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崇明县的鸟类资源调查与监测:种类、数量及分布

崇明县的鸟类资源调查与监测:种类、数量及分布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调查,基本查清了崇明县鸟类种类、数量及其分布,为进一步开展鸟类资源研究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调查分准备、野外调查、数据汇总成果报送3个阶段。调查共记录到水鸟42种、8 802只。鸭类、鸻鹬类和鸥类3个类群的水鸟总数为5.55万只,占调查到水鸟总数的93.2%,是上海地区冬季主要的水鸟类群。斑嘴鸭、黑腹滨鹬、红嘴鸥、银鸥和绿翅鸭是调查到水鸟数量最多的5种,占调查到水鸟总数的40%。

崇明县的鸟类资源调查与监测:种类、数量及分布

崇明县鸟类资源调查】

1986年9月—1988年12月,崇明县鸟类环志保护站在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指导下,在东旺沙、团结沙、陈家镇乡、裕安乡、前哨农场、北八滧、东平林场、城桥乡、绿华乡、新村乡等地开展崇明县鸟类资源调查。调查显示:崇明县鸟类资源有241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1.5%,分别隶属19目、49科,黑颈、白头鹤、草鸮为上海市新发现的鸟类。在241种鸟类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2种:东方白鹳、白头鹤;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等32种;属CITES公约保护的鸟类有10种;属于中日候鸟协定保护的鸟类有152种,占协定中226种保护鸟类的67%。在记录到的241种鸟中,在崇明繁殖的有67种,占27.8%,非繁殖鸟174种,占72.2%。在67种繁殖鸟中,古北界亲缘种为6种,占繁殖鸟总数的8.96%;东洋界亲缘种40种,占59.7%,广播种21种,占31.34%。由此可见崇明县的鸟类具有南北两界的过渡性,东洋界种类占有优势。此次调查,基本查清了崇明县鸟类种类、数量及其分布,为进一步开展鸟类资源研究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同时建议在崇明岛东旺沙、团结沙地域,划出适当范围,建立崇明岛鸟类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生境,开辟旅游观鸟,建立鸟类科研及驯化繁殖基地。

【上海东部沿海地区鸟类资源及生态环境调查】

1987年,市野保协会会同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组织开展,历时30个月,查清上海鸟类及其栖息环境现状,为开展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上海市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和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1996—2000年,市农业局根据林业部部署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调查分准备、野外调查、数据汇总成果报送3个阶段。在全市10个区县布设140条调查样带(实际调查中因各种原因废弃20条),其中50条样带的起始点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仪)进行定位,按鸟类、兽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组成3个专业调查队,对120条样带进行4次常规调查,开展湿地鸟类、上海地区虎纹蛙、沿海地区蛇类和佘山地区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专项调查,对野生动物养殖、利用和贸易及其社会经济、管理状况进行调查。编写《上海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上海市陆生野生动物两栖类4种、爬行类16种、鸟类160种、兽类8种,其中新记录鸟类小鸦鹃1种、兽类有赤腹松鼠1种(外来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1997—2000年,根据林业部部署,市农业局组织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分前期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3个阶段进行,并完成调查报告和专家组验收。调查显示:上海地区分布属于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天竺桂、香樟和舟山新木姜子等3种,数量极为稀少,人工栽培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水杉、香樟、榉树、金钱松、杜仲、榧树和福建柏8种,其中金钱松、杜仲、榧树和福建柏4种数量稀少。

【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水鸟同步调查】

2004年1月26日—2月5日,由国家林业局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起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活动,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五省一市同时展开,这是国内首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系统的越冬水鸟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该地区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及其面临的威胁。上海地区的越冬水鸟调查范围,覆盖北起江苏上海交界处、南至与浙江交界处的沿江地区,岸线长度达到200千米,还包括崇明岛和横沙岛。调查共记录到水鸟42种、8 802只。崇明东滩保护区为上海地区冬季鸟类最重要的分布区域,共记录到水鸟21种、3 793只,占调查到水鸟种类的50%和数量的43.1%。调查中发现一些鸟类留居型发生变化,并发现3种国际濒危物种:花脸鸭1只、白头鹤109只、黑脸琵鹭2只。符合国际湿地公约1%标准的物种有1种,为白头鹤,仅分布于崇明东滩滩涂区域。

【上海市水鸟同步调查】

2005年1月,市林业局组织开展越冬水鸟调查,在各重要水鸟栖息地内共调查到水鸟66种、5.96万只。崇明岛和九段沙共记录到水鸟59种、5.42万只,占调查到水鸟种类的89.4%和数量的91%,是上海地区水鸟最重要的分布区域。鸭类、鸻鹬类和鸥类3个类群的水鸟总数为5.55万只,占调查到水鸟总数的93.2%,是上海地区冬季主要的水鸟类群。斑嘴鸭、黑腹滨鹬、红嘴鸥、银鸥和绿翅鸭是调查到水鸟数量最多的5种,占调查到水鸟总数的40%。此次调查在崇明东滩记录到白头鹤116只,超过国际重要湿地物种数量的1%标准(10只);记录的白腰杓鹬311只,接近国际重要湿地的物种数量的1%标准(350只)。在九段沙记录的水鸟数量为3.1万只,超过国际重要湿地的2万只以上水鸟的标准。在崇明东滩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围堤内人工湿地)记录到越冬水鸟数量近2万只。

2006—2010年,上海连续组织开展全市水鸟同步调查,调查区域包括崇明东滩保护区、九段沙湿地保护区、南汇东滩、浦东边滩、奉贤边滩、长兴横沙边滩、崇明北湖、崇明东滩鱼蟹塘、宝钢水库、青浦淀山湖等,市野保站、崇明东滩保护区管理处、九段沙湿地保护区管理署和市野保协会鸟类专业委等单位参与调查工作。2006年,记录到117种水鸟20.55万只次,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3种,并记录到上海市新发现鸟类3种,分别为沙丘鹤、小滨鹬和白鹤,这表明上海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湿地面积明显增加,鸟类栖息地不断扩大。2010年,记录到水鸟112种、14.50万只,其中留鸟4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48种、旅鸟50种。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2种。白头鹤、罗纹鸭、环颈鸻和翘嘴鹬4个物种达到或超过东亚地区水鸟种群数量估计的1%标准。黑腹滨鹬、斑嘴鸭、白鹭、环颈鸻、骨顶鸡、绿翅鸭、绿头鸭、灰林银鸥、罗纹鸭和大滨鹬记录数量最多,占记录总数的66.53%。2006—2010年,共记录到水鸟9目、18科、133种、79.67万只次,黑腹滨鹬、斑嘴鸭、白鹭、环颈鸻和绿翅鸭5种水鸟是上海记录到数量最多的水鸟。有13种水鸟的记录数量达到或超过世界水鸟种群估计1%标准,其中白头鹤数量连续5年达到1%标准。上海地区水鸟区系、迁徙节律、优势物种相对稳定,冬候鸟和旅鸟是上海水鸟中的主要群体,数量持续减少;雁鸭类和鸻鹬类是上海水鸟的主要组成部分,数量下降明显;鹳形目鸟类中的鹭类和鹤形目鸟类中的秧鸡类有所增加。

表3-1 2006—2010年上海市水鸟同步调查统计表

说明:根据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提供资料整理。

【城区公园绿地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www.daowen.com)

2006—2008年,为研究上海城区公园绿地内野生动物与建绿时间、树种配置、绿地大小和人为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关系,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高奠定基础,上海开展城区公园绿地动物多样性调查,调查由市绿化局(市林业局)公共绿地管理处和市野保站组织进行,市野保协会鸟类专业委和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参与调查工作。选择共青森林公园、黄兴公园、杨浦公园、鲁迅公园、闸北公园、大宁灵石公园、长风公园、中山公园、天山公园、上海植物园、龙华烈士陵园、康健园、徐家汇公园、静安公园、延中绿地、复兴公园、人民公园、世纪公园等18个公园绿地作为调查地点,每月一次调查,每半年一次调查汇总(2008年4月起仅对上海植物园、大宁灵石公园、共青森林公园和世纪公园进行野生鸟类的监测工作)。

2006年,记录到野生鸟类95种2.02万只,其中留鸟31种、夏候鸟10种、旅鸟34种、冬候鸟20种。记录到兽类3种、26只,两栖爬行类4种、28只。

2007年,记录到野生鸟类111种、2.98万只,其中留鸟35种、夏候鸟17种、旅鸟31种、冬候鸟28种。新记录鸟类14种。[树]麻雀、白头鹎、乌鸫、珠颈斑鸠、灰喜鹊、黑尾蜡嘴雀、棕头鸦雀、斑鸫、大山雀、白鹡鸰10种常见留鸟和冬候鸟记录数量最多,占记录总数量的87.15%。记录到兽类4种、39只,两栖爬行类8种、414只。

2008年,记录到野生鸟类98种、1.93万只。其中记录到前两年中未出现的10种鸟类。记录到鸟种和数量最多的公园绿地是:共青森林公园77种、8 980只、上海植物园73种、8 848只、世纪公园65种、5 650只。记录鸟种和数量最少的是静安公园17种、954只。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苍鹰、赤腹鹰、红隼、游隼、普通鵟、凤头鹰、鸳鸯、灰脸鵟鹰、小鸦鹃9种、28只;上海市重点保护鸟类八哥、白头鹎、大山雀、画眉、灰喜鹊、四声杜鹃、乌鸫、喜鹊、远东树莺、黑枕黄鹂、寿带、棕背伯劳12种、2.13万只。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有4目、6科、8种、414只(条),分布于17个公园和绿地,其中中华蟾蜍和金线蛙、黑斑蛙分布相对较广,且数量较多;外来物种红耳龟是调查发现的主要龟类。记录到兽类7种、86只,17个公园绿地共访问和目击黄鼬、貉、华南兔、刺猬、赤腹松鼠、普通蝠翼等野生哺乳动物7种。其中共青森林公园记录到5种,是17个公园绿地中野生哺乳类种类最丰富的公园;长风公园和上海植物园分别记录到3种;世纪公园和大宁灵石公园分别记录到2种。

2010年,组织开展10次城市公园绿地野生鸟类资源监测,记录到鸟类102种、10 163只。

【花鸟市场调查】

1997年9月,市农林局组织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50余名大学生对文庙、本溪、环岛、东方、五角场、长风、广灵、曹安、江阴、铜川等10个有一定代表性的花鸟市场进行调查。调查显示:10个花鸟市场有经营鸟类摊位62个,出售的鸟类有画眉、金丝雀、红嘴相思鸟、鹩哥、八哥、虎皮鹦鹉等58种,其中人工繁殖7种,占12%,野外获得51种,占88%,数量4 061只。其中7个市场有多个出售其他野生动物的摊位,有花鼠、乌龟、蝾螈、巴西彩龟、绿毛龟、王锦蛇、青蛇等26种,两栖爬行类动物居多,有16种、共1 337条(只)。

2007年4—12月,上海开展花鸟市场专项调查,共调查15个区县的50个花鸟市场。调查由市野保站和上海绿洲野生动物保护交流中心组织进行。调查显示:在50个花鸟市场中,有46个花鸟市场有经营鸟类或爬行动物的店铺。记录到有233家店铺经营观赏鸟类,159家店铺经营两栖、爬行动物。记录到鸟类216种,分属9目、43科。其中驯养繁殖技术成熟鸟类6科、12种,其中2种为中国原产、10种原产国外。野生鸟类37科、204种,其中原产中国的鸟类190种占总种数93%,原产外国的鸟类14种约占总数7%。记录到的爬行动物以龟鳖(目)为主,共10科、59种,其中驯养繁殖技术未达完全成熟的龟类55种。在17种中国原产龟鳖中,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列为极危(CR)的1种,为四爪陆龟;列为濒危(EN)的有平胸龟、大头乌龟、黑颈乌龟等14种。调查记录到其他爬行类动物23种,分属蜥蜴目、鳄目、蛇目共12科。调查记录到两栖动物8种,分属无尾目(蛙类)、有尾目共8科。还有少量的赤腹松鼠、花鼠等小型松鼠类偶尔在市场中出现。

2009年9—10月,市野保站、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在黄浦、长宁、闸北、虹口、徐汇、普陀、杨浦和浦东新区等19个花鸟市场开展野生动物调查。调查显示:市场内有94%以上的店铺经营鸟类,有93%以上的店铺经营两栖、爬行动物。经营的野生鸟类166种,驯养繁殖技术成熟鸟类16种。其中,原产中国的135种野生鸟类中,非雀形目鸟类有9科、16种,雀形目鸟类有22科、119种;原产国外的31种野生鸟类中,非雀形目鸟类有3科、27种,雀形目鸟类有1科、4种。记录到贸易量最大的有画眉、暗绿绣眼鸟、蓝点颏等6种野生鸟类。爬行动物以龟鳖(目)为主,共10科、58种。其中完全来自野生的龟鳖类11种,能够人工驯养繁殖并且技术比较成熟的龟鳖类28种。其中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列为极危(CR)的2种、列为濒危(EN)的7种。贸易量最大的有红耳龟、中华草龟、中华花龟等6种龟鳖类。记录到其他爬行动物有鳄目、蛇目、蜥蜴目等4目、12科、34种。记录到两栖动物8种。

【鸟类环志】

1986年始,上海市在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指导下开展鸟类环志工作。鸟类环志机构主要有崇明县鸟类环志工作站、崇明东滩保护区和九段沙湿地保护区,环志区域主要为崇明东滩和浦东九段沙。2010年,崇明东滩保护区和九段沙湿地保护区开展水鸟环志和旗标47种、4 718只,芦苇带鸟类环志33种、1 050只,回收环志水鸟7种、54只,其中首次回收到有澳洲塔斯马尼亚岛环志的翻石鹬。

崇明东滩鸟类环志 1986年9月—1988年12月,崇明县鸟类环志工作站开展鸟类资源调查和环志工作,利用网捕手段环志鸟666只,其中鸻形目28种鸟类、574只,占86.2%,非鸻形目鸟类92只,占13.8%。红颈滨鹬、大滨鹬、黑腹滨鹬、翘嘴鹬等4种为优势种,占鸻形目环志鸟的52%。在调查中,获得回收环志26枚,其中澳大利亚19枚占总数的73.8%,这些环志鸟均为鸻鹬类,从而证实崇明县是鸻鹬类鸟从越冬地澳大利亚向繁殖地(中国北部和苏联西伯利亚)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1986—1996年,崇明县共环志水鸟31种、1 158只。2002年9月,崇明东滩保护区首次开展迁徙鸟类环志工作,此后每年春秋两季,都开展环志工作。2003年,在开展鸟类环志的同时进行彩色旗标系放。2006年,崇明东滩保护区首次采用彩色旗标编码法,成为世界上年环志鸟类数量最多的环志点之一。2009年10月31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与国际知名企业“掌门人”及随行人员、新闻媒体等100余人,齐聚保护区参加鸟类环志活动,并放飞黑腹滨鹬。截至2010年年底,崇明东滩保护区共环志鸻鹬类49种、3.61万只,其中足旗系放2.84万只,编码旗标系放9种、1 720只。为进一步开展鸟类学研究,揭示鸻鹬类在崇明东滩迁徙停留的规律提供详细的数据资料(详见第六章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第二节 保护管理 二、科学研究)。

浦东九段沙鸟类环志 2006年冬始,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九段沙湿地保护区在浦东九段沙区域——上海地区最主要的雁鸭类集中越冬地开展以雁鸭类为主的鸟类环志,并选择上沙为环志网场地点,该环志点海三棱藨草分布广泛,吸引大量雁鸭类在冬季前来觅食。2006年12月8日—2007年2月3日、2007年10月8日—11月15日,保护区先后进行两次鸟类环志,共环志鸟类2目、2科、198只,2008年秋,环志鸟类2目、2科、5种、127只。2009年春、秋两次环志,共环志鸟类2目、2科、9种、259只,有绿翅鸭、赤颈鸭、斑嘴鸭、针尾鸭、绿头鸭、花脸鸭、琵嘴鸭、鸳鸯、白腰杓鹬,其中鸳鸯和白腰杓鹬是以前未捕获过的新种。2010年10月5日—11月20日,共环志鸟类1目、1科、10种、200只,其中绿翅鸭101只、赤颈鸭26只、斑嘴鸭12只、针尾鸭22只、绿头鸭23只、琵嘴鸭11只、赤膀鸭3只、花脸鸭和斑背潜鸭各1只(斑背潜鸭是以前没有捕获过的新种)。截至2010年年底,九段沙鸟类环志持续5年,共为环志到的雁鸭类4种、105只佩戴彩色颈环。在九段沙开展雁鸭类环志,对九段沙以及中国东部地区雁鸭类鸟类迁徙进行生态学研究,提升保护区的科研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冬,九段沙为环志到的雁鸭类2种18只佩戴了鼻环。至该年年底,九段沙共环志鸟类3目、3科、16种、959只,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鸳鸯,环志数量最多的物种为绿头鸭和斑嘴鸭,并分别为105只和18只雁鸭类佩戴了颈环和鼻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