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江参与长三角大湾区建设的关键策略

浙江参与长三角大湾区建设的关键策略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参与长三角大湾区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条基本方略:1.全面接轨上海。上海肩负着国家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的使命,其经济体量、人才积淀、文化底蕴、国际地位,决定其在长三角大湾区建设中的绝对龙头地位。当前世界高水平湾区均已步入创新经济阶段,长三角大湾区也不例外。环杭州湾地区在长三角大湾区中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深水港口、数字经济和空间资源等方面。

浙江参与长三角大湾区建设的关键策略

浙江参与长三角大湾区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条基本方略

1.全面接轨上海。上海肩负着国家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的使命,其经济体量、人才积淀、文化底蕴、国际地位,决定其在长三角大湾区建设中的绝对龙头地位。早在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其中一条就高瞻远瞩地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当前,上海又在实行人口和建设用地“双控”措施,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这对浙江尤其是环杭州湾地区来说,又是一次承接上海企业和科技、人才等产业和创新要素外溢的难得机遇。因此,浙江应更加主动地接轨上海,在服务上海中实现与上海的错位发展。要积极参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科创“五个中心”建设,充分展示自身的个性和魅力。在规划层面全面对接,加强战略协同;聚焦交通互联互通、产业配套协作、功能平台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重点领域,深度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大湾区统一大市场为目的,以破解当前行政分割障碍为己任的政府间沟通协调推进机制。

2.打造创新生态。当前世界高水平湾区均已步入创新经济阶段,长三角大湾区也不例外。因此,创新生态已成为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密码,也是政府需要聚焦聚力的头等大事。怎样使大湾区成为推进创新的策源地?唯有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让人才集聚,让思想喷涌,让成果转化。打造创新生态,营造创新氛围是第一位的,适宜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是不可或缺,同时需要发达的科技金融有力支撑,优质的生态环境、宜居环境也是必要条件。从环杭州湾地区实际来看,应当把创新列为经济科技工作的首位战略,以创新空间、创新平台、创新载体等建设为抓手,扎扎实实地营造创新生态,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www.daowen.com)

3.发挥比较优势。长三角大湾区内各个城市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必须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加强分工协作,实现协同发展。环杭州湾地区在长三角大湾区中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深水港口、数字经济和空间资源等方面。浙江要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导,从工作思路和方法上聚焦优势、强化优势,同时统筹兼顾、积极弥补短板,特别是高等教育等发展短板。从提升大湾区整体竞争力出发,加强与上海、江苏湾区城市之间的战略协同,在大湾区整体格局中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4.坚持绿色发展。湾区相对于其他完全开敞型海岸地带,由于水流比较滞缓,是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敏感区域。况且环杭州湾地区开发强度较高,近岸港湾环境质量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既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又不可避免地削弱创新生态竞争力。因此,应当坚定不移地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树立“保护优先、有序开发”的原则,认真落实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强化建设用海生态空间管控。一方面,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快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把好产业准入关口,突出数字化、时尚化、智能化、清洁化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海陆联动,加快陆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沿湾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湾区保护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统筹推进海洋生态的保护与修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