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绿化建设】
20世纪70年代,上海郊区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实行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开展以建设农田林网为重点的群众性植树运动。据1979年上海郊区第一次林业资源清查结果,上海郊区“四旁”(村旁、屋旁、河旁、路旁)树木保存数为4 205.15万株,其中国有的占5.7%,集体所有的占25.7%,农户个人所有的占68.6%,每亩耕地平均有“四旁”树木7.9株;林地面积7 886.67公顷,森林覆盖率2.7%。全郊区有3.33万公顷耕地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198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5月,市政府发文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县要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快林业建设,为实现平原绿化和农田林网化而努力。1981年,青浦县获得林业部授予的“平原绿化先进县”称号。1982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市政府下发《关于本市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通知》,在全郊区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982年春,全市100多万人参加全民义务植树,全年共植树726万株。1983年春,郊区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200多万人,全年共植树851万株。此后每年春季全市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郊区年植树约800万株。
1986年1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城乡一体化”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市农业局从大城市郊区实际出发,抓住种植业结构调整机遇,发展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实施多林种(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多树种(用材树种、经济树种、观赏花木)结合,乔灌草、林果花一起上,将农田林网建设同水系林网、道路林网、沿海防护林带建设结合,形成完善的具有综合效益的郊区防护林体系。1987年郊区“四旁”植树754.8万株。
1988年,林业部下达《全国平原绿化“五、七、九”达标规划》以及南、北方平原县绿化标准,提出2000年全国平原绿化达标的总体目标。同年,郊区“四旁”植树802万株。1989年始,市农业局相继制定《上海市1989—2000年造林绿化规划》和《上海市(郊区)平原绿化标准》(以下简称《平原绿化标准》),上海郊区启动平原绿化达标工程建设,以加快森林培育、构筑生态框架、保护耕地生态环境为目标,以营建农田林网和村庄绿化为重点,开展以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河道绿化、镇区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绿化竞赛活动。至1989年年底,郊区林地面积1.46万公顷,农村“四旁”树木保存数3 959.17万株,森林覆盖率5.46%,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84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4.8%。崇明县农田林网建设发展迅速,“四旁”植树数逐年递增。1990年,崇明县有346个村实现农田林网化,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5.2%,农田林网控制率达75.8%(该县先后获得1983年林业部“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1984年中央绿化委员会“全国全民植树先进县”称号)。除崇明县外,郊区农田林网建设差的县已林网化的农田面积不到耕地总面积的10%,森林覆盖率低的县只有3%~4%。上海郊区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林地面积0.05亩,农田林网控制率、森林覆盖率等主要指标与《平原绿化标准》差距很大。
自1992年起,上海对农田林网建设实施工程化管理,采取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现状图表核查实绩的质量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乡际绿化竞赛,提高农田林网化建设质量,加速平原绿化达标进程。全年郊区造林1 695.47公顷,“四旁”植树913.32万株。为防止单一树种可能引起毁灭性病虫危害,农田林网化建设广泛选用欧美杨、苦楝、臭椿、中山柏、柳杉等树种,达到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相结合。崇明县森林覆盖率10.39%,农田林网控制率82.88%,村庄绿化覆盖率97.2%,公路、骨干河道、堤防绿化率逾86%,各项绿化指标均达到国家及上海平原绿化标准,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平原绿化达标县。林业部授予崇明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市政府授予崇明县“上海市平原绿化达标第一县”称号。1993年,市财政拨款73万元补助农田林网建设。全年郊区“四旁”植树902.15万株,其中农田林网植树332.45万株;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化村459个,增加林网控制面积2.67万公顷;成片造林3 800公顷。
1994年为上海“城市绿化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绿化要大发展,绿化规划要高起点,绿化建设要有新机制,绿化意识要大提高”的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实施全民义务植树与面上造林、部门绿化,农村植树造林与城镇、企事业单位绿化,植树造林与精神文明一起抓,重点推进农田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发展以果树为主的“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特色林业,推进平原绿化。全年郊区“四旁”植树948万株,其中农田林网植树380万株,新建农田林网化村360个,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67万公顷。至1994年年底,郊区有林地面积2.18万公顷,“四旁”树木保存数4 258.25万株,森林覆盖率7.22%,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0.78万公顷,占宜林网耕地面积的42.9%。林种树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林面积达1.58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2.57%,其中果树1.32万公顷,比1989年增加4 123公顷;桑树2 633.33公顷,比1989年增加2 374公顷。林业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1995年9月19日,市政府办公厅批转市农业局《关于加快实现上海郊区平原绿化步伐的意见》,明确各县区实现平原绿化规划目标的具体时间,确保到2000年郊区全面实现平原绿化标准。全年郊区营造沿海防护林和发展经济林953.33公顷,“四旁”植树817万株,新建、完善林网化村367个,扩大林网化耕地面积2.13万公顷。
1996年3月12日,经市政府授权,市农委与郊区3区6县和浦东新区政府签订实现平原绿化责任状,限期实现平原绿化,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县区政府相继与所辖乡镇政府签订平原绿化责任状。郊区广泛开展以争达标为中心的乡镇绿化竞赛活动。南汇县开展“通道”绿化工程建设,将沪南公路两侧绿化列为重点工程,县、乡镇两级累计投入1 500万元,在沪南公路两侧行道树绿化的基础上分别增设宽20米的果树带,共种植以桃为主的果树5万余株,面积达60公顷。奉贤县洪庙镇抓住镇区建设试点机遇,投入绿化资金140余万元,全力推进镇区绿化。该年全市完成道路绿化245.9千米,植树53.21万株;河道绿化197.21千米,植树53.66万株;对38个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业示范区实施沟、渠、田、林、路绿化配套工程,投资290万元,植树20万株。全年“四旁”植树823万株,成片造林366.6公顷;完成道路河道绿化443.11千米;新建、完善农田林网化村379个,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72万公顷。
1997年为上海“环境建设年”,市委书记黄菊在给市绿化工作会议的贺信中指出,必须全民动手,努力使上海的绿化状况每年有新的改观,尽快使上海形成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的新格局。全年郊区“四旁”植树947万株,成活率提高7.8个百分点;营造沿海防护林和发展经济林506.66公顷;新建农田林网化村347个,完成“三高”粮田和“高优高”农业示范区绿化配套141个,扩展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2.66万公顷;与其他省市连接的国道和郊区主要公路绿化总长度达743千米,植树207万株。与1996年相比,观赏树种、经济林树种上升13.1%,用材林树种下降6%。
199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把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的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加强对绿化林业工作的领导,增加林业导向建设资金,开展市级林业生态示范工程建设。12月17日,市政府召开郊区林业工作会议,会上宣读副市长冯国勤书面讲话,会议要求抓住冬春有利时机,大力栽树种竹,使郊区林业成为与上海大城市相匹配的“绿肺”。全年“四旁”植树1 160万株,营造沿海防护林和发展经济林800余公顷。与1997年比,植树造林成活率提高15~20个百分点;用材树种下降18.4%,观赏树种、经济林树种增加22.3%;近郊常绿乔灌木树种调整比例高于远郊21个百分点,形成色块大,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层次错落有致,季相明显的植物群落,加快大地园林化建设步伐。
1999年,上海把林业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战场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全年营造成片林地1 866.67公顷,“四旁”植树1 257万株;引种笋用竹166.67公顷,栽植果树1 066.67公顷;按照一镇一园的要求,新建开放性公园、小游园16个;建成奉贤海滨森林等千亩以上的人造森林,形成集中连片、绿地成景、绿树成片、绿带相连的新景观。市农林局、市绿委联合开展上海市绿化示范乡(镇)评比活动,闵行区马桥镇、嘉定区南翔镇、宝山区长兴乡等13个乡(镇)分获“上海市绿化示范乡(镇)”称号。
2000年为上海实现“平原绿化达标”最后一年,郊区新增林地面积3 560公顷,新增树木1 000万株,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100%。至年底,全市农田林网有树木3 300万株,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6.67万公顷,农田林网控制率提高到69.8%;村庄绿化有树木2 437.8万株,村庄绿化率30%;骨干河道、道路绿化率85%,达到国家规定的平原绿化标准。闵行区、嘉定区、宝山区、奉贤县和浦东新区通过国家林业局审核,成为第二批市郊平原绿化达标区县,并获得“1999年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2001年2月28日,副市长冯国勤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要求郊区从扩展城市“绿肺”、增添农家“钱袋”出发,大力发展林业。会上对郊区第二批平原绿化达标区县及嘉定区生态经济园区工程等一批林业示范工程进行表彰,冯国勤为获奖单位颁发奖牌。南汇、松江、金山、青浦等4个区相继通过平原绿化达标检查验收。至此,全市全面完成平原绿化达标。郊区试行林业重点工程招投标制度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提高林业资金使用效率。全年全市人工造林6 933公顷,其中防护林858公顷,特用林1 519公顷,经济林2 319公顷,以苗木基地为主的成片林1 947公顷;“四旁”植树652.2万株,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13万公顷;建成一镇一园35个,65个企事业单位达到绿化合格单位的标准;社会化造林面积达2 733.33公顷。全年造林投资6.1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0.24亿元,工程县区财政配套3.23亿元,社会机构投入2.63亿元。此后,上海平原绿化以成片造林为主,将沿海防护林工程、污染隔离林工程、通道防护林工程、水源涵养林工程、生态片林工程、经济林工程等纳入平原绿化工程建设中,通过政府扶持、道路(河道)等基础设施带动、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推动平原绿化建设。
2002年5月,市农林局、市财政局下发《关于促进经济林建设扶持办法》,对郊区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林、用材林等经营性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出台连续三年每年每亩补贴300元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按照市场化方式参与郊区林业建设。8月,市政府批转市计委、市农委和市农林局《关于促进本市林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林养林”“以房建林”“以项目促林”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林业、经济林资金扶持、林地综合开发、土地流转造林、生态片林试点建设、建立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政策,为加快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农林局成立工程化造林办公室,以林业工程项目为载体,实行工程化造林招投标、监理和质量管理制度。全年建设生态林1 560公顷,国家财政投入资金20万元,市财政投入1.14亿元;结合春季退耕造林工作,建设商品林1.16万公顷,市财政投入5 238万元。社会化造林面积6 466.67公顷,占全市造林面积的49%;全市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5亿元,其中社会资金投入12亿元占80%。申龙公司在奉贤投资造林53公顷,浦东新区个体造林207公顷。2000—2002年全市新增林地2.6万公顷,相当于上海解放后50年林地增长量的总和,林业建设呈现造林规模化、工程化、社会化、多样化、产业化及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
2003年11月,市政府批准实施《上海城市森林规划》,下达《2003—2007年林业建设计划与林业投资计划》,明确5年内全市城市森林建设需完成5.97万公顷林业建设任务,总投资18.48亿元,在稳定粮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贯彻农林结合方针,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大力发展林业。全市平原绿化工程以建设大型片林为重点,全年造林1.21万公顷。林业建设形成由政府投资营造生态林、引导农民和企业发展商品林、调动社会力量开发建设大型片林的3种建设模式。浦东新区生态林建设费用改政府包揽为政府贴一块、企业投一块方式,生态林建设实现高速度低成本发展。至2003年年底,浦东新区建成生态林867公顷,区财政用于生态林全部补贴资金不到1 000万元。生态林建设为浦东新区绿化造林储备大量苗木,降低苗木采购成本,提高林木成活率。
2004年,市农林局发布《上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试行)》,推进工程化造林,实施工程项目法人制、建设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资金审计制。全市投入林业建设资金大幅增加,全年新增林地1.44万公顷,其中平原绿化造林9 587公顷。2000—2004年,全市新增林地约4.67万公顷,森林资源迅速增加,相当于上海解放后50年增长总量的两倍。
2005年,上海以实施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推进全市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重点推进黄浦江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全年全市新增林地6 667公顷,其中建设生态公益林6 000公顷、经济林667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9.41%。2006年,全市新增林地4 394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4 186公顷、经济林208公顷。至2006年年底,全市林地面积9.32万公顷,森林面积7.37万公顷。
2007年,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绿委、市绿化局(市林业局)联合组织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各级绿化林业部门结合“1966”新城镇规划体系实施,加大绿化林业建设推进力度,建成一批镇级公园、公共绿地和村级休闲健身绿地;加大林业产业开发力度,开展世博会果品特供基地建设,扶持一批经济合作组织,建成一批林业旅游示范基地,凸显林业的经济功能;加大林业科技工作力度,重点完善乡镇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推广绿化林业新技术、新品种,加强林农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推进郊区绿化林业建设。年底,根据国家四部委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评选工作,南汇区获得“全国绿色小康县”称号,崇明县华西村等9个村获得“全国绿色小康村”称号,严家春等131户农户获得“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同年,市绿化局发布《上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全年全市新增林地800公顷。
2008年1月,市政府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绿化局《关于本市推进林业建设管理的意见》,要求强化效益、稳定总量、动态平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12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林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市委首次就全市林业工作发文,首次明确林业在上海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2003—2008年,市财政安排林业建设资金21亿元。上海林业建设按照建设向管理转变、数量向质量转变、单一领域向多领域转变、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的要求,继续推进生态公益林、经济果林发展,全年新增林地1 915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733.33公顷,“四旁”植树10万株。同年,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绿委、市绿化局首次组织开展上海“绿色小康示范镇、绿色小康示范村、绿色小康示范户”评选工作,评选出绿色小康示范镇10个、绿色小康示范村20个、绿色小康示范户127个。
2009年,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海推进长江防护林等其他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新增林地面积2 446.67公顷(市域内造林1 733.33公顷,其他为市属域外造林面积),其中新建生态公益林1 806.67公顷、营造经济果林640公顷;实施封山育林1 333.33公顷。总投资27 20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0万元、市财政配套14 243万元、区县财政配套5 239万元、企业自筹资金7 221万元。另外,由农户在经济果林建设中投工投劳折抵投资约1 204万元。
2010年,全市新增林地1 358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884公顷,经济林474公顷。林业建设发展实现“稳中有增”目标。2001—2010年,全市平原绿化工程二期建设共造林6 429公顷,其中农田防护林167公顷,乡镇造林绿化1 137公顷,村镇绿化造林5 125公顷。建设投资共45.7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 74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3亿元,群众投工投劳折算资金2.55亿元。至2010年,全市林地总面积9.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2.58%。
表1-1 2010年上海市林地面积统计表
说明: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上海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简要报告)》,附件一有关统计表,附表1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1),第15、16页,2011年3月;有林地面积含乔木林地(纯林、混交林)和竹林面积。
【沿海防护林建设】
自1959年始,沿海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崇明等县相继建立国营林场,郊区开始有计划地营造沿海防护林。1982年为开发利用滩涂资源,选择崇明岛北部海岸土壤含盐量为0.2%以上的地段,开展南沿滩涂直接造林探索性试验研究,到1993年累计造林120余公顷,林木长势良好,为滩涂造林提供了宝贵经验。
自1983年始,市政府将沿海防护林建设列为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每年营造沿海防护林133.33公顷,市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80万元,平均每公顷0.6万元。1983—1986年,上海郊区营造沿海防护林达776公顷,平均每年造林194公顷。
1987年,市农业局编制《上海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将局限于沿海狭长地带的海岸防护林建设,扩展到沿海6个县区(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和崇明)和15个国营农场的874平方千米土地范围。规划至2000年造林1.96万公顷。1987—1990年,全市年均营造沿海防护林140公顷。
1991年,上海提出沿海6个县区在“八五”期间要率先达到平原绿化标准,争取完成沿海防护林营造任务。全年营造沿海防护林213.33公顷。1992年,市农业局制定达标竞赛办法,推广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村庄绿化一起抓,林果花一起上的经验,促进沿海防护林和农田林网同步发展。按照林业部的建设标准,沿海防护林建设实施工程化管理。全年营造沿海防护林179.53公顷。
1994年,沿海6县区重点营造海岸基干林带,主攻农田林网薄弱环节,调整和优化林业结构,促进林果花总体推进,全年建设沿海防护林146.67公顷。至1994年,沿海六县区有林地面积1.69万公顷,其中沿海防护林1 986.7公顷,占11.76%。
1995年,市农业局编制《上海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九五”建设计划》,要求做好海岸基干林带完善补缺和林带加宽、新围垦滩涂防护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沿海防护林体系林种和树种结构调整。全年共营造沿海防护林166.67公顷。1991—1995年,国家财政用于沿海防护林基本建设投资达400万元。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严格工程管理,调整树种结构,选用较耐盐的池杉、无性系杨树、笋用早竹等品种,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5年累计营造沿海防护林846.07公顷,实际保存面积647公顷,保存率为76.47%。实现了林业部提出的力争1995年大陆海岸基干林带基本合拢的目标。
1996年,郊区各县区完善补缺、优化结构、强化管理,全年共营造海岸基干林带173.33公顷,竹、香樟、柿子等树种结构调整比例达20%以上,提高海岸基干林带的总体防护功能和经济效益,提升沿海防护林工程的建设水平。
1997年,全市营造海岸基干林带长38.8千米,面积160公顷。宝山区沿海防护林建设连续3年以经济树种为主,引种推广笋用竹达67公顷。南汇县沿海防护林中经济林面积占35%,崇明县常绿观赏树种占总株树80%以上,林种、树种、林分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林业综合效益得到有效发挥。
1998年,根据上海市《1998—2000年沿海防护林建设方案》和全市林业生态示范工程建设要求,在金山、南汇、宝山和崇明4个沿海县区建设4个具有生态型、观赏型、经济型等不同功能和特色的市级沿海防护林生态示范工程,总面积35.2公顷。全年沿海县区共营造沿海防护林183.31公顷,其中水杉、欧美杨等用材树种145.86公顷,占79.6%;柑橘、柿、银杏、杜仲等经济树种16.24公顷,占8.9%;香樟、柏类、合欢等观赏树种3.33公顷,占1.8%;竹类17.88公顷,占9.7%。营造沿海防护林平均成活率86%,比1997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金山、奉贤、宝山3个县区和浦东新区造林成活率达到90%。1999年,全市营造沿海防护林280公顷。
2000年,贯彻市政府领导关于“全力以赴、出色地实施保滩工程和防护林带建设工程,提高上海的防汛抗灾能力”的批示精神,市农林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成立上海市海塘达标工程防护林带建设指挥部,实施海塘达标工程防护林带建设,首次实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强化海塘防护林建设勘察、设计、监理、资金管理等工程管理措施。全年总投入1 352万余元,其中苗木费1 030万余元,建设海岸林基干林带301.87公顷。1996—2000年,营造沿海防护林积累计1 098.51公顷。至2000年,全市沿海防护林带建成面积达3 000公顷。市农林局编制《上海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建设工程规划》,提出2001—2010年全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造林3.01万公顷。
2001年,全市建设海岸基干林带447公顷,其中一线海塘防护林150公顷,拓宽海岸基干林带297公顷。种植香樟、水杉、池杉、银杏、苦楝、竹等56.36万株。投入资金2 73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50万元,市财政2 134万元,工程县财政546万元。
2002年,完成海塘达标工程防护林带建设后,推进海岸基干林带加宽和改造工程。全年营造海岸基干林带646.67公顷,投入资金1 35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380万元,市财政970万元。2003—2005年,全市持续推进海岸基干林带的加宽和改造工程,共营造海岸基干林带1 567公顷。
2006—2010年,全市营造海岸基干林带长42千米,面积1 025公顷,总投资近13亿元,其中国家财政530万元,地方财政11.16亿元,群众投工投劳折算资金1.79亿元。至2010年,上海在沿海地区基本建成以人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海岸基干林带长346千米,面积4 018.62公顷,实现511千米沿海岸线宜林地基干林带基本合拢。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为城市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成为上海沿海地区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条件的绿色屏障。
表1-2 1983—2010年上海沿海防护林营造面积统计表
说明: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林业部门相关文件和《上海年鉴》。
【太湖流域防护林建设】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太湖流域范围的上海区县结合郊区平原绿化、沿海防护林建设开展太湖流域防护林建设。(www.daowen.com)
1991年起,太湖流域防护林建设纳入国家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上海片建设工程,以流域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构建完善的流域防护林体系、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屏障为目标。工程一期1991—2000年,二期2001—2010年。上海列入工程范围的有松江、青浦、南汇、嘉定、闵行等5个县区,总面积2 777.53平方千米。1991年年末,上海编制位于青浦县境内、用于承泄太湖洪水的重要通道——太浦河造林绿化工程总体规划。
1992年,市政府集中各区县力量,在开挖好的15.24千米河段两侧大堤营造护堤岸林30公顷。1993年起,启动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工程。同时,各县区全面开展兴修水利和绿化配套建设。1993—1994年,造林23.33公顷。
自1996年始,上海以松江县(林业部确定的首批13个试点示范县之一)为重点,结合郊区平原绿化、沿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推进流域工程造林建设。全年5个工程县区筹措资金近2 000万元,植树412.5万株,占地面积2 066.67公顷;营造水系农田防护林网1 000余千米,植树139.8万株,林网控制耕地面积6 586.67公顷;营造骨干河道防护林106.67公顷,植树21.3万株,绿化河道83.5千米。其中松江县植树92万株,占地面积460公顷,营造水系农田防护林网近200千米,扩大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 526.67公顷,全县林网控制率达56%。青浦县将县级骨干大河油墩港和西大盈港防护林建设列为县政府实事,营造防护林20余公顷,植树15万株。
1997年,5个工程县区营造淀浦河及浦江上游两大水系骨干河道护堤岸林177.6千米,面积173.33公顷;护路林(绿化带)395.4千米,面积726.67公顷;建设水系流域区农田林网化村183个,扩大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18万公顷;完成89个农业示范区、82个集镇镇区绿化配套;植树478万株,为计划的1.4倍。其中,松江县营造浦江上游水系护堤岸林和护路林259.4千米,面积206.66公顷;建设水系流域区农田林网化村59个,扩大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 400公顷;完成32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及18个集镇镇区绿化配套;植树100.4万株。
1998年,5个工程县区营造淀浦河、太浦河及油墩港等河道水系防护林158千米,面积133.33公顷,河道绿化带217千米,面积240公顷;建设水系农田林网村292个,扩大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24万公顷;完成53个农业示范区、66个集镇绿化配套;植树630.2万株,为计划的123.6%。
至1999年,5个工程县区有林地1.03万公顷,“四旁”树木保存数2 183.6万株,活立木蓄积71.39万立方米,农田林网控制面积6.79万公顷,林网控制率68.4%。与1994年比,有林地增加1 813.33公顷,“四旁”树木增加496.89万株。
2000年,全市营造黄浦江水源涵养林(闵行区塘湾段)38公顷,平均宽度超过100米。2001年淮太流域上海片防护林工程实行统一规划设计,营造成片森林,全年5个工程县区财政投入910万元,营造黄浦江水源涵养林、河道防护林480公顷。
2002年起,淮太流域上海片防护林工程主要实施以黄浦江、淀山湖、苏州河、北横引河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营造林带宽度在100~250米。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建设是上海市第二、三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林业建设2003—2007年任务中生态公益林的重点工程,涉及闵行、金山、奉贤、青浦、松江等5个区21个乡镇(街道)。按照规划,主要分布在黄浦江上游及部分支流两侧各200米,区域面积6 366.67公顷,宜林面积为4 546.67公顷。2002年,营造黄浦江水源涵养林长14.5千米,面积733公顷,投入资金4 151.79万元,其中国家财政20万元,市财政4 131.79万元。
2003年3月21日,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建设启动仪式在松江区泖港举行,副市长杨雄以及数百名志愿者一起挥锹植树,标志51千米长的黄浦江岸线水源涵养林建设全面展开。全年营造黄浦江水源涵养林400余公顷,植树300万余株。
2004年,全市营造水源涵养林长70千米,面积1 200公顷。至年底,全市3年间营造水源涵养林长101.5千米,面积2 667公顷,投入资金9 066.79万元,其中国家财政535万元,市财政8 531.79万元。
2005年7月4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关于落实市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解决失水渔民等三类人员参加“镇保”的通知》,解决了2004年8月底前建成的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涉及的1.05万失地农民的“镇保”问题。2005—2006年,全市营造水源涵养林3 532公顷。至2006年年底,黄浦江水源涵养林面积达3 760公顷,占浦江两岸宜林面积的82.7%。2006—2009年,全市营造水源涵养林2 180公顷。
至2009年,黄浦江水源涵养林总面积达3 898.73公顷。该年上海推进长江防护林等其他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新增造林面积2 440余公顷(含市属市域外造林面积),其中嘉定、奉贤等区县推进沿海、沿江防护林建设,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目标,共造林1 733.33公顷。2010年,全市以水源地等为重点,建设湖(库)水源涵养林等公益林884公顷。
至2010年,全市水源涵养林面积达1.03万公顷,占全市林地总面积10.4%,浦江两岸宜林地段94.6%已植树绿化,其中位于松江浦南的水源涵养林面积最大,达1 158.33公顷,范围遍布松江浦南地区7个乡镇(街道)。全市共解决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涉及的4.53万失地农民的“镇保”问题。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工程的实施,对保持浦江两岸水土、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形成浦江两岸自然风光、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表1-3 上海市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平原绿化工程二期建设区主要指标对比情况表
说明:资料来源于上海市林业局《上海市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平原绿化二期工程“十一五”建设和二期建设总结》附件7,2011年1月27日,以及市林业局规划发展处提供的统计数据。
【市级林业生态示范林建设】
自1998年始,为加快推进郊区平原绿化达标步伐,实现市委、市政府关于“尽快使上海形成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的新格局”的要求,上海在推进面上造林绿化的同时,开展市级林业生态示范工程建设。根据“当年建设、当年见效,成片栽种、形成规模”的总体要求,全年建成15个具有不同特色的市级林业生态示范工程,有沿海造林、通道绿化、现代农业示范区配套绿化、镇区绿化和林网化村建设等五大类;有水杉、欧美杨等用材树种,有柑橘、柿、桃、枣、银杏、杜仲等经济树种,有香樟、柏类、合欢等观赏树种,具有生态型、经济型、观赏型、综合型等功能。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木45万株,成片造林150.8公顷,市财政投入677万元。市级林业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开上海工程化造林之先河。同年,为推进林业示范工程建设,市农林局会同市绿委办在郊区首次开展“森林杯”林业示范工程竞赛活动。
1999年,全市建成20个市级林业生态示范工程,面积660余公顷。市级林业生态示范工程与跨世纪林业发展规划布局和“三高”农田点、片、线建设要求衔接,以通道绿化和村镇绿化建设为重点,观赏经济树种比例上升,凸显项目示范作用。投资总额比1998年增加7倍多。奉贤、松江、崇明等县区相继开展区县级林业示范工程建设。2000年,全年建成10个市级林业示范工程,面积341.29公顷,市财政投入2 855万元。
2001年2月28日,副市长冯国勤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为“森林杯”林业示范工程竞赛获奖单位颁发奖牌:嘉定区生态经济园区工程获一等奖,浦东新区迎宾大道百米景观林带工程、闵行区黄浦江涵养林工程获二等奖,宝山区江杨北路绿化工程、松江区李塔汇集镇及道路配套绿化工程和南汇县六灶镇环南一号线农田林网工程获三等奖。全年建设市级林业示范工程11个,面积690.63公顷,其中经济(商品)林工程点5个,面积269.87公顷,千亩苗木基地6个,面积420.73公顷。
至2001年年底,上海郊区建成生态公益型、商品经济型和观光休闲型等市级林业生态示范工程共56个,面积1 848.72公顷。林业示范工程采用集中建设、多元投入、专业造林和工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营造“通道”“窗口”等各具特色和不同功能的造林绿化精品,带动县区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示范效果明显。自2002年起,上海林业实施大型生态片林建设。
【生态片林建设】
2000年,市农林局编制《上海市“十五”林业发展规划》,提出以营造成片森林为主体,加快林业建设步伐,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该年全市建成20公顷以上林地31片,造林面积1 200公顷;建成3.33公顷以上林地215片,造林面积1 267公顷。
2002年3月,市政府批准实施《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明确郊区林业建设以大型生态林地为主体,包括休闲林、经济林、苗木基地等,生态片林是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市政府批转市计委、市农委、市农林局《关于促进本市林业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为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上海要结合郊区农业结构调整,加大郊区林业建设力度,力争全市在总量上有较大幅度增长,在质量上有明显提高。明确“十五”期间大型片林建设以浦江、横沙、佘山、南汇、嘉定—宝山、崇明等六大片林为重点。大型片林建设采取“以林养林、以房建林、以项目促林”等3种投融资模式,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按照市场化方式参与郊区林业建设。此后,社会企业纷纷以流转农民承包地等为主要方式,使用企业资金参与郊区大型成片生态林地建设。全年新增林地1.43万公顷,其中成片造林面积约占1/3。
2003年3月12日,副市长杨雄在调研郊区林业建设时提出,要加快生态片林建设试点工作,以解决当前林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生态片林建设。据此,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查研究。11月13日,上海郊区主要“绿肺”之一的嘉宝生态片林菊园新区片启动建设。该年闵行、嘉定、宝山、崇明等区县建成生态片林1 759公顷,奉贤区经过3年建设完成海上森林一期607公顷森林。2002—2003年全市退耕还林5.2万公顷。
2004年3月2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4月20日,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紧急通知,按照“五个不准”要求,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植树等行为,切实保护好上海的基本农田。由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土地供应方式等宏观政策的调控,生态片林开发政策不明朗,已经启动的片林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参与建设的社会企业要求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8月31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统一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城市生态片林建设;要实事求是,分类推进;对已经启动的生态片林,通过政府安排一定的经营性用地指标及相关政策,解决生态片林建设遗留问题;区县政府是生态片林建设的责任主体,市相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合力推进。按照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调研,形成《关于落实促进本市生态片林建设政策的若干意见的报告》。12月15日,市政府再次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嘉宝片林、金山片林、崇明种种片林、松江泖港片林、奉贤申隆片林作为试点先行推进,明确生态片林建设专项工作由市绿化局牵头,市相关部门共同负责。该年全市新增生态片林1 400多公顷,其中松江新浜生态片林87.27公顷,常绿、落叶,针叶、阔叶,乔、灌、草搭配,林层、林相丰富且具季相变化,形成具有缓和林冠线的优美舒畅的错落景观。
至2004年,社会企业开工建设的规划建设区域面积在66.67公顷以上的生态片林项目22个,区域面积1.21万公顷,计划造林0.83万公顷,已营造生态片林0.45万公顷。有15个项目区域面积在333.33公顷以上,其中9个项目超过666.67公顷。世纪森林、泖港涵养林、浦江片林等一批大型片林成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骨架和主要景观,为上海生态环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22个在建项目中,9个项目属于《上海城市森林规划》中的19片大型片林范围,其余13个项目属于规划结构布局的廊道林带;2个项目(上实亚热带自然生态林、世纪森林海湾片林)造林地为国有土地,1个项目(南汇现代农业园区生态林)造林地为征用土地,合计面积为0.17万公顷,占项目总区域面积14%,其余19个项目1.04万公顷造林地均为社会企业通过镇或村与农民间接土地流转签约,土地流转费每亩380~800元/年,土地流转期限2~30年。22个生态片林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0.88亿元,其中市财政1.21亿元,占11.12%。
2006年,市绿化局会同市有关部门确定崇明、金山2片生态片林建设方案,拟定奉贤、金山2片生态片林建设方案,形成南汇农业园区等5片生态片林初步方案。
2007年2月12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林业建设管理工作。会议提出,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上海此后几年要把林业建设发展重点尽快从提高森林拥有总量转向提高森林资源品质上来。明确生态片林不再新建,历史遗留问题逐步消化解决。至2007年,企业和社会化造林面积0.6万公顷。
2008年1月2日,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绿化局《关于本市推进林业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2002年《关于促进本市林业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以林养林、以房建林、以项目促林”等政策落实存在困难,由市绿化局牵头,按照《关于促进本市林业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及严格控制新建生态片林、选择已建生态片林区开展政策试点的要求,抓紧做好政策试点推进工作,并研究提出生态片林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的总体解决方案。市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共同努力相继完成嘉宝、金山、泖港、申隆和种种5片生态片林方案编制。在开展政策试点工作基础上,编制世纪森林建设方案。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生态片林建设工作推进缓慢。
2009年6月,为稳妥推进生态片林建设,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关于加快对本市22片生态片林建设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至2010年年底,全市规划建设的22片生态片林,有的未按要求完成造林任务,有的已实施归并。根据市林业局调查统计,全市生态片林核定为16片,区域面积7 827公顷,造林面积5 390公顷。其中5片试点片林为嘉定嘉宝片林、金山片林、奉贤申隆片林、松江泖港片林、崇明种种片林;其他11片片林为南汇农业园区片林、新场片林,奉贤世纪森林、农业园区片林、申亚片林,嘉定江桥片林,闵行浦江片林,松江新浜片林,青浦三泖片林、拦路港片林、环湖片林。16片生态片林的土地性质,除海湾森林公园片林为国有农用地外,其余片林的土地均为流转造林方式的集体农用地,流转期限10~20年不等。在16片生态片林区域范围内,共有企事业单位259家、农户1.23万家,农业人口近3.95万人。16片生态片林共有21家企业参与建设,投入造林费44.7亿元(包括造林苗木、土地流转、林木养护、基础设施、财务管理等建设费,不包括企业解决农民“镇保”和农民、企业动迁的资金),片林评估价造林成本82.5万元/公顷。生态片林建设在增加城市森林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市民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补记:2011年12月5日,市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加快解决本市片林建设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以适应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促进片林健康可持续发展。2012年2月14日,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绿化市容局、市财政局下发《关于推进片林内农民(企事业单位)搬迁安置及后续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相关政策,规范工作内容和程序,积极稳妥推进片林内农民(企事业单位)搬迁安置及后续建设工作。至2012年年底,浦江、嘉宝、江桥、申隆、泖港、新浜、金山、种种等片林实施回购,市补贴回购资金4.13亿元;解决全市片林农民“镇保”,投入资金29.5亿元,其中市财政17.8亿元、区县财政11.7亿元;有关区对嘉宝、申隆等片林内农民、企业实施动迁,动迁资金达20亿元。)
表1-4 2010年上海市建成生态片林情况表
续 表
说明:资料来源于上海市林业局规划发展处。
嘉定嘉宝生态片林 位于嘉定区,区域面积407.9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21.27公顷,嘉宝片林分为菊园新区段和嘉定工业区段两个部分。菊园新区段即菊园新区千亩苗木基地,位于菊园新区永胜村,总面积49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9公顷。该项目由上海成事林业设计公司设计,上海嘉弘建筑公司承担基础设施建设,上海静苑绿业有限公司、馨园绿化合作公司施工。自2002年年初动工至年底竣工,总投资1 642.81万元。嘉定工业区段位于黎明、泾河、白墙等村,总面积359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92公顷。该项目由上海成事林业设计公司设计,上海盛博森林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自2003年3月动工至12月竣工,总投资1 698.37万元。嘉宝片林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生态功能和近自然生态景观功能,合理结构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多样性需要,适当发展叶花灌木产业,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统一。嘉宝片林种植树种有女贞、香樟、榉树、朴树、构树、栾树、玉兰类、含笑、枇杷等130余种,依功能不同分为林带主区、全民义务植树点绿化区和绿地景观区等3个部分。林带主区为片林主要部分,以较大乔木为主,种植树种有香樟、湿地松、无患子、栾树、华东楠等30余种,形成开放式的森林公园。全民义务植树点绿化区采用多品种、乔灌搭配。绿地景观区以两块主要景观绿地及部分主支干道路绿带组成,地被较丰富,景观功能明显。嘉宝片林基础设施较好,道路、水系、园林小品镶嵌其中,为嘉定北环城一块大型“绿肺”,一片集观赏、休闲、科教、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林带,一块与城区相邻的市民休闲绿地。嘉宝片林对改善中心城市周边环境,尤其是改善嘉定城北生态环境与投资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金山生态片林 金山生态片林是为阻隔上海化工区污染建设的污染隔离林,位于金山区,总面积1 007.33公顷,其中造林650.48公顷。该项目由金山区林业站设计,上海绣洲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玉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上海干巷汽车镜(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玉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为项目投资主体,投入资金17 712万元。2003年春开工至2005年春竣工。金山片林分干巷片林和张堰片林两部分,其中干巷片林分一期和二期。干巷一期于2003年建成,林地基础设施配套较好,道路、水系较完善,有亭子、亲水平台和三防基地等服务设施。林地景观较好,树种较丰富。2004—2005年,干巷二期和张堰片林建成,林地建设以大面积块状混交为主,植物配置较粗放,林地内建有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金山片林种植树种有香樟、榉树、银杏、水杉、女贞、乌桕、广玉兰、乐昌含笑、池杉、垂柳、早园竹、慈孝竹、桂花、棕榈、苦楝、湿地松、栾树、无患子、枫香、枫杨、雪松、杜英、落羽杉等。林地日常养护管理分别由干巷林业养护服务社、镜苑林业养护服务社和玉兰林业养护服务社承担。金山片林形成集林地、湿地和水域于一体的多样化生境系统,兼具防护隔离与景观休闲功能的大型森林生态系统,改善片林区域和上海化工区周边生态环境,并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场所。2008年,金山区政府对金山片林进行回购,面积455.93公顷,资金5 401万元。2013年,金山区政府对金山片林进行回购,面积248.32公顷,资金8 851万元。
松江泖港生态片林 位于松江区泖港镇,林地面积588公顷,其中企业建筑2.14万平方米,农民宅基地23.39万平方米,其他建筑0.95万平方米。该项目投资总额1.98亿元,由上海晨兴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施工,自2001年春动工至2003年年底竣工。2008年泖港片林由上海松江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1.9亿元回购,由生态林办公室负责协调日常管护工作,2009年6月起由上海松江浦南花木场养护管理。泖港片林以苗圃式纯林为主要结构,其中穿插一些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林地内乔木树种有金合欢、雪松、重阳木、香樟、杜英、马褂木、漆树等,灌木树种有桂花、红叶石楠、苦丁茶、板栗等。该片林通过间伐劣质林、迁移过密林以及补植适生树种等抚育措施,各区域树木株行距及郁闭度趋于合理;在疏林地改造项目中对部分灌木林地及无立木林地采取短带合拢、窄带加宽方法补植各类乔木,片林趋于连续、完整。片林内树木春景秋色,在小木屋附近,形成以塘、水生植物、地被、灌木及乔木等错落有致的林地。泖港片林内的基础设施有土沟和零星土路,土沟长约7 000米,土路长度约25千米,宽度约2.5米。片林中建有小木屋、生态林办公室等服务设施。
崇明种种生态片林 位于崇明县庙镇镇东、双桥、济民、江镇村内,由庙镇种种段通道防护林和庙镇宏达、江镇段水源涵养林组成,总面积370.67公顷,其中造林213.2公顷。种种片林核心区域70.8公顷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设计,其他区域142.4公顷由上海成事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该项目由上海种种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投资和施工,投资金额1.61亿元。2002年前期工程动工至2003年秋完成,2006年4月植树工程竣工。种种片林以女贞、香樟、广玉兰、白玉兰、无患子、银杏等为主要树种。其中核心区域按照园林模式进行自然式种植,通过4.67公顷4个人工湖和堆土造型,修筑水泥路0.28万平方米、砂石路1.73万平方米、园路土基1.95万平方米等,种植榉树、檀树、香樟、广玉兰、白玉兰、无患子、青枫、独本桂花等大规格树种;其他区域按照工程化造林模式进行种植。种种片林为崇明西部的重要生态景观,对促进庙镇地区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全县林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2011年12月2日,崇明县公益林管理办公室与上海种种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签订回购协议书,县财政以总额18 554.2万元对种种片林进行回购。
奉贤世纪森林(海湾生态片林) 位于奉贤区海湾镇五四农场境内,临杭州湾。总面积1 066.67公顷,其中林地822公顷。该片林由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共同出资,总投资金额6.6亿元;由南京林业大学和上海农工商绿化有限公司分别完成前期和后期设计,上海农工商绿化有限公司施工,自2000年3月动工至2005年12月竣工。200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海湾片林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园内植物种类达79科、342种、420万株,主要优势树种有湿地松、栾树、香樟、落羽杉、无患子、乌桕等,形成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阔阔混交林、竹木混交林、湿地林等多种植物群落;园内有兽类6种、野生鸟类10目32科101种,逐渐形成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态链,森林野化初步显现。林冠线丰满,林木高生长逐步达到既定高度,四季有景,尤以秋景为最,火红的乌桕、火棘,金色的无患子,水上森林优美迷人的落羽杉,富有各类保健性挥发物质,为实施森林浴项目等森林生态旅游提供条件,凸显森林公园“绿色氧吧”功能,成为上海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和天然大氧吧、上海市民休闲生活的新乐园和“生态上海”的一张新名片。(详见第七章 林果花卉与森林旅游 第三节 森林旅游 一、森林公园【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