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郊区林果生产逐步形成五大品种格局

郊区林果生产逐步形成五大品种格局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品种结构逐步形成桃子、柑橘、梨、葡萄和草莓等五大品种为主的格局,桃子占郊区水果总产量37.03%,柑橘占27.35%,葡萄占17.15%,梨占12.19%,草莓占6%。郊区林果生产面积回升至1.31万公顷,年总产量27.23万吨,总产值4.8亿元。建成松江仓桥水晶梨品种基地、奉贤特色小水果品种基地和青浦白玉枇杷基地,面积191公顷,总投资2 538万元,其中市财政资金607万元,区乡镇资金1 931万元。

郊区林果生产逐步形成五大品种格局

经济果林】

1978年后,上海经济果林发展较快。1979年,果园面积3 160公顷,各种水果产量3.45万吨。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果品价格放开,郊区果树生产快速发展。成片果树面积逐年扩大,零星果树每年种植80万株左右,水果产量迅速增长。1988年,宝山区长兴岛和横沙岛建成上海郊区最大的柑橘生产基地,两岛柑橘种植面积2 133公顷,年产量近万吨,约占全郊区柑橘总产量的70%。

1990年,郊区果园面积达8 920公顷,各类水果产量9.42万吨,比1977年分别增加6 033.33公顷、7.21万吨。品种结构逐步形成桃子、柑橘、梨、葡萄草莓等五大品种为主的格局,桃子占郊区水果总产量37.03%,柑橘占27.35%,葡萄占17.15%,梨占12.19%,草莓占6%。嘉定县利用近郊优势,发展鲜食葡萄基地,利用鱼塘塘埂和大田成片栽植葡萄760余公顷,约占郊区葡萄种植面积70%。

90年代,随着林果生产发展,上海郊区涌现出大批以果树为主的庭院经济专业户以及一些果树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收入多、具有特色的县、乡。1990—1994年,郊区林果生产面积净增5 846.66公顷,初步形成以南汇蜜桃、嘉定葡萄、宝山柑橘、松江梨为主体,其他县区各类水果并举的格局。同时,从上海市场需求出发,引进无花果、银杏、柿、猕猴桃、李等名特优新品种,建立一批名特优果品基地,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果品深加工、产加销一体化也有所发展。嘉定区马陆乡与法国一家公司合作,生产人头马葡萄酒和大香槟;奉贤县光明乡与梅林集团联合生产黄桃罐头出口;金山县松隐乡与梅林集团联合投资生产无花果果酱和果脯罐头,发展种植无花果70余公顷,建设果脯和果酱生产流水线各一条;川沙县发展无花果面积270余公顷,其中施湾乡有200余公顷,建设无花果果脯生产流水线一条、无花果汁软饮料生产流水线两条。1994年在北京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上,嘉定区农业局的藤稔葡萄和南汇县农业局园艺股的大团蜜露(桃)分获金奖和银奖。柑橘、葡萄、水蜜桃、梨分别成为宝山、嘉定、南汇、松江提高农林业经济效益的拳头产品。至1994年年底,郊区林果面积达1.53万公顷,总产量15万吨。

1995—1997年,郊区经济果林由于品种单一、经济效益差,不断被改种其他农作物,生产面积连续三年下滑,比1994年减少2 947公顷,果树生产与发展受到影响。至1997年,全市约有300个以种植果树为主的庭院经济村,种植果树800万株,年上市果品2.5万吨,约占郊区果品上市量的1/10。奉贤县奉城镇永益村的柿子,光明镇的黄桃,闵行区鲁汇镇的柑橘,嘉定区马陆镇、望新镇的葡萄等已成乡村特色果品,部分农户庭院经济年收入达2万元。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加快,郊区林果生产面临较好发展机遇。各区县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调整树种发展经济果林,调整生产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和质量,提高效益,全市林果生产呈现面积趋稳、结构调整加快、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等特点。南汇县大团果园的大团蜜露桃,由于品质好,卖到6~8元/公斤,仍供不应求。前卫农场种植柑橘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和“高产优质高效”道路,创出品牌,生产的柑橘远销国外,平均亩收入4 000多元,亩纯利润2 000多元。奉贤县光明镇种植锦绣黄桃387公顷,全镇人均年收入3 200元,其中51.7%来自农业,农业中的60%以上来自果树生产。金山的玉露蟠桃、嘉定的巨峰和欧亚种葡萄,以及青浦徐泾的“三水”梨等都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1999年,全市新增果林756.67公顷,定植160多万棵桃、梨、橘、李、柿、枣等果树。郊区林果生产面积回升至1.31万公顷,年总产量27.23万吨,总产值4.8亿元。南汇县结合举办桃花节,在南芦公路两侧,开辟29千米长果林带,发展大团蜜露桃487.57公顷;松江区以土地、劳力、品牌入股,吸引外资发展上海蜜梨86.67公顷。2000年,全市新增特色品种水蜜桃400公顷、水晶梨166.67公顷。

2000年后,根据上海市林业“十五”发展规划,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上海实施名特优果品建设工程,在稳定调优桃、梨、柑橘、葡萄等四大果品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发展一批面积千亩以上的鲜食枣、蜜梨、设施葡萄、无核枣、枇杷、蟠桃等市场适销、当地适生的名特优新果品生产基地。同时引导农民利用宅前屋后发展以果品为主的庭院经济,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市葡萄研究所、市柑桔研究所、市桃研究所、市梨研究所和市小水果研究所等5个市级果树研究所相继成立,促进经济果林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果品安全优质生产。

2001年,市郊引进欧亚葡萄系列品种40余种、水晶梨系列品种50余种、鲜食枣系列品种30余种,以及枇杷、柿等,郊区果树新品种数量达120余种。建成松江仓桥水晶梨品种基地、奉贤特色小水果品种基地和青浦白玉枇杷基地,面积191公顷,总投资2 538万元,其中市财政资金607万元,区乡镇(建设单位)资金1 931万元。上海郊区经济果林发展迅速,成为市郊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002年,市政府下发《关于促进本市林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农林局、市财政局下发《关于促进经济林建设扶持办法》,对从事经济果林等经济林建设的农民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实施连续三年每年每亩补贴300元的政策,促进经济果林快速发展。2003年,青浦区建成以青浦镇为主的枇杷基地、以翠冠梨为主要品种的梨园基地和以赵屯镇为主的猕猴桃、青浦镇为主的欧亚提子等特色水果基地共512公顷。2002—2004年,全市林果面积增加9 500公顷,其中2003年增加5 320公顷。至2004年年底,上海林果生产面积增至2.8万公顷,2005年起,上海市出台一系列保障林果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惠农政策和措施,组织实施经济果林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经济果林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果林“双增双减”(增施有机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肥、低效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项目等,引进和推广林果新品种、开展优质果品评比和服务世博果品供应基地评选、推进果品品牌建设。全市经济果林达2.4万公顷,其中投产面积1.73万公顷,年产量37.8万吨,年产值11.95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1%,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5%。

2006年,全市林果生产面积2.42万公顷,年产量39.68万吨,年产值13.2亿元,其中出口5 500吨,创汇1 100万元。全市基本形成一区一品的区域栽培格局。桃、梨、柑橘、葡萄等四大主栽树种面积达2.13万公顷,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91.1%,主要分布于嘉定、南汇、崇明、松江等区县。除四大主栽树种外,还有少量鲜食枣、枇杷、猕猴桃等果树。全市林果业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以水蜜桃著称的南汇区,拥有3 419公顷水蜜桃生产面积,7个产地专业果品批发市场,20余家规模化果品生产企业,南汇水蜜桃成为上海市第一个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的农产品,南汇区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水蜜桃生产基地,荣获“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称号。全市已投产果林每公顷年均产值超过7.5万元,高的每公顷年产值达45万元。林果年产值超过千万元的乡镇有17个,其中南汇区大团镇林果产值超亿元。林果产业发展促进了上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2007年,崇明县绿华镇以柑橘为主的果林面积发展至1 9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89%,实现产值9 000多万元,全镇林果经济效益在1万~5万元的有2 000多个农户,5万~10万元的有200多个农户,10万元以上的有80多个农户,收入最高的农户超过30万元。奉贤区青村镇解放村有30年黄桃种植历史,实施以“锦绣黄桃”为主的经济林村建设,种植面积发展至96.67公顷,为开拓“锦绣黄桃”销售市场,村里组建由村干部、示范户组成的12支营销经纪人队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008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绿化局《关于推进林业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发展经济果林为上海林业建设重点之一,提出经济果林建设计划。全年惠农补贴资金超过1.3亿元,林果生产面积达2.52万公顷,林果产量43.03万吨。2006—2008年,崇明县新增经济林2 113.33公顷,形成绿华、长兴柑橘,庙镇翠冠梨,新河、竖新葡萄等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经济果林生产基地。

2009年,上海前卫柑橘公司成为“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上海的林果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带头人,上海市葡萄研究所所长单传伦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金山皇母蟠桃合作社社长马金林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市林业总站果树科科长夏琼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奉贤区组建22家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近6 000户入会果农提供栽培技术、品牌包装、产品营销等服务,提高林果产品附加值,果农亩均收入增长超过20%。

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林果生产面积2.43万公顷,约占全市林地面积1/4,与1979年林果面积3 333.33公顷相比,林果面积增加7.26倍。柑橘、桃、梨、葡萄等四大主栽果树生产面积2.3万公顷,占林果总面积94.53%;其他小水果有枇杷、猕猴桃、柿子、枣子、银杏、无花果等种植面积1 330公顷,占5.47%。全年果品总产量45.8万吨,是1979年果品总产量3.45万吨的13.28倍,总产值达18.3亿元。经济果林的发展不仅在造福市民、致富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为提高上海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表1-5 1991—2010年上海市郊林果生产统计表

续 表

说明: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林业总站提供。2008—2010年的统计数据中,不包含草莓的面积和产量。

【用材林】

1979年,郊区有林地面积7 900公顷,其中用材林3 233.33公顷,占有林地面积40.93%,主要为以生产木材和竹材为目的的林木和竹林(林木493.33公顷,竹林2 740公顷)。

1984年,郊区有林地面积8 900公顷,其中用材林3 333.67公顷,占有林地面积37.46%。用材林中林木667公顷,竹林2 666.67公顷。由于用材林生长周期长,得益慢,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群众对种植用材林积极性不高。

1992年,郊区2 200公顷竹林中,农民个人所有占92%以上,大多分布在农民宅前屋后,国家和集体所有不到8%。1994年,郊区竹林面积2 255公顷。1995年,新建竹林40公顷。

1996年起,郊区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竹林等用材林建设。1999年,郊区新建竹林166.67公顷,竹林面积达2 700公顷,占有林地面积12%。“九五”期间,郊区“四旁”树木中用材树种比重连续3年下降,与“八五”期末相比下降18.4%;在沿海防护林中以水杉与柳杉、水杉与池杉等用材树种营造的混交林仅占沿海防护林总面积25%。

2000年后,郊区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速生丰产林工程。各区县发挥沿海滩涂资源优势,调整林种树种结构,集中造林,成片建设,速生丰产林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全市新增林地3 560公顷,其中新增用材林180公顷,占全年新增林地面积5.1%。

2001年,全市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116.93公顷,主要树种为欧美杨,共定植172.36万株,总投资909.86万元,市财政补贴210.4万元,占总投资23.12%。其中嘉定区华亭镇基地54.93公顷,南汇区老港镇基地38.67公顷,金山区枫泾镇基地13.33公顷,松江区石湖塘镇基地10公顷。青浦区上海绿林公司、金山区枫泾商城、上海新高潮木业有限公司、海南大金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选择速生杨树作为主栽树种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全年建成用材林290公顷,在加快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壮大林业产业,为郊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途径。

2002年8月,市政府批转市计委、市农委、市农林局《关于促进本市林业建设的若干意见》。10月18日,市农林局下发《关于工业用材林建设和管理的若干规定》。郊区各区县开展以经济果林、苗木、速生丰产林为主的退耕造林工作,全市用材林面积快速发展。全年建设速生丰产林567公顷,其中青浦区建设用材林82公顷,占全市新增用材林面积14.46%。(www.daowen.com)

2004年,全市用材林面积3 900公顷,其中林木面积1 000公顷,蓄积量0.66万立方米,全部为杨树乔木林;竹林面积2 900公顷,毛竹总株数58万株,杂竹9 361万株。

2009年,全市有林地面积7.73万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4 400公顷,占有林地面积5.69%,用材林中林木面积900公顷,占用材林面积20.45%,全部为杨树乔木林,蓄积量4.54万立方米;竹林面积3 500公顷,占用材林面积79.55%。

至2010年,全市郊区商品林地面积2.78万公顷,其中用材林671公顷,竹林3 198公顷。

【苗圃地】

20世纪50年代,郊区宝山、奉贤、松江、川沙、青浦、崇明、嘉定、金山等县相继建立国营苗圃,面积共62.13公顷,主要为林木、木本花卉育苗用地。随着上海植树造林的大规模开展,苗木需求迅速增加,除国营苗圃培育苗木外,农村集体和农户个人育苗发展较快,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育苗的格局。从70年代起,上海郊区各类苗圃主要培育从外地引进的优良树种,如白榆、水杉、池杉、欧美杨等,出圃的苗木数量不断增加。

1979年,郊区有苗圃地493公顷。80年代初期,郊区留有嘉定、宝山、川沙洋泾、松江、金山、崇明等6个国营苗圃,经营面积49.8公顷,每年提供各种苗木30万株。

1985年,全市育苗基地发展至1 260个,育苗地960公顷,全年出圃苗木达3 910.8万株。此后,许多苗圃连续多年出现苗木滞销积压现象,苗木价格大幅下跌。至1989年,育苗地降至787公顷,苗木出圃量降至1 145.5万株。

自1989年春始,上海苗木生产呈现回升势头。1990年春,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在上海、宝山、川沙、南汇、奉贤、松江、金山等7个县推广水杉芽苗移栽育苗技术;至年底,市郊各县又从湖北省林木种子公司购进1龄水杉实生苗139.7万株,扩大苗木生产,全市苗圃地733.3公顷,林木育苗工作逐步发展。

1991年,全市林木育苗地867公顷。市农业局在奉贤县建立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为各县提供良种小苗。崇明县育苗地200公顷,是全市育苗面积最多的县。

1995年起,为适应全市造林绿化快速发展需要,郊区积极发展苗木基地,实施苗木良种工程,推广优良树种。1996年,新增育苗地133.33公顷,全市苗圃地826.67公顷,苗木树种结构调整优化,香樟雪松、中山柏等常绿树种和黄杨等球类品种比例大幅上升,杉类独大局面得到改变。

1997年,全市新增苗木基地360公顷,其中观赏及名特优经济类苗木占75%。浦东新区有10余个镇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新建、扩建苗圃,全区苗圃地达240.53公顷,为郊区之最。奉贤县政府决定,对新建苗圃地(规模在2公顷以上)每公顷一次性补助1.5万元,支持壮苗工程建设,21个乡镇林业工作站都建有苗木基地,全年扩大育苗地100公顷,全县苗圃地达160公顷。南汇、松江、金山等县区先后从湖北省调进水杉实生苗250万株,建立水杉壮苗繁育基地。

1998年,全市新增苗木基地621.87公顷,其中奉贤县新增233.33公顷,闵行区新增55公顷。1999年,全市新增林木育苗地706公顷,培育各类苗木320万株,引进杂交马褂木、笋用竹、观赏竹、中山杉、杜英、珙桐、银杏、枣、梨、橙、杜仲、杨树无性系等新树种(品种)数十种,丰富造林树种。“四旁”植树中,苗木自给比重逾50%,比此前3年增加近15个百分点,造林成活率大幅提高。全市苗圃地增至3 100公顷。

2000年始,上海绿化林业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林木种苗需求量急剧上升。上海郊区实施千亩苗木基地工程,推进苗木基地发展,发挥林业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主力军作用。在嘉定区马陆镇建成上海市第一个市级千亩苗木基地,面积85.07公顷,栽种各类树苗品种近百种。嘉定区马陆镇建立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全年郊区新建苗木基地1 133公顷,其中以苗木为主的成片林工程项目10个,总面积341.29公顷,既为绿化林业建设提供优质壮苗,又逐步形成人造森林。

2001年,上海建成4个千亩苗木基地和2个果树品种基地,建设以苗木为主的成片林共1 946公顷,引进果树品种(品系)达120种,培育各类优质苗木4 550万株,提高林木良种苗木自给率。松江区以梨、桃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投资923.58万元,引进梨、桃品种(品系)55个,建成水晶梨品种基地70.53公顷。奉贤区投资814万元,引进以枣树品种为主的小水果品种(品系)50个,建成特色小水果品种基地50公顷。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郊区苗木基地建设,上海电气(集团)长电汽车发展有限公司同嘉定区徐行镇签订为期15年的承包协议,投资300万元,发展20公顷苗木基地。上海亚通股份有限公司与崇明县竖新镇合作投资建设亚通千亩苗木基地。至年底,全市新建苗圃地1 393公顷,出圃乔灌木1 181.29万株,经济树种苗木15万株。

同年,全市苗圃地达6 127公顷,育苗面积5 820公顷;培育各类苗木5 310.3万株,其中造林苗木1 016.4万株,观赏乔灌木3 574.1万株,果树苗木719.8万株;苗木以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杉、香樟、广玉兰、桂花紫薇、红枫、马褂木等造林、园林苗木为主,间有盆景等苗木生产。育苗面积在郊区各县区分布不够均匀,奉贤、松江、嘉定、闵行等县区苗木生产发展较快。

2002年,市政府下发《关于促进本市林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林木种苗工程,对郊区从事苗木等经济林开发建设的连续3年每年每亩补贴300元。全年建设闵行浦江、嘉定菊园、金山金山卫等3个千亩苗木基地,崇明港西、建设镇万亩苗木基地(一期),以及南汇宣桥市级林木种苗基地、松江五厍特色树种基地、青浦白玉枇杷种苗基地,育苗地470.8公顷,市财政补贴3 293.11万元。同年,新高潮集团在奉贤发展育苗地66.67公顷,在嘉定与楼塘镇共同投资育苗、造林190.13公顷;乔茂公司在松江营造苗木基地66.67公顷。全市新增育苗地6 206.67公顷。至年底,全市苗圃地达1.22万公顷。

2003年9月,市农林局组织开展苗圃和苗木基地调查。调查显示郊区苗圃有2 364个,总面积1.69万公顷。育苗树种达30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230多种,灌木树种100多种,竹子10种;耐盐碱树种32种,色叶树种31种,常规树种76种。苗木基地生产经营的苗木品种,以常规造林树种为主,其中乔木主要有香樟、池杉、广玉兰、杜英、雪松、欧美杨、女贞、银杏等,灌木主要有龙柏、珊瑚、桂花、紫薇、红叶李、栀子花、黄杨、黄馨、夹竹桃、海桐等。郊区苗木总圃存量2.75亿株,其中乔木2.32亿株,占总圃存量84.36%;小乔木1 284万株,占4.67%;灌木2 900万株,占10.55%;竹类116万株,占0.42%。乔木树种中圃存量最大的为杨树,共8 208万株,占总乔木数35.38%,其次为香樟,共6 005万株,占25.88%,杜英、女贞、银杏、广玉兰、垂柳、金合欢、无患子、乐昌含笑、马褂木、香花槐等品种的圃存量也较大,其中杜英存量达1 117万株,香花槐存量有128万余株。灌木圃存量最大的为黄杨,其余依次为金叶女贞、栀子花、龙柏等。上海苗木生产呈现多树种、多规格、多色调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表1-6 2003年上海郊区苗圃数量和面积统计表

说明:数据来源于《上海市2003年郊区苗圃调查报告》。

2003年秋至2004年,市财政对这期间新发展的苗圃地不再给予补贴,对苗木生产实行宏观调控,引导经济林适度有序发展,提高苗木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改善苗木压圃现象。2004年,郊区新增育苗地3 667公顷,育苗总面积1.43万余公顷,种植苗木逾1亿株,主要树种为香樟、杜英、女贞、水杉、落羽杉、广玉兰等,年销量2 205.57万株。2006年,苗木销售收入达2.1亿元以上。松江、青浦和崇明等3区县育苗面积占育苗总面积61%。

2009年,市林业局开展苗圃和苗木基地调查。调查显示,全市有苗圃2 411个,总面积13 595公顷。全市苗木存圃量1.16亿株,其中乔木6 537.39万株,占总存圃量56.36%;灌木4 267.79万株,占36.79%;竹类65.19万株,其他706.88万株。全市苗木树种752种(含品种),其中乔木334种,占树种总数44.41%,灌木275种,占36.57%,竹类76种,其他67种。乔木类苗木排列前10位的树种为香樟、落羽杉、女贞、广玉兰、杜英、水杉、栾树、无患子、重阳木、银杏,数量合计为4 632.1万株,占乔木类苗木总数70.9%,其中香樟苗木达2 443.1万株,占乔木类苗木总数37.4%。灌木类苗木排列前10位的树种为珊瑚、红叶石楠、桂花、栀子花、黄杨、瓜子黄杨、海桐、石楠、红叶李等,数量合计为2 813.8万株,占灌木类苗木总数65.9%。全市苗圃主要是非公有制形式,企业自主负责经营管理、产品生产与销售,自负盈亏,林业行政与业务主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企业生产的苗木主要供给上海地区绿化工程需要,也有小部分调运至上海周边地区。

表1-7 2009年上海郊区苗圃属性统计表

表1-8 2009年郊区苗圃数量和面积统计表

说明:表1-7、表1-8,数据来源于《上海市2009年郊区苗圃调查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