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有了保障,但村民打开水龙头时要想喝上安全好水,还有赖于水质安全的管控与处理。
提升水质达标率,关键在于加强水厂建设,规范净化消毒。按照城乡同质的要求,浙江正在编织一张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天罗地网”——一是水厂必须配齐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建设水质净化处理设施,强化消毒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和运行管理。二是严格规范净化、消毒等制水环节操作流程,保障净化消毒设备正常运行。三是严格水质检测,乡镇水厂必须配备独立的水质化验室,每天开展水质自检,单村水厂要定期抽检送检。
在义乌上溪镇白岩村供水站,你经常会看到义乌市自来水公司水质化验员陈照庆在进行水体采样。据他介绍,这样的样本采集每周进行一次,采回去以后还要再做外观、微生物等指标检测。
白岩村位于义乌上溪镇一处偏远山区,这里常住村民有200 余人。从前,地下水、山塘水、山涧水等是这里村民的主要水源,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就是“什么水够喝就喝什么水”。这些水,都没有经过严格处理,就被村民饮用。(www.daowen.com)
自从2018年装配有全自动系统设备的供水站建起来之后,村民们的水质安全也有了保障。而在义乌大陈镇龙门脚供水站里,余氯、浊度、pH 值等水质指标实施24 小时实时在线监测,为当地村民饮用水水质提供了可靠的长效保障。
从无处理到有处理,从不定期抽检到定期抽检甚至实时监测,包括水厂、水站的设施提升,专业人员的进驻、操作,多措并举,每一环节的完善与提升都为农民饮用水提供了更大的水质保障。全省各地水利部门都在为此全力投入,积极履责,着力加强水厂建设,强化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规范水质净化消毒。不仅如此,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也为水质消毒、检测和监控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大幅度提升了水质安全保障水平。譬如,温州市借助“互联网+”,在永嘉、平阳、苍南等地开展农村供水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在区域内的小型单村水厂水源地、水厂、末梢管网等地设置信息采集点,实时上传水源、水量、水质方面的信息至管理平台,由区域管理中心专岗监控、专业处置,实现单村水厂远程集中控制、统一管理,全力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