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补齐科技创新第一短板。在浙江“十三五”蓝图中,城西科创大走廊重任在肩,义无反顾。从地图上看,城西科创大走廊形状恰如一把钥匙。正是这把“钥匙”,打开了杭州乃至浙江科技创新的大门。
位于东首的紫金港科技城,是城西科创大走廊最年轻的科技城。2月28日,杭州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正式挂牌,继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之后,大走廊有了承接世界科创能量的第三个增长极,“一廊三城”的空间布局正式形成。
在紫金港科技城内,有高水平科研院所数量众多、科研经费总量国内领先、全国授权发明专利数量第一的浙江大学;有10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办学定位,对标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有紫金众创小镇、云谷小镇、互联网金融小镇等特色小镇平台,为资源集聚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撑。
“单有科研能力强的高校院所还不够,长期以来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断层’造成了大量科研成果浪费在实验室。必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桥梁,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城西科创大走廊相关负责人表示,城西科创大走廊不仅从物理空间上连接起名校名企名城,更通过深度融合的产学研一体,使创新要素在大走廊范围内自由、充分地流动、聚合裂变,让政府的手、市场的手和创业者的手紧紧牵起来。
以总投入预计达百亿级的之江实验室为例,去年9月正式揭牌以来,逐步打造起以图灵奖获得者、国内外知名院士领衔的一流专家领航的人才高地,集聚了300 余人的科研力量和管理团队,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 项,省级科研项目5 项,着力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科研生态体系。这个由浙江省政府和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共同打造的实验室如今已成为了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定盘星”。(www.daowen.com)
同样在未来科技城,阿里巴巴达摩院自成立以来,首批科技成果获20余项世界领先,并落地多项研究成果,全面赋能各行各业。在农业上,将计算机视觉技术用于农作物检测,预防早期病虫害;在医疗上,通过AI 系统对CT影像进行智能检测和识别,帮助医生提升肺结节诊断效率;阿里云将AI 应用于工业生产,解决良品率提升、故障率预测等制造业难题,帮助协鑫光伏、中策橡胶等大型企业创造利润数十亿元。
未来科技城向西8公里,青山湖科技城的捷报频传。今年6月5日,在舟山鱼山岛,杭氧集团为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设计、制造的国内最大的整装空分冷箱成功完成整体吊装,该设备集成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打破了国外“巨头”在炼化一体化项目特大型空分设备市场上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而距离杭氧几公里外的杭叉集团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0.8 亿元(截至今年10月),增长24.1%,实现销售产值99.8亿元,增长24.7%,成为大走廊首家百亿级工业企业;今年7月17日,浙江省微纳技术研发开放平台正式启建,目标是以12 英寸特色高端芯片工艺研发为核心,将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创新和发展。
“给颗种子就能发芽”。从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到青山湖科技城,从互联网金融小镇、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到微纳智造小镇、健康小镇,从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浙江大学超重力实验室到西湖大学、湖畔大学、云计算产业园,一个个创新创业高地在城西这片土地上蓬勃涌现,进一步提升了大走廊整体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增长增添了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