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以来,大部分国家实际上已经保持了持续的经济繁荣,这说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需要具备一些要素,经济体才能够获得持续、均衡的增长。实际上,众筹推动的不仅是经济繁荣,也包括社会繁荣。
众筹模式由来已久,在以往的社会中,基本都用在非营利组织中,作为事业筹集资源的方式。众筹模式用于赢利和商业价值创造领域,则是一种新的应用。在文化艺术领域,众筹模式首先得到认同,并且有很多实际操作案例。
众筹的雏形最早可追溯至18世纪,当时很多文艺作品都是依靠一种叫作“订购”的方法完成的。例如,莫扎特、贝多芬都采取过这种方式来筹集资金。他们去找订购者,这些订购者给他们提供资金。当作品完成时,订购者会获得一本写有他们名字的书,或是协奏曲的乐谱副本,或者可以成为音乐会的首批听众。类似的情况还有教会捐赠、竞选募资等。但上述众筹现象既无完整的体系,也无对投资人的回报,不符合商业模式特征。
名人和艺术名家的众筹行为有自己的独特性,艺术家本身的名望为艺术众筹模式提供了人格背书,而让普通人能够使用的众筹模式才具有永远的普惠意义。单个的众筹模式案例虽然能够指导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但是同样不具备普遍意义。作为一个模式,需要彼得·德鲁克使用的一个词语——“组织的规律性”。
众筹模式的经济意义价值巨大,成为人类经济组织中和股份公司一样重要的组织心态,可能每一个股份制企业的外围都会有一个众筹模式的架构设计,这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众筹架构和公司架构成为一种混搭型的经济运营模式会受到创业家们的重视。
在笔者看来,众筹繁荣依赖于经济繁荣。众筹成为社会生态的一部分,需要适宜的阳光和土壤,才会生长出来、繁盛起来。众筹的社会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众筹模式不是为了企业更好地赚钱,而是能够带来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
众筹模式建立在真诚的市场经济之上,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众筹是众筹,众筹是在市场中运行的一个子系统,所以,市场的健康状况也决定了众筹模式的健康状况。众筹模式是对一个社会做的简单检验:众筹能够运营得好的社会,大体上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信任度比较高的,或者这个社会已经是比较诚信的社会体系了;而在一个不诚信的经济体中,人们的交易成本是居高不下的,企业运营的成本降不下来,那么众筹组织的运营成本也降不下来,不能发挥资源黏合剂的社会功能。
而众筹作为“社会资源黏合剂”的功能如何发挥出来,则是笔者想多做着墨的地方。管理是企业的器官,而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彼得·德鲁克说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这种定位笔者觉得能够发现一个互联网时代。企业依赖于政治和政府提供的经济空间来完成价值的创造,笔者认为,众筹组织也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的主要器官之一。
只有在有共识的社会中,众筹模式才能够成为基础的、建设性的人与人关系的架构。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透明化是一个巨大的时代潮流,没有人能够阻碍这样的趋势,任何思潮和思想都要放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探讨、互动和演化。互联网是一个嘈杂的广场,但是嘈杂过后,一定会有一种理性的共识。整个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处于一种理性主义的氛围,这对展开众筹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互联网众筹作为一个跨组织、跨地域的社会新器官,对整个社会都有深度的重构意义。几十年前,彼得·德鲁克预言了今天的场景。他说:“在永久组织里,各种知识被综合在一起来取得成果,这也是新事物。组织已经成为规律而不是例外,这也是新事物,而组织的社会则是其中最新鲜的事物。”(www.daowen.com)
站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开始理解这样的话了。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功能社会》中关于组织的描述,在标准的工业社会时代,就已经开始预言未来的组织变革和社会变革了。知识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这在全球的经济体竞争力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知识型企业和知识工作者将是未来社会资源重构的因子。对于企业和社会组织而言,需要有一种机制来确立一种新的组织架构,继而确立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关于彼得·德鲁克讲的“组织的社会”,这确实是值得所有组织管理者引起注意的词语。原来,企业是社会中一个功能性的器官;而现在,在企业或者组织内也出现了“生态性的社会”,这为互联网经济中火热的“社群社会”一词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描绘。
社会的组织,大家都知道怎么去运营和运转它;但是,“组织的社会”里,彼得·德鲁克已经给出了自己指导性的路径,即从“内部控制的组织霸权形态”转变成为“以组织使命为核心的共创形态”。
关于旧的企业如何向新的企业组织架构变革,彼得·德鲁克说:“新多元化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过去的多元化社会以及我们的政治理论和宪法下的单一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的多元化社会体系里,每一个成员,下至自耕农,上至权力至上的君主,都非常清楚地了解在这个社会体系里各个成员所处的位置、他们的任务还有他们的问题。的确,每一个成员都有着完全同样的任务和问题,只不过他们的级别不同而已。在新的多元化社会里,每一个机构的使命不同,每个机构都认为理所当然会存在不同的事务,而且也认为这种不同很重要。”众筹模式发展模型如图3-1所示。
图3-1 众筹模式发展模型
众筹模式不同于企业组织,众筹组织带有很强的社会性,而不仅仅是一个盈利组织。一个众筹组织也不仅仅是社交组织,如果只是社交的一种玩法,那么众筹也不可能带来社会繁荣。从群员或者用户单一的需求到满足组织成员不同的需求,这是众筹组织存在的意义所在。未来的众筹组织也不定义盈利为唯一的绩效考核体系。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理想的情况是,一个组织能将社会需求的满足,包括它自己的影响所产生的社会需求,转变为组织获得业绩的机会。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组织都被期望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亦即成为能使各种资源得到更加富有绩效地利用的社会代理机构。每个组织都根据它自己能够取得的业绩来定义‘富有绩效’,因此,每个组织对成果的衡量都是不同的,但它们都具有同样的任务。”
众筹模式繁荣是未来的社会趋势,但是它需要基本的社会条件。人们普遍低估了众筹模式的社会意义,就如当初人们低估了现代管理学的意义一样。现代管理是企业的一个器官,而不是某个组织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同样,众筹模式和众筹管理是社会功能得以发挥的一个器官,而不是一种互联网金融的子系统。
众筹模式的繁荣依赖于互联网技术革命、社会整体的进步,而不单单是经济的进步。众筹模式是生态型社会的功能器官。在一个良序的社会中,众筹模式是自然生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