也没有,滩涂渔业资源根本没法恢复。”据镇级滩长朱静波介绍,实施湾(滩)长制以来,仅西沪港墙头镇区域的3 万多亩滩涂就清理了二三十万顶地笼网。

根据实际情况,墙头镇的滩长们在潮落时用“海马”接近地笼网,拴上绳索,再等涨潮时拉上岸。“有时碰上来滩涂收网的村民,就让他们自己看看网到的都是什么样的幼鱼,问他们幼鱼抓光了以后靠什么吃饭?”这些滩长们说,有时村民不理解,自己还要跑到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www.daowen.com)

经过他们的努力,西沪港上万亩滩涂里的地笼网已基本不见踪迹。象山县墙头镇的滩长们根据自己多年海边生活的经验,把传统的赶海工具用在了湾滩环境整治上,而在台州温岭的石塘镇,滩长们则用上了“高科技”。

作为石塘镇的39 名村级滩长之一,尚亨琴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到自己负责的海岸边巡逻,及时处置发现的入海排污、往海中乱倒垃圾、滩涂地笼网、涉渔“三无”船舶等问题。若是碰到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尚亨琴便立即掏出手机,通过“岸滩监管App”,上报问题到信息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受理问题,通过研判再行交办,渔业综合执法、环保、渔政、海事和‘三改一拆’等部门及时进行受理问题办结处置,并回复办结情况,形成闭环处置。”石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中心同时监督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在石塘镇综合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记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港口码头、海滩的远程监控画面。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这套监控系统整合天网工程、渔港可视化系统、海防监控、无人机社会视频系统。自从全面开展“湾(滩)长制”工作以来,在平时的视频监控中如发现违规违法行为,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会及时告知对应滩长,并要求其予以整改。“与此同时,指挥中心还可以实时监控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做到了可视化系统助力‘湾(滩)长制’落实。”

除了对港口码头、重要岸滩的远程监控之外,温岭市还组建了无人机巡滩小分队,进一步保障监管巡查全覆盖、无盲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