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方杉推广基地与技术培训促进果农收益与品质提升

东方杉推广基地与技术培训促进果农收益与品质提升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项目组在川沙林场、宝山基地等建立了东方杉温室大棚苗木繁育基地2 000多平方米,东方杉推广面积达76.33公顷,麻栎、乌桕、黄连木等24.03公顷。在项目推广实施的区域内减少了农药防治次数和使用量,降低了果农的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桃果品的质量。项目组在推广期间先后举办非洲菊栽培技术培训班5期,参加培训人员300多人。

东方杉推广基地与技术培训促进果农收益与品质提升

1978—1995年,市林业站在花卉和林果新品种培育推广方面积极推进。1992年,早期优质丰产中华猕猴桃边试验、边推广,迅速在市郊形成规模生产。1993年,中华猕猴桃研究筛选出适合上海栽培的优良品种,可达到早熟、高产、优质目标,在郊区推广66.67公顷。1995年,开展了香石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九五”期间,林业科技加大了技术推广的力度。1996年,相继开展“上海地区刺梨引种及加工饮料研究”“唐菖蒲种球异地繁育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唐菖蒲的提纯复壮与异地繁育生产”等项目。1997年,组织实施“香石竹新品种推广”项目。1998年,开展“满天星优质种苗繁育及周年供花高产栽培技术”“室内观叶与地被观赏植物技术开发”“主要鲜切花种苗生产开发”等项目,引领市郊林果、花卉产业逐步发展。在上海部分林场发生松材线虫危害等情况下,1999年年底及时开展“上海地区松材线虫调查鉴定与快速检疫技术”项目,有效控制了松材线虫的蔓延。2000年,组织实施“百合切花品种筛选、复壮及快繁技术研究与开发”“百合种球、鲜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推广”“切花月季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等项目,推动花卉产业化的形成。

“十五”期间,继续强化林业科技的依托作用,支撑林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组织科技人员开展“DNA遗传标准技术在香石竹品种分类和育种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培育出适合国内气候条件、抗病抗逆、观赏价值高的香石竹新品种。组织开展“东方杉的种质特征与生态价值研究”,探明这一珍稀树种的树标特性、资源状况、绿化用途,适栽区域。开展“水杉茶尺蠖生物学特性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有效控制了茶尺蠖的危害。运用林业科技的催化作用,加大林业产业化推进力度。在花卉生产、造林、苗木果树发展等领域催化出一批龙头企业,不仅拥有高新技术,还拥有国际品种繁殖权、自主知识产权及关键技术等。科技推广成为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纽带。开展以林、果、花为主推动的“家家富”“万家富”等科技致富工程项目,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在上海郊区开展林、果、花培训课程,听课的场所经常座无虚席。2003年,全市种植果树亩均产值近3 000元,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完成科研选育并重点示范推广300多个绿化造林植物品种,100种经济林新优品种,成功注册并扩大繁育了植物新品种东方杉。因地制宜,推广乡土树种,一批成熟技术得到转化,营造生态公益林4.67万余公顷。

十一五”期间,林业科研成果加快转向应用推广。2007年,东方杉项目获得美国商标和专利局授予的植物专利;2009年,国家林业局批准上海东方杉基地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010年开展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技术、湿地保护技术等,促进了现代城市环境下野生动物的管理,支撑了上海生物多样性体系的构建和林业复合功能的开发。

【新优品种示范推广】

东方杉等主要乡土树种示范推广 2008年7月,项目通过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组攻克了东方杉无性繁殖成活率低的难关,扦插成活率由20%提高至70%左右,累计育苗212.8万株;形成了东方杉温室大棚扦插育苗和全光照喷雾育苗技术,3年生苗已高达2米以上。项目组在川沙林场、宝山基地等建立了东方杉温室大棚苗木繁育基地2 000多平方米,东方杉推广面积达76.33公顷,麻栎、乌桕、黄连木等24.03公顷。(www.daowen.com)

桃、梨新品种及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 2008年7月,项目通过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通过2年实施,分别在南汇桃子研究所、松江梨树研究所建立了优良水蜜桃示范基地1.43公顷、优良梨品种示范基地14公顷,培育优良水蜜桃品种25万株,推广面积606.67公顷,推广梨新品种300.67公顷,完成高接换种改造低劣梨园12公顷。水蜜桃和梨树示范基地果实套袋率达到100%;通过测产示范基地桃、梨平均常量达2 000千克以上。桃、梨的品质均有明显提高。

桃潜叶蛾监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推广 2009年7月,项目通过市绿化市容局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组运用“上海地区桃潜叶蛾监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成果在南汇、奉贤、金山等地开展监测工作,设置了34个引诱剂监测点并根据监测结果开展综合配套防治,推广示范面积达到1 703.67公顷,推广区内虫情监测准确,无桃潜叶蛾灾害发生。在项目推广实施的区域内减少了农药防治次数和使用量,降低了果农的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桃果品的质量。项目组组织技术培训36次,受训人员1 800余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 000多份,推广了桃潜叶蛾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艺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技术。

非洲菊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 2009年8月,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在上海市林木花卉育种中心原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得到国家林业局支持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该项目经过两年的推广,全面完成预定的推广目标。两年间推广自育非洲菊新品种(系)6个,共生产、销售和推广种苗277万株,推广种植面积52.13公顷。生产的种苗和切花产品质量,经农业部花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抽检,合格率达100%。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在金山廊下镇现代农业开发区建立2个非洲菊新品种示范区,面积达到12.67公顷,并且实行标准化的生产栽培管理。项目组在推广期间先后举办非洲菊栽培技术培训班5期,参加培训人员300多人。制定了《非洲菊组培种苗生产技术规程》《非洲菊切花生产技术规程》等2项企业标准。

【林业重大害虫监测和无公害防治技术推广】

为2009年中央财政资金林业推广示范项目。2010年,项目组认真按照计划任务书进度安排开展各项工作,精心制定了杨树舟蛾类、樟巢螟、柿广翅蜡蝉、桃潜叶蛾和桔小实蝇等5套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实施方案。落实了项目实施推广示范基地,分别在闵行、嘉定、宝山、松江、金山、青浦、浦东、奉贤、崇明等区县建立9个生态林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面积合计1万公顷;在南汇、奉贤、金山、松江、宝山、崇明建立6个经济林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面积合计1.03万公顷。在示范基地开展了立地条件、林相、病虫害等的本底调查,运用测报灯、性引诱剂、人工等方法开展杨树舟蛾类、樟巢螟、柿广翅蜡蝉、桃潜叶蛾和桔小实蝇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开展必要的防治,组织全市开展杨树舟蛾等食叶害虫联防联治。在青浦、闵行、嘉定、崇明等区县组织开展了监测与防治技术培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