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措施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措施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企业应确保突发事件管理机构具有高度的权威性。重大事件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国家重大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它们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带来系统影响。

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措施

学习要求

1.明确劳动问题的含义和特点,突发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点。

2.掌握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主要对策,包括处理突发事件的一般对策、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或团体劳动争议,以及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主要对策和方式方法。

▲考点8:劳工问题及其特点 重要程度:核心

1.劳工问题与劳工阶层

劳工问题是指对劳动者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占社会主导地位的利益群体和组织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它是众多的劳动者个人及其团体或社会整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社会状况。

劳工阶层与劳工问题密切联系。由于存在社会分层现象,那么依据一定标谁,可将具有某种可识别的相对稳定特征的社会群体称之为劳工阶层。

2.劳工问题的特点

(1)客观性

1)劳工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它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志之外,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2)社会对劳工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只能在劳工问题产生之后,而不是在其产生之前。

(2)主观性

1)只有在特定的利益群体或权力阶层就社会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矛盾事实做出反应以后,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矛盾事实才会成为劳工问题。

2)对于劳工问题的认识和界定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们的思维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

(3)社会性

1)劳工问题产生原因的社会性。

2)劳工问题的内容与形式的社会性。

3)劳工问题是一种群体性、社会性现象。

4)劳工问题后果的社会性。

5)劳工问题责任的社会性、解决劳工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的社会性等诸方面。

(4)历史

1)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人们对劳工问题主观价值判断的不同,在某个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存在着特定的劳工问题。

2)人们对劳工问题的认识、评价和判断需要一个过程。

▲考点9: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 重要程度:核心

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见表8-2。

8-2 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

978-7-111-57566-5-Part02-133.jpg

(续)

978-7-111-57566-5-Part02-134.jpg

▲考点10:突发事件的特点 重要程度:核心

无论是重大的劳动安全卫生事故、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或团体劳动争议,还是劳资冲突,都具有下述特点:

1.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

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多数处于自发和无组织状态,具体原因包括:

1)由于雇主主观上放任,或者客观上因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技术条件的原因,导致劳动者人身权利受到侵害和基本健康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2)国有、集体企业经营困难,停产、半停产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拖欠退休职工退休金现象严重,直接波及职工的基本生活

3)经济形势变革和产权制度变革处理不当,导致较多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受到威胁,引起不满。

4)群体性事件的发起和形成,通常不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以外的人有组织、有预谋策划的结果。

2.群体性

1)突发事件通常影响到处于同一条件下的其他有着共同利益要求的劳动者。

2)集体或团体劳动争议、劳资冲突及其他突发事件更是以群体性为其外在特征。

3.社会的影响性

突发事件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甚至超越事发地区,有的甚至造成国际性影响。

4.利益的矛盾性

1)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突发事件,其实质是劳动关系领域中的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

2)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有其明确的目的性,集中以具体的利益诉求为行动的目标,由此派生出群体性事件的又一特征,即反应性大于进攻性,具有明显的被动性。

3)突发性群体性行为参与者,其权利或利益要求通常并未超出其基本保障的范畴

▲考点11:突发事件处理一般对策 重要程度:核心

1.集权化的突发事件管理机构

清晰的职责划分是确保突发事件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因此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突发事件管理机构。同时,企业应确保突发事件管理机构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2.突发事件预警

(1)风险分析与评估

1)风险分析,确认风险和威胁,明确风险的来源与种类。

2)风险评估,评价防范风险资源分配的先后顺序,列出资源分配等级顺序清单。

(2)企业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1)企业的管理层必须通过企业信息沟通制度及时捕捉突发事件爆发的征兆,使企业劳动关系的运行避开突发事件。

2)企业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财务指标生产率变动趋势、劳动争议、出勤率、人力资源流动率等。

(3)突发事件预警传导

1)行业突发事件预警企业突发事件。当行业的一些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特定企业就极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

2)重大事件预警企业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国家重大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它们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带来系统影响。

3.突发事件处理

(1)准备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防范各类劳动安全卫生事故的演习。

(2)确认

1)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确保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充分理解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工作职责与责任,并保证相关信息能够传递给适当的工作人员,从而使突发事件管理的各个环节正常运行。

2)应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3)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www.daowen.com)

(3)控制 需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工作的优先次序,由集权化的突发事件管理机构做出决定,迅速反应。

(4)解决 在突发事件解决中,最关键的是速度。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突发事件,可以避免或降低突发事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考点12: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处理对策 重要程度:核心

1.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处理对策的基本前提

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处理对策的基本前提是在企业全体职工中树立牢固的事故意识。

2.编制应急预案

(1)基本要求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2)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及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2)制定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3)编制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

1)类别。

①综合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②专项应急预案。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③现场处置方案。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2)要求。

①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3.应急预案的评审、论证与备案

(1)评审、论证

1)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

2)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3)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评审人员与所评审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4)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及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5)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2)备案

1)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中央管理的总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3)煤矿企业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除按照前述的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抄报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4.应急预案的实施

(1)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应急预案演练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3)应急预案修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1)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2)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5.企业出现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的处理程序与要求

(1)事故报告 发生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企业负责人必须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并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检察院、工会。

(2)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包括一般事故调查、死亡或重大伤亡事故配合调查。

(3)事故处理 在事故调查组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后,企业事故领导小组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考点13: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或团体劳动争议处理对策 重要程度:核心

(1)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调解、仲裁活动或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

(2)积极参与因签订集体合同而产生的团体争议的协调活动。

1)签订集体合同是劳动者团体与企业两大对等权利主体的自主行为,必须坚持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

2)积极配合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进行协调处理。

3)准确掌握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的管辖范围和协调处理程序。

▲考点14: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对策 重要程度:核心

1.重大突发事件的必然性

重大突发事件的实质是劳资权利纠纷激化的具体表现。只要劳动关系存在,劳资双方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劳动关系双方的纠纷或争议就不可避免。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如下:1)快速反应;2)准确的信息引导;3)化解矛盾。

2.坚持劳动权保障

政策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劳动立法的滞后性,坚持劳动权保障的政策原则可以极大地促进最低劳动标准的执行。此外,坚持劳动保障还须完善劳动立法。

3.强化工会职能的转换

预防和化解突发事件还必须强化工会职能的转换,使工会的工作方式与活动方式及市场经济体制对工会的要求统一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