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生态到经济:如何实现资源转化的可持续发展

从生态到经济:如何实现资源转化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环境治理倒逼经济转型,是浙江的独特创举。以循环化改造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是浙江的一贯坚持。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更是浙江的生动实践。正是因为善于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求得最大公约数,在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浙江才能顺利打开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在绿色发展的广阔蓝海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从生态到经济:如何实现资源转化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7月10日,浦阳江翠湖两岸,一场游泳接力赛正在进行。蜂拥而至的市民奔走相告:“浦阳江可以游泳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浦江人找不到一条可游泳的河。

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晶加工业开始在浙中浦江发展壮大。最多时,全县近一半劳动力参与其中,产出全国80%以上的水晶产品。但每天上千吨污水、废渣,很快让山河变了颜色:全县464 条河流中,90%以上是“牛奶河”,浦阳江成了全省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

浦江不是个例。当时的浙江,有500 多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涉及175个行业。它们造就了区域经济的辉煌,却遭遇“成长的烦恼”:作坊式企业多、产业低端、技术落后,其中一些行业产能过剩。

山越高越难爬,车越快越难开。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浙江人意识到,必须痛下决心,以“腾笼换鸟”的思路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让“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引领浙江经济。

率先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浙江,开始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努力实现绿色增长。(www.daowen.com)

环境治理倒逼经济转型,是浙江的独特创举。从4轮“811”环境整治,到打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从“坚决打破拖累浙江发展的坛坛罐罐”,到承诺“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浙江始终以环境治理为突破口,淘汰过剩产能,培育新兴产业

以循环化改造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是浙江的一贯坚持。如今,5年一轮的循环经济“991”行动已进行到第三轮,浙江努力让生产方式更加清洁、绿色。2005年至2017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从0.9吨标准煤下降至0.44 吨标准煤。

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更是浙江的生动实践。生态质量日益提升后,浙江人开始依托绿水青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风生水起,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方兴未艾,沉睡的山水资源正日益显现出经济价值。

创新制度保障绿色发展,浙江同样先行先试。出台全国最早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率先试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离任审计,地区发展和干部考核有了“绿色指标”……

不重保护的盲目发展是竭泽而渔,不求发展的简单保护则是无源之水。正是因为善于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求得最大公约数,在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浙江才能顺利打开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在绿色发展的广阔蓝海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