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机场所在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应制定自己的《机场地区管理条例》,明确机场集团需承担的公益性责任,并适度授权机场集团在机场范围内的行政执法权。机场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平台,需要对机场围界以内的公共管理负责。为了完善它的治理结构,还要做一件事情,就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出台一部《机场地区管理条例》,将机场用地范围内的规划编制、调整、修订和前置管理授权给机场集团公司;将安全管理、口岸协调、公共管理、场容环境管理、服务管理等职责也授权给机场集团公司。地方政府应该成立一个协调、管理机场地区事务的“空港地区管理委员会”,并下设日常管理机构——“空港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该办公室的日常业务可纳入机场集团公司管理,同时承担条例赋予机场集团公司的相应职责。
案例2-2 《上海市机场地区管理条例》
《上海市机场地区管理条例》包括以下九章(可参阅书后附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管理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四章 口岸协调管理
第五章 公共秩序管理
第六章 场容环境管理(www.daowen.com)
第七章 服务管理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这个地区管理条例授权机场集团公司在规划建设方面做两件事情:一个是规划编制;一个是规划的前置管理。
上海机场总是两个规划都做的,即机场里面的规划我们自己做,机场周围地区的规划是我们做方案,做完以后交给市规划局,并与他们一起编入上海市的相应法定规划体系。实际上,我们要影响机场外面的规划建设,要影响临空地区的规划建设。因为机场是临空地区的龙头,机场的功能区都是临空产业的龙头,它们都是从机场这里延续出去的。也只有这种符合产业链发展规律的规划布局才是合理的,才能对机场周边的临空产业、区域发展附加正面的影响。当然,这种按产业链发展规律的规划布局对机场本身的发展也是正面的,机场运营与产业链发展是能够做到相辅相成的。
其实,规划管理的机制,也就是前置管理。所谓前置管理就是将市规划局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前置于空港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所有项目在送规划局之前须得到空港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认可。在上海机场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都是交给机场审批的,建筑则是机场审完了以后再送规划局审批。这样的一个好处是机场集团公司更加能够保证所有设施的规划建设都最好地满足机场功能的要求,把机场的运营要求作为第一个考虑因素。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促进机场土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把整个机场地区土地资产的经营效益提到最高。也就是说,机场集团公司要做的不仅仅是提供公益服务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要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使国有资产的效益最大化。为了做到这一点,授予机场集团公司规划编制和规划前置管理的职责是必需的,实践证明在法律上也是可行的。
“机场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实际上还承担机场公共管理的相关事务。机场的公益性属性就反映在我们有一个这样的部门,它专门做公益性的业务,我们不考核它的产值和收益,只考核它的管理和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