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人的社交圈:从雅集到礼治秩序

中国人的社交圈:从雅集到礼治秩序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然,在中国人的文字记载中,社交圈成了一些跟生产活动无关的纯粹的交往形式,在文化内核中也赞赏这种单纯的社交行为,比如“雅集”。或者可以强调一句,“礼治秩序”就是中国人的社交圈规则,或者叫作熟人社会规则。这是互联网众筹之前的中国人之间的社交和众筹组织架构的关系,在这之后,一切都会改变了。

中国人的社交圈:从雅集到礼治秩序

在讨论互联网众筹如何改变中国的时候,我们需要理解中国本来的生活状况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普通的中国人离开乡土治理模式可能只有几代人的时间,所以中国社会是一种人情关系社会的说法不为过,也就是社会学者常说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构建有着自己的规则以及明晰的伦理。这种相对封闭的圈层结构,也就是将个人所有的经济因素和生活因素全部放入一个熟人的社交圈中。这是古代中国人和近现代中国人的活法。

在互联网社交圈层兴起之前,人们寻求于社交圈熟人资源的庇护,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其实在某种封闭的圈子里是大于公共规则的。在全球社会发展模式中,氏族组织比较发达的体系中,法治这种公共秩序的维系工具并不是主导性的力量。这使得在熟人社会中,熟人圈的诚信是必须遵守的,如果破坏信用的话,就会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而在小的熟人圈之外,人们还没有建立起对陌生人的负责机制。这就会衍生出社会诚信问题:社交圈和熟人圈的诚信大概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发展出对圈外的人负责的机制,就比较复杂了。

农业社会几乎是静态的,一个人一辈子就认识这么多的人,这是乡土概念。但是对于横行大海、穿越沙漠的商旅来说,就要对远在大海那一边、沙漠那一边的陌生人负责,提供标准质量的产品,而不是欺骗。这种大范围的公共价值需要两个社会具有共同的规则,如此,我们就能够知道巨大的国家,对于古代来说,是多么重要。能够建立庞大、稳定的国家的民族,往往具备制定公共社会规则的能力。不要小看这个能力,其实到现在为止,一些民族和部落还是没有建立公正规则的能力,换句话说,他们组建不了一个具有完备架构和和谐稳定社会的国家。

众筹模式基于社交体系,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关系,众筹模式作为小社会圈的互助模式,在这些部落社交圈中的应用是普遍的。也就是说,众筹这种模式可能在形式上比国家的形式更加久远。

当然,在中国人的文字记载中,社交圈成了一些跟生产活动无关的纯粹的交往形式,在文化内核中也赞赏这种单纯的社交行为,比如“雅集”。

古代的文人雅士是一个格外注重社交圈的群体,主要是以雅集的形式把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雅集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古人是很会这一套的,而现代人可能丧失了很多琴棋书画方面的能力。

传统中式雅集种类多达几十种,有焚香、插花、寻竹、访荷、粉黛、问琴等,集的是钗环珠佩、粉履罗衫,女人家的物件儿。与西方文化做对比的话,雅集更像是派对与沙龙的结合。但是,这种社交体系中的人与人之间还是存在一种长幼尊卑的门户关系的,是有规矩和有排序的。

实际上,雅集之外,人与人之间经济社交关系的构建才是主要的方式。只是,我们在典籍中很少能够发现这样的内容。人在聚拢之后有什么样的价值创造,这是主要的问题。雅集只是一种社交,在表面上强调纯粹性。实际上,从我们研究的角度去看,古代商人和商人结社之间,在内部产生的借贷和合作关系,才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www.daowen.com)

即使是商人之间的结社,也脱离不了中国的乡土范畴,乡土社交圈才是中国人的基本社交形态。乡村的基层组织,依靠代代相沿的习俗进行社会管理,这种管理并非是对所有成员一视同仁,而是有轻重厚薄的分别,这种“差序”,形成既定的“格局”,如父尊子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级进行序列管理,即“礼治秩序”。

这是以君臣父子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一层驭一层,层层相隶属。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中生息,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战争离乱,风雨不惊,即使打散了,很快又复原如初。所以,中国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才被公认为传承力最强的文化。正是“礼治秩序”这种社会管理秩序使得中国社会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或者可以强调一句,“礼治秩序”就是中国人的社交圈规则,或者叫作熟人社会规则。这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只是到了近代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才显示出自身的不适应性。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中的个体社交关系模型如图1-2所示。

图1-2 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中的个体社交关系模型图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古代中国人的社交圈离不开乡土文化,费孝通先生想从传统的乡土文化中找到中国现代化的成长基因,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小的社交体系中,资源总是有限的。传统的社交圈不具有共享性,无法对外充分交换资源。一乡一土的具体小事处理起来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在解决整个社会体系性问题的时候,缺乏更高体系上的公共性,形成乡土封闭的利益格局。

虽然小社交圈中的众筹是成功的,但是真正的众筹体系是借助大媒体的全国或者跨国界的资源构建。众筹的质量和范围,以及和顶级的知识资源有关。互联网众筹更是将众筹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互联网,具有全球配置能力的组织才能够在这个时代胜出。内部挖掘潜力的合作机制已经走到了尽头,众筹是开放的、无边界的。

笔者将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众筹模式,用一个更加精确的名词来概括,叫“圈筹”。基于熟人圈的众筹,来做公共事业。这既是一种社交,也是一种众筹模式。赞助者的名字会留在这些公共工程中做记述。这是互联网众筹之前的中国人之间的社交和众筹组织架构的关系,在这之后,一切都会改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