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能源转型:清洁低碳与市场化改革

中国能源转型:清洁低碳与市场化改革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伯强[8]现在做能源和环境研究的学者慢慢多起来了,假如我们找100个人对中国低碳清洁转型提建议,大致都会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个是提高能源效率,即节能;第二个是能源市场化改革;第三个是调整能源结构。我们都知道,能源的可替代性使得能源价格(成本)成为清洁低碳转型的核心要素,有效的能源价格可以提高效率,节能减排。政府指出,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基本原则是价格由市场决定,价格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能源转型:清洁低碳与市场化改革

林伯强[8]

现在做能源环境研究的学者慢慢多起来了,假如我们找100个人对中国低碳清洁转型提建议,大致都会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个是提高能源效率,即节能;第二个是能源市场化改革;第三个是调整能源结构。讲的基本都对,但是也不完全对,接下来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我们都知道,能源的可替代性使得能源价格(成本)成为清洁低碳转型的核心要素,有效的能源价格可以提高效率,节能减排。政府指出,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基本原则是价格由市场决定,价格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生产函数有三个要素:能源、资本和劳动力,当我们的运输由人力改成自行车再变成电动车,电动车使劳动力被大大置换出来,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生产要素的替代是动态的,比如说,能源价格提高了怎么办?消费者就会要求企业进行资本投入,生产出更有效率的发动机达到省油的目的,以平衡油价上涨。所以能源价格提高可以引发效率提高。假定收入不变,如果能源价格也不变,由政府来进行资本投入提高能源效率(节能减排),能源效率提高了,消费者就会增加消费,这个就是所谓的能源反弹效应。因此,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非常重要,因为简单提高能源效率而不影响能源价格,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另外,对于交通工具来说,可以用电,也可以用汽油柴油,因此各种不同能源种类的替代也必须有一个平衡,这个平衡就是价格的平衡。很多新的能源品种出现,关键是先降低成本。

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价格由市场决定,价格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满足一定能源需求的资源最优配置,是能源生产供给和节能投入的边际收益相等。是否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用一个简单的能源平衡公式来说明问题:

能源需求量=能源供给量+节能量

在这个简单的技术能源平衡公式中,能源供给和节能两个都是生产过程,经济学最优是能源产出边际收益和节能边际收益相等。现实中能否做到这一点?似乎并不能,因为无法准确地量化能源产出的外部性。就是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外部性没有办法准确度量,比如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江三峡对两岸生态的影响,这是难以计算出来的。而由于难以量化环境污染的影响,因此理论上经济学的最优是达不到的。我们看到的所谓市场化的价格,反映的通常是能源财务价格和稀缺程度,并没有真正反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外部性成本。因此,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简单用市场化改革回答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就是政府如何来提高环境的门槛?如何量化化石能源的外部性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反映在能源价格上(内部化)?所以简单的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还是解决不了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基于此,由于节能没有外部性,政策上的设计应该更多地往节能方面倾斜。既然我们做不到最优资源配置,就只能向最优接近。(www.daowen.com)

收入在能源消费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1965年到2013年的这个长区间来看,全球能源消费和GDP基本同步,保持上升的趋势,全球能源消费强度下降速度缓慢,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抵消不了收入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很多人会问,这半个世纪以来的技术进步效率提高都到哪里去了?因为一般认为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可以降低能源消费,使得GDP和能源脱钩,这个问题引发了许多讨论。我后来经过仔细思考,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简单的能源效率提高如果没有其他政策作为配套,它很难达到GDP与能源需求和碳排放脱钩。现实中我们的生活需要多少东西?而我们由于收入提高又多买了多少东西?比如说手机,一个手机可以用很久,如果收入允许,我们会经常换手机,这样,即使制造手机的单位能效提高了,但制造两部手机的总耗能还是会超过制造一部手机的总耗能。所以,能源效率的提高可能抵不过收入提高对能源需求的压力。我们选择一个最适合人类的发展模式,称之为市场经济。世界上基本上大多国家都是市场经济,中国一直在进行市场化改革,而市场化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从供给侧讲肯定是“卖”东西,只要能够卖出去,企业就成功,卖不出去,说什么都没有用。所以,出现的情况是每天都有无数的人想把东西卖给你,通过广告,或者通过苹果手机的不断更新,等等。而从需求侧看,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收入允许,就会“买”,所以市场经济作为我们认为较适合人类发展的经济制度,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回到刚才讨论的,效率提高可能抵不过收入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压力,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问题。很多人会说有些发达国家欧盟少数几个国家)已经开始出现能源需求平缓乃至稍稍下降的趋势,是否可以说能源需求和GDP脱钩?但是,假设没有发展中国家,比如说中国的制造和污染,它们真的能脱钩吗?因此,我们需要真正认识市场经济对资源的压力、对污染排放的压力,这样才能真正具有节能意识。

所以,现阶段提高能源效率和市场化改革仍然做不到真正解决能源消耗和排放问题。首先是难以界定和量化环境污染的成本,其次无法把污染成本内部化,把这两者加在一起,现实中即使是市场化能源价格,通常反映的也只是能源的财务成本和稀缺程度。收入仍然是自然资源压力最大的因素,而牵涉的核心点是市场机制,这个难以改变。因此,我对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并不乐观。当然,能源市场化改革肯定很重要,提高效率也很重要,但是对GDP与能源消费脱钩问题的讨论则要谨慎。

那么,为了减少雾霾和应对气候变化,如果短期难以改变能源消费趋势,就需要在调整能源结构上下功夫。全球近10年来70%的能源需求仍然由化石能源来满足,全球碳排放其实还是在增加,并没有减少。调整能源结构方面,中国努力的方向比较直观。研究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的能源结构,再反观我们自己,比较起来,中国油气比例偏低,而煤炭比例过高,低碳清洁转型要求中国尽可能、尽快地大幅度地减少煤炭消费占比,因为“清洁”煤炭受到成本和碳排放的约束。一般来说,煤炭多的国家污染都比较严重,中国要真正把空气污染程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下去,直观地说就是寻求像欧美日本那样以油气为主的能源结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拥有这样的能源结构,调整这样的能源结构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国家的能源安全会受到什么影响?我们可以选择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目前清洁能源通常指的是风电、太阳能、核电和水电。但是水电有潜能的瓶颈,而核电的周期比较长。现在风电、太阳能加起来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不到3%,虽然增长比较快,但贡献其实并不大。短期而言,相对比较清洁的天然气由于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7%,作用会稍大一点。如果把天然气也当成清洁能源,这样风电、太阳能、核电和天然气加起来占比可达到10%左右,这意味着能源需求不能增长很多,稍稍增长快些,就很难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取代煤炭,比如说,中国2018年的一次能源需求增长超过2%,煤炭消费的绝对值是上升的。因此,要使中国比较顺利地调整能源结构,而且比较顺利地以其他清洁能源取代煤炭,一个首要条件是能源需求必须很低,但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似乎还做不到,因为要保证一定的GDP增长。我们知道需要尽快发展清洁能源,但是也看到了许多清洁能源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政府需要动态地考虑和设计清洁能源补贴和支持政策,用最低成本进行清洁转型,既是满足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比较顺利地进行清洁转型的需要。这其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清洁低碳转型必须兼顾能源成本和能源安全。然而,发展清洁能源是必须的选择,只有当光伏、风电、核电做大了,才可以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取代煤炭。目前看来,清洁转型短期主要靠天然气,中长期则可以靠光伏、风电、核电。所以,目前页岩气发展和风电、光伏发展同样重要,政府需要营造有利于页岩气技术创新的环境。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