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方因素助力保留乡村记忆

地方因素助力保留乡村记忆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群众的美好期盼。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好古村民居风貌,传承好当地文化特色。2014年,桐庐把全县50年以上的建筑列为历史保护建筑,并在房门上标牌。“拆违不能‘一刀切’,要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方法。”针对部分属于非法“一户多宅”的古民居和历史建筑,采取产权剥离的方式,由村集体收回统一保护。这是古村的觉悟:只有环境好,才能留住人、留住乡愁。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群众的美好期盼。“再美不过家乡美。”说这话时,桐庐富春江镇茆坪村村民们守在自家门前,搬着小板凳看着村里人来人往,心里别提有多喜悦了。

茆坪村历史悠久,宋元时期建村,三面环山,秀美的芦茨溪沿村流淌,自北向南的一条古道,是古时从杭州通往浦江、义乌等地的商贸道路。富春江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中游河段,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让这里声名远播。

藏在富春江畔的这个古村落,美得清丽脱俗。村内保留着一大批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古宗祠、古庙宇、古石桥和古驿道,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

乡愁不仅是绿色生活方式,还是传统建筑和文化。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好古村民居风貌,传承好当地文化特色。2014年,桐庐把全县50年以上的建筑列为历史保护建筑,并在房门上标牌。“随着‘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我们更明确了要保护历史建筑的想法。”桐庐县“三改一拆”办副主任刘曙辉说,在前期大刀阔斧拆违中,一批历史建筑被推倒,让当地干部群众大呼心痛。“拆违不能‘一刀切’,要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方法。”

“当居民搬到新家后,这些年代久远的老屋就成为非法‘一户多宅’的整治范围,按原来的要求是要被坚决拆除的。”刘曙辉说:“但群众普遍反映强烈,大家都说这样有文化特色底蕴的老房子被拆除,实在是太可惜了。”

为保护历史建筑,又要整治非法“一户多宅”,桐庐灵活改变方法,按照有乡土特色、有文物价值、有历史遗存、有开发利用价值“四有”保护原则,对历史建筑加强保护和管理。针对部分属于非法“一户多宅”的古民居和历史建筑,采取产权剥离的方式,由村集体收回统一保护。(www.daowen.com)

在茆坪村,15 栋历史建筑被收归村集体所有,逃脱了被拆除的命运。现在,其中3 栋历史建筑已成为民宿,有“天空之城”“梧桐小筑”“知青楼”等颇具特色的名字。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知青楼”,如今装修一新,这栋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正静待着它的第一批游客。

远山近水,满目青翠,古村美如水墨画卷,宛如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让人倾慕和眷恋。

古村在变,但乡愁没变。在“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推进过程中,村民都行动起来,互相宣传,彼此监督。他们说:“我们住在这里,如果处处是违建,村村脏乱差,第一个受害的就是我们。”这是古村的觉悟:只有环境好,才能留住人、留住乡愁。

(作者:钱祎 原载2018年8月23日《浙江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