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征与身体发展情况,与之对应的是不同的阶段目标。在育儿观上,她认为,家长和老师都只是孩子生活的参与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朋友与生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学会与孩子进行协商至关重要,少一些“你应该”,多一些“你觉得呢”,在平等对话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采访的当天,找到陆丽频时,她正在教室里与小朋友互动着,仿佛仍然是可爱的幼儿园老师。作为机构负责人的她,依然坚持每天带班授课,奋斗在第一线。在她看来,只有不断接触孩子,才能进一步调整课程,保证课程品质。除了授课,她还保持着持续学习的状态,她认为每一代的孩子都在改变,老师也绝不能死守经验,要学会与时俱进。
深耕教育行业多年的她,对于教育有着一套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对于儿童教育,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育儿观。在儿童观上,她指出,衡量儿童发展有三个指标,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征与身体发展情况,与之对应的是不同的阶段目标。比如3岁的孩子在社会适应能力上表现为:能够跟熟人讲话;等到五六岁以后,他才能学会与陌生人表达与交流。面对部分家长“拔苗助长”的教育现象,她指出:“提早让孩子幼儿园化,甚至小学化,反而可能会对孩子未来在学校内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在育儿观上,她认为,家长和老师都只是孩子生活的参与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朋友与生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学会与孩子进行协商至关重要,少一些“你应该”,多一些“你觉得呢”,在平等对话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