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市果树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与发展

上海市果树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与发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全市按照区域优势相继成立5所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市级专业果树技术研究和推广机构。各研究所逐步发展成为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推广培训基地、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9月8日,经市农林局批准升级为上海市葡萄研究所,是以葡萄科研、培训、推广为主的专业研究所。研究制定《柑橘病虫害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方案》,推广地下管道施药系统。

上海市果树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与发展

果树研究所】

1992年8月,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成立。2000年9月,为适应林果生产特点和区域化布局的需要,经市农林局批准,全市第一所市级民办果树研究所——上海市葡萄研究所挂牌成立。2007年3月28日,上海市柑桔研究所、上海市桃研究所、上海市梨研究所和上海市小水果研究所揭牌成立。至此,全市按照区域优势相继成立5所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市级专业果树技术研究和推广机构。这些果树研究所涵盖全市几大主栽品种,主要承担5项职能:优质果树种苗引进、筛选和繁育,果树实用技术研究,果树标准化生产示范和推广,果树实用技术培训和果品品牌建设,集科研、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经营于一体。在全市林果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研究所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以点带面,为当地林果生产和发展提供技术信息和技术服务,尤其在推广新优品种、提供优质苗木、标准化生产示范、优质栽培技术和贮藏保鲜技术培训、关键技术研究攻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全市林业系统林果生产技术推广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进一步提升果树科研和生产整体水平,巩固和发展经济果林起到积极作用。2003年7月,市林业站和市葡萄研究所科技人员合资创办上海马陆葡萄开发有限公司,运用先进管理理念,严格执行标准化技术规程,在8.13公顷葡萄生产基地创立马陆牌葡萄,成为优质、安全、健康的知名品牌,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远高于同类产品。2006—2008年,市林业总站分别在市桃研究所、市梨研究所建立优良水蜜桃示范基地1.43公顷、优良梨品种示范基地14公顷,培育优良水蜜桃品种25万株,推广扩种面积607公顷,推广种植梨新品种301公顷,完成高接换种改造低劣梨园12公顷,水蜜桃和梨树示范基地果实套袋率达到100%;经检测,示范基地桃、梨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提高。2008年10月,市梨研究所生产基地成为农业部梨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实施试点。2010年,市桃研究所建立“惠民通”农事短信服务平台,将桃树农事以手机短信形式发到果农手机上,为2万余个果农提供农事短信服务;建立上海桃网站,方便市民了解果品文化、桃农交流技术信息。市柑桔研究所协同上海前卫柑橘公司引进柑橘果实全自动称重包装生产线,加快果实采摘后商品化处理。各研究所逐步发展成为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推广培训基地、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上海市葡萄研究所 1992年8月,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成立。2000年9月8日,经市农林局批准升级为上海市葡萄研究所,是以葡萄科研、培训、推广为主的专业研究所。2002年1月,研究所注册登记马陆牌葡萄商标。2006年推出马陆葡萄精品系列——传伦牌葡萄。“精品葡萄+精包装+诚信服务”成为实施马陆葡萄品牌战略的基本方针,抓产品质量、塑人格品行成为企业文化的主导内容。2007年,研究所将马陆牌商标无偿转让给嘉定区马陆镇政府,将设施葡萄保优栽培技术和产品品质标准普及广大农户,实现马陆牌葡萄品牌和管理理念的输出,让市郊葡萄种植户得到实惠。同年,马陆牌葡萄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上海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是全市第一批通过上海市安全优质卫生农产品认证的水果,成为“2008北京奥运推荐果品”。2008年,研究所示范基地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0年,研究所、葡萄开发公司和葡萄公园收入达到1 500万元。在研究所和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下,嘉定区葡萄面积发展到500余公顷,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一大亮点,并辐射到青浦、闵行、崇明等地。

上海市柑桔研究所 2007年3月成立,主要从事柑橘新品种引进和选育、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组织培训、示范推广。研究所有试验基地86.67公顷,示范基地400余公顷,是上海市唯一的出口柑橘生产基地,2008年通过HACCP认证。研究所成立后,积极开展柑橘科研活动,先后承担国家、市和区下达的“温州蜜柑标准化生产示范”“优质特供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及集成示范研究技术”“柑橘温室栽培技术研究”“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研究制定《柑橘病虫害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方案》,推广地下管道施药系统。引进柑橘商品化处理线,提升柑橘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研究所与市林业总站合作编制《柑橘栽培技术规范》上海市地方标准,获市质监局2008年度标准化优秀技术成果奖。研究所不定期编发《果树农事与信息》《病虫情报》,指导柑橘种植单位和橘农生产。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柑橘协会,建立标准化、无公害柑橘生产示范基地,提高柑橘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上海市桃研究所 2007年3月成立,是以桃研究为核心,集示范、推广为一体的果树研究所,承担桃树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和为农服务工作,占地20多公顷。培育成功优质的淘淘牌水蜜桃。从国内外引进桃树品种156个,并成功筛选出有重大推广价值的早露蟠桃曙光等早熟品种4个,旭露07728-A、浅间白桃、清水白桃等中熟品种5个,丰富了南方桃种质资源。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市、区科研项目20余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开展双层土台、稀植壮株、疏蕾疏花、土壤原生态还原、套袋及反光膜应用等6项创新型技术研究,提升水蜜桃标准化种植水平。2005年,南汇水蜜桃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原产地地理保护产品。2008年,南汇水蜜桃荣获国家级农产品证明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2009年,南汇水蜜桃在全国首届优质桃评比中获得“龙泉杯”金奖,获得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奖。研究所通过定期举办现场培训和发放农事资料等,年均培训果农1 000余人次。

上海市梨研究所 2007年3月成立,主要从事品种引进、科学研究、技术试验、咨询服务、组织培训、示范推广,有科研基地6.67公顷,其中连栋大棚1万平方米、标准塑料大棚3万平方米。研究所建有专门的梨品种资源圃,先后引进50多个品种,研究所将表现良好的早生新水、翠冠、爱甘水、丰水、雪青、圆黄等优良品种,培育成苗木推广到闵行、金山、青浦、宝山、崇明等区县,以及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省市,高质量高纯度的梨树品种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获得梨农好评。研究所培育的仓桥牌水晶梨品牌,以品质优良获得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同,产品荣获奥运果品、上海市优质梨评比金奖等。研究所开展梨树温室、平棚架栽培等新型栽培模式及相关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市、区科研项目各2项,同市林业总站合作完成科研项目2项,同市农科院林果所合作完成《早熟、优质梨新品种“早生新水”的育成和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所同市农科院林果所、浙江大学果树研究所、南京农大果树所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加快了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研究所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广梨树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梨树种植水平和产品品质。

上海市小水果研究所 2007年3月成立,是一所以枣树品种为主,集生产、研究、繁育、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果树研究所,有实验示范基地2公顷,位于奉贤区青村镇,以生产冬枣、梨枣、金丝小枣、大枣等32个名优品种的枣类为特色,开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研究,为全市提供抗病、丰产、纯正的优质品种,带动鲜枣产业,扩大销售渠道,成为优质鲜枣生产、青少年科普教育、休闲观光旅游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基地。(www.daowen.com)

【推广双增双减和套袋技术】

2004年起,在第二轮环境保护三年(2003—2005)行动计划中,全市经济果林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减量工作列入农田双减项目,针对重点果树企业和合作社实行有机肥、配方肥和生物农药的物化补贴。全市各级林业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圆满完成经济果林双减任务,为新一轮经济果林双减工作奠定基础。

2006年后,在连续两个三年的全市林业建设管理发展计划中,市财政把经济果林双增双减和套袋技术列入林业建设项目,在全市林果生产过程中,增加有机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减少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应用果品套袋技术,从而降低面源污染,推动果品优质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对符合双增双减和套袋技术要求的果农或果树生产企业,市财政给予每亩施用有机肥补贴200元;使用林业部门推荐的无公害农药每亩给予2/3的价格补贴,最高不超过120元;对进行果实套袋的果园,根据不同的树种给予每亩100~150元的补贴。实施双增双减扶持政策,共补贴农药1 610.6吨,累计实施面积7.6万公顷;有机肥59万吨,累计实施面积7.02万公顷;套袋24.4亿只,累计实施面积3.51万公顷,三项合计补贴资金3.47亿元。

2010年,市林业局多次召开经济果林双增双减项目专题会议,推进市政府双增双减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市林业总站通过网上公告征集套袋、有机肥、农药供应商,组织评审确定入围供应商,经实地考察后签订《服务质量承诺书》;组织果农开展新技术培训,推广有机肥、绿肥、配方肥料等,推广生物农药品种、物理防治器械、新型喷药机具,推广果实专用套袋等先进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在区县自查基础上,对实施项目的合作社、企业、种植大户组织抽样检查,核实项目实施结果。年内对10个区县及光明集团的142个果园(合作社、农户)3 302.67公顷面积进行抽查,合格率为100%,并将项目实施结果在村委会张榜公示,为期7天,接受公众监督。全年经济果林双增双减项目共惠及全市果园2.83万公顷次,市财政补贴经费4 013.4万元。其中使用专用套袋4.39亿只,折合实施面积6 086.67公顷,占全市经济果林面积的25%;使用商品有机肥80 453吨,实施面积1.43万公顷,占全市经济果林面积的59%;使用无公害农药19种、303.1吨,惠及面积7 800公顷,占全市经济果林面积的32%。实施经济果林“双增双减”项目,推广安全、优质、标准化的果树生产技术,化肥农药使用量连年下降,果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逐年提升,果品优质安全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果农得到了实惠。奉贤区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推广无公害农药、商品有机肥和果品专用套袋,全年供应各类安全、卫生、优质的林果产品12万吨,产值7.26亿元,比2009年增加收入17.2%。

【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

2000年后,全市各级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和果树研究所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政府推动为主要方式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先后承担各类果树科研项目50余项,涵盖品种引育、栽培植保、贮藏加工等果树生产的各个环节。引进林果品种300多个,推广良种40多个,优化果树品种结构,发展名特优新果品,其中引进葡萄系列品种40余种、桃系列品种150余种、梨系列品种50余种、鲜食枣系列品种30余种,及枇杷石榴、柿等。早熟的梨树优良品种翠冠占梨树种植面积逾60%,品质优良的水蜜桃品种新凤蜜露、大团蜜露、湖景蜜露在南汇桃树面积的覆盖率逾65%。同时,推广应用高位嫁接换种、人工和虫媒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精准施肥、综合防治、合理修剪等先进生产技术,地膜、滴管、大棚等设施栽培技术以及采摘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宝山区通过高位嫁接,把晚熟柑橘调整为特早熟、早熟柑橘或脐橙。奉贤区蜜梨高接换种技术攻关成功后,庄行地区蜜梨早晚熟品种比例由3∶7调整到8∶2,梨农避免了台风带来的损失,亩产值由4 000元提高至约8 000元。2000年,松江区成立上海仓桥水晶梨发展有限公司;2004年,松江区成立上海仓桥水晶梨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社员”,以及连片种植、生产分户管理、技术统一标准、销售统一品牌的生产经营模式,生产基地获得国家标准化梨果生产示范区称号。其间,市林业总站与5个市级果树研究所合作,编制四大主栽果树栽培技术规范,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组织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开展果品评比和果品展示,建立上海林业技术网,编发《上海果树》《果树农事与信息》《森防简报》《病虫情报》,拍摄及播放技术专题片,开设林科电话咨询热线等形式服务广大果农,促进果树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和新优品种示范推广,提高上海地产果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丰富果品市场。2009年9月,松江区仓桥牌水晶梨翠冠在北京参加第七届中华名梨全国梨王擂台赛,被评为“最受北京市民喜爱的十大名梨”之一;10月,参加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办的2009年烟台博览会,早生新水、梨翠、园黄、雪青等优质梨品获得金奖。同年,全市加强以柑橘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以长兴岛为生产示范点,推广“三疏一改”技术,提升柑橘产业功能。2010年,上海筹备建立经济果林乡土专家队伍,把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果树栽培能手纳入专家库,作为果树技术推广体系的延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